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一种建筑模块固定装置

一种建筑模块固定装置

发布于:2023-12-15 11:26:15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工程建筑模板加固技术日渐成熟,对于新型模板加固装置施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对于特殊部位模板加固质量的控制重难点梁(吊墙)侧模底模加固,虽然其传统对拉螺栓或步步紧也可进行加固,但目前对建筑施工质量严格的要求下,在梁、吊墙等特殊部位的传统加固方式成型效果不佳,易胀模、跑模,易造成梁底部、吊墙底部两端或中间下垂,影响主体结构质量,造成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影响洞口方正度和尺寸,后期剔凿维修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建筑模板固定装置,具体施工方式如图1所示。

(a)

(b)

图1??建筑模板固定装置示意

(a)示意1;(b)示意2

10-第一夹块;12-第一抵接部;13-第一托载部;30-连接螺杆;40-锁紧螺母;50-调节结构;60-侧模板;70-底模板

本建筑模板固定装置设置了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可分别放置在两个侧模板的两侧,一端与连接螺杆无螺纹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螺杆螺纹端滑动连接,并与侧模板的外侧面相抵接。锁紧螺母与连接螺杆伸出端螺纹连接,且与第二夹块相抵接,用于调节第二夹块的滑动位置,以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共同夹紧两个侧模板。

该种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对建筑模板的拼装操作,而且通过锁紧螺母与连接螺杆的螺纹连接,可便于适应宽度不同的底模板。第一托载部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一抵接部的伸出长度。第一托载部的顶面与侧模板的底端相抵接,第一托载部的伸出长度与底模板的底面相抵接,防止底模板向下滑移。

另外,通过设置的调节结构,调节螺栓可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与对应的侧模板底部折边进行卡接,以对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可防止因底模板因浇筑混凝土后受压力作用,压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向下滑移,并脱离两个侧模板,其承受压力大,进而防止拼装后的建筑模板发生分离。

该建筑模板固定装置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固定夹持效果好,可提升其构件一次成型合格率,节约后期维修成本,同时洞口方正度和尺寸观感效果好,对于混凝土成型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5 万条内容 · 3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智能建造在建筑工业化中的价值分析

  1?智能建造工业化基础 从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智能建造仍处于技术发展的初期,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仍然很多。但是主要着力点主要涉及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工具和装备。 回顾建筑技术的发展,现在讨论最多的替代人们体力的工具最早的雏形可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从公元前3世纪中国用于建造木制宫殿的预制技术到1920年代在柏林的施工现场最早被组装的预制混凝土板结构,工厂预制建造方式的早期例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以机械臂技术为代表的机器人技术,直到在1950年代被汽车行业成功使用之后才开始迅速发展,并向工程建设行业转移。工厂自动化遍及整个工业世界,建筑机器人技术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浮出水面。面对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工人不愿涉足而导致的建筑劳动力短缺,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认真研究建筑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日本建筑工程公司,如清水公司、大林公司和竹中公司创造了用于挖掘、搬运材料、浇筑和修整混凝土、防火、土方工程、放置钢筋和其他建筑任务的机器人和遥控机器。中国从21世纪初大型国有企业的主动投入研发,到近些年跨领域公司的入局,为工程建设行业不断带来新的智能化工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