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河海大学举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学科研讨暨水土保持学院成立大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乔殿新,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喻君杰,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志强,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金志农,南京林业大学原副校长张金池以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水利厅等政府部门、兄弟院校、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领导出席大会。
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校长杨桂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以及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校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大会。
唐洪武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土保系统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成立河海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既是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前瞻布局,也是心系“校之要者”,统筹传统优势学科资源与基础,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转型升级,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的务实之举。他相信河海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成立,将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能。
李俊杰宣读了学校成立水土保持学院的文件。
大会还举行了学院揭牌仪式,金志农代表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向新成立的水土保持学院赠送《中国南方水土保持》丛书。
河海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聘请胡春宏担任河海大学名誉院长,杨桂山为其颁发水土保持学院名誉院长聘书并佩戴校徽。
在随后举行的专家报告会上,胡春宏作了题为《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的报告;张志强作题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的报告。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学科研讨会上,与会院士、专家听取了水土保持学院建设工作组佘冬立教授关于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规划的专题汇报,就水土保持学院建设与学科发展前景、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希望新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国际前沿领域发展形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学科应用对象和服务范围,着力探索新时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的发展突破点;在凸显学校工科背景和水利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视角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与学科方向设置,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具备更高视野的复合型水土保持人才;强化交流合作与联合攻关,解决水土保持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凸显了水土保持工作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河海大学勇担起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和时代责任,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充分发挥在水利行业特别是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水利工程领域的优势,成立水土保持学院,将水土保持与水利、农业、环境、遥感等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校工程、力学、数学等学科的支撑作用与优势,开展高标准、高质量办学,为国家和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曾文治 图/朱昊)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解读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11月22日通过专家评审的《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自然教育行业行动指南。 《规划》共分为九章,二十六小节,提出“多元主体培育”“规范场域发展”“强化人员队伍”“加快课程研发”“健全标准体系”“深化交流合作”等六大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工程。 《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将进一步规范引导自然教育领域参与主体行为,凝聚广泛多元的自然教育力量,培育庞大优质的自然教育队伍,提供丰富普惠的自然教育产品,为推动中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支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