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深度参与“双碳”,电解制氢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

深度参与“双碳”,电解制氢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

发布于:2023-12-07 07:59:07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深度参与“双碳”,电解制氢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

一、绿氢将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过去十几年间新能源快速增长,2022年国内风电、光伏、水电电量贡献合计超过25%。区别火电、核电等可控电源,水电、风电、光伏存在不同周期的波动性。风电、光伏等存在分钟级、小时级的短周期波动,同时受水、风、光等自然资源的月度调整,存在季节性的长周期变化。解决间歇波动能源的消纳越加迫切,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消纳模式重要性也在凸显。电解制氢对新能源更友好宽容。氢可由水经电解制得,且电解制氢对输入电能的质量要求远低于电力系统,ALK、PEM等电解方案允许电源在较快的时限内启停、功率波动等。电解制氢对新能源更好的兼容度,配合实现新能源消纳,并将深度参与能源、工业体系的脱碳进程:

§ 1氢作为能源介质:由电解实现风光电力能源转化为氢,配合氢储运,在用能高峰时段(时间维度)、用能密集区域(空间维度)再由氢发电,实现氢储能。相较其他储能方案,氢储能特征为时间跨度更长,容量更大。

§ 2氢作为工业原材料:除在电力系统应用以外,氢本身也是重要的化工材料,在石化、冶炼、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假设绿氢的制备、储运成本能进一步降低,将有希望替代原本的灰氢、蓝氢的空间,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

§ 3氢作为燃料应用:将氢气掺混进入天然气体系作为燃料供应,利用天然气管网运输,改变燃烧特性,降低碳排放,目前在欧洲已有多个项目运行。

 

 

 

1. 氢能政策指引清晰,深度参与“双碳”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形成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纲领指导。未来氢能将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 1在储能、交运、发电领域扮演二次能源的角色,突破更多的应用场景,配合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 2清洁氢在化工、冶金、工业领域也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和减碳价值。

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在未来能源体系架构中,氢能在交通和工业领域以及能源设施中的重要能源媒介作用。

2.地方政府层面也在不断加码。参考中汽数据统计2022年底国内已有23个省市发布省级氢能相关政策专题50余项。地方政策体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差异,其相应氢能产业政策更体现差异化。

 

 

二、电解制氢应用空间大,产业化不断提速

1、可再生能源制氢需求潜在空间大

现阶段能源类需求尚未体现,供给以灰氢为主。需求侧,当前全球氢用量超过8000-9000万吨,且主要应用分布在石油及化工领域,能源场景的需求尚未体现。供给侧,目前存量市场大部分由煤炭、天然气等制得,高碳排灰氢占主要份额。

增量市场开拓+存量灰氢替代,绿氢将是未来的主要供给。参考IEA统计预测,2030年,在净零排假设下,全球氢气用量可能超过2亿吨,能源、冶炼口径贡献主要增量。其中低碳氢气用量比例将由目前不足10%大幅提升至70%,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取代天然气、煤化工制氢,成为主要氢源。

 

 

2、制氢产业化不断提速

2030年国内电解槽累计装机容量可能达到100GW。2022年全球电解槽出货预计在1GW上下,其中ALK为主。仅考虑国内市场,分中性、乐观场景假设2025、2030年国内电解制氢规模为20~50、450~600万吨,则对应电解槽累计出货规模在5~13、97~129GW上下。

近日隆基发布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ALK Hi1,直流满载状况下电耗至4.1kWh/Nm?,在2500A/㎡电流密度下,低至4.0kWh/Nm?。2022年隆基氢能电解槽产能已经达到1.5GW。实际除隆基以外,最近几年国内如阳光、林洋、双良、竞立、派瑞等都已相应推出电解制氢设备,覆盖ALK、PEM、AEM等各类方案,国产化进程的突破为绿氢降本助力,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三、当前以碱式及PEM为主,降本提效空间大

1、主要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

制氢技术分为工业副产氢、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等途径,区别在于原料的再生性、CO2排放、制氢成本。其中,全球超过95%氢气来自于化石燃料,约4%-5%的氢气来源于电解水,而我国煤制氢占比约62%,电解水制氢仅占约1%。

长期而言,氢源供应要兼顾低排环保、纯度品质、成本水平等,虽然当前电解制氢成本仍偏高,但考虑光伏LCOE的持续下行,以及电解槽设备的成熟产业化,电解制氢是未来更优的氢源选择。

 

电解水制氢是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制氢方法。

按照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碱性(ALK)、质子交换膜(PEM)、固体氧化物(SOEC)和阴离子交换膜(AEM)四种电解水技术。其中ALK和PEM电解水制氢方法相对成熟并已有商业化案例,SOEC处在实验室开发阶段,AEM处于研发初期。

1.1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成熟,具备经济优势

碱性电解水制氢(ALK)是在碱性电解质环境下电解水制氢的过程,水分子在阴极得电子还原,生成氢气,氢氧根在电场及浓度差的作用下穿过隔膜到达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制得氢气与碱液的混合液经过分离、提纯后收集。

ALK制氢电耗在4.0-5.5 kWh/Nm3,转换效率约60~70%,其使用寿命更长,当前成本低于PEM。2021年在全球水电解制氢容量占比约70%,应用领域广泛。但碱性电解质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的碳酸盐可能阻塞催化层,影响电解性能。此外由于必须保持阴阳极压力均衡、防止氢氧混合造成爆炸,ALK电解槽启停时间偏长,灵活性不及PEM。

1.2 PEM响应迅速,适配可再生能源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由PEM电解槽和辅助系统构成。PEM水电解槽采用固体电解质,以纯水作为原材料,水分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至阴极,还原得到氢气。其BOP辅助系统包括电源供应系统、氢气干燥纯化系统、去离子水系统和冷却系统。

膜电极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由扩散层、催化剂与质子交换膜组成。PEM水电解制氢的优势体现在:

1安全性好,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能有效阻止电子传递。

2纯度高,PEM制氢使用纯水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氢气中不含碱,且质子交换膜的渗透率低,可以防止氢气、氧气渗透。

3启停时间短、响应速度快,更好的适配波动性电源出力。

PEM电解槽反应使阳极呈现酸性,需要采用高稳定性材料,同时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导致PEM投资成本更高。

 

1.3固体氧化物制氢(SOEC阴离子交换膜制氢(AEM仍处在初期

SOEC电解制氢在高温条件运行,具有更高的能源转化效率。适用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光热发电系统以及热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导致系统衰减快,限制了电极材料的选择及应用场景,目前SOEC仍在研发阶段。

AEM电解槽结构与PEM电解槽类似,主要结构由阴离子交换膜和两个过渡金属催化电极组成,一般采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溶液用作电解质。AEM综合碱性电解槽的低成本与PEM的高效率优势,阳极主要用镍,阴极主要为镍铁合金,无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和钛基材料。但AEM膜的电导率低、电极结构差,造成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问题影响AEM系统寿命。

2、风光成本优化、电解效率提升推动绿氢成本下降

固定设备投资、电力能耗等运维费用是电解制氢成本的主要构成:

§ 1电力能耗费用:电力能耗费用是电解制氢成本构成,实际占比在7~8成。分拆看,电力能耗费用由电价及电耗共同决定:1)电价:随地区、时段、来源存异,风电光伏电价的持续下行将会带动电解制氢LCOH的下降;2)电耗:不同技术路线制氢能量转换效率存异,高转换效率方案制得等量氢气电耗更低,电力能耗费用占比更小。而目前全球领先电解制氢企业电耗已降至约4kWh/Nm3。

§ 2设备投资、运维费用:当前ALK电解槽成本大致在2元上下,PEM超过5元。主流技术方案中,ALK发展相对成熟,设备投资运维费用等占比低于20%,PEM方案正处于商业化推广进程中,设备及运维费用占比约3成。SOEC技术方案仍处在研究成果转换期,粗测设备、运费等成本占比超过50%。

此前电解制氢主要应用在高纯场景,高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2021年以来,以隆基、阳光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推出国产化电解槽,加速设备成本的优化,同时考虑到风电、光伏成本的持续下行及市场化电价机制的推进,电解制氢的投资、运营成本都有望迎来持续优化,推动低成本绿氢在交运、化工、能源领域的铺开。

 

 

二、投资建议

2022年3月,能源局、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2023年1月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重要能源媒介作用。未来氢能不仅在工业领域,也将在能源市场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作为衔接电力、绿氢的关键设备,电解槽过去几年规模快速增长,成本也大幅降低;随着电解槽及其上游核心材料的技术进步、国产替代及上量后的规模效应体现,未来制氢成本有望继续显著降低,进而加速绿氢的规模应用。推荐与关注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华光环能、华电重工(建筑)、永安行(交运)、林洋能源、双良节能、明阳智能、亿利洁能(化工)、昇辉科技(中小盘)等,还有部分公司静默期不能出具投资建议。

1.隆基绿能:2021年公司设立隆基氢能,在制氢设备布局,路线主要为ALK,当前产能约1.5GW,制氢产品参与国内多个能源项目。近期公司发布ALK Hi1系列产品单位电耗降至4度,技术参数领先,已完成实证测试。

2.阳光电源: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电解制氢的企业之一,目前电解槽产品涵盖ALK、PEM两大技术路线,配套提供制氢电源、管理系统等。

3.华光环能:基于在压力容器领域优势,与大连理工合作开发氢能电解槽,去年30方碱式已经完成应用,近期1500Nm3/h量级ALK电解槽有望下线,同时储备PEM方案。

4.永安行:公司多年前开始发展氢能自行车(自制小功率电堆),2021年开始投放共享助力车市场,2023年开始向c端市场推广,并研发配套的家用电解水制氢氧一体机。

§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双碳经济促进了氢能源的发展,资料对其进行了探讨,值得一看

    2023-12-08 08:33: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6 万条内容 · 12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燃料电池:还在商业化初期,每一年都是产业元年

燃料电池:还在商业化初期,每一年都是产业元年 1.燃料电池问世已有百年,潜在应用较多 1.1燃料电池发展历史 (1)已经历了比较长的发展时间。燃料电池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军工、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 我国的燃料电池从60年代起开始研究,最早的是大连化学物理所开始航天燃料电池的研制,此后长春应用化学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陆续承担国防军工上的燃料电池研究任务。目前,国内从事燃料电池研究的研究所、大学和公司超过了100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