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古建筑 “讲故事” 的实践路径方法

古建筑 “讲故事” 的实践路径方法

发布于:2023-12-01 10:47:0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摘要:以岳阳文庙展览策划为例,阐述古建筑陈列展览的策划应深度挖掘古建筑文化内涵,使展览主题与古建筑原始功能及原生环境高度关联;因地制宜,设置一条展览主线把古建筑串连成一个有机展示整体;去糟取精,批判地吸收古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因势利导,为古建筑谋求科学合理的保护环境。通过展览使古建筑活在当下,在利用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历史记忆,见证岁月沧桑,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演变,大多数古建筑已丧失原有功能,被辟为旅游景点或博物馆。近年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古建筑里办展览,丰富其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举办什么样的陈列展览才能诠释古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因子,使展览与古建筑相得益彰、互为表里,是值得每一个策展人思考的问题。


         




                 

一、古建筑的“博物馆化”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古建筑这一宝贵资源成为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点与亮点,而将古建筑转化为博物馆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节约相关建设费用,同时也能很好地打破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修缮—(再)过度利用/闲置—(再)破坏—再修缮”循环往复的怪圈。随着古建筑与博物馆的融合,建筑空间转变为展览空间、私人空间转向公共开放空间、独立单体走向整体多元展示,建筑艺术可以得到更深层次展示。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化”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古建筑博物馆化是实体古建筑转变或部分转变使用功能和性质,向具有教育、研究、欣赏、展示特定文化等功能的博物馆方向发展。对这一具体领域博物馆化过程的探讨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体系。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化”可追溯至故宫,其作为帝室遗产转型为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化私为公的过程;学界在此基础上就中国文物建筑再利用的历史、古建筑博物馆化的演变、古建筑保护利用政策的变化等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与此同时,也展开了就祠堂、宗教寺庙和民俗空间等的博物馆化具体实践。


在古建筑博物馆内进行布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孙栋苗将古建筑展示空间的优化设计分为主体设计和辅助设计,提出应对展厅布局与展线、展具和展板、材料、照明、声光电、相关人性化的设置进行优化布局。尚再秀在《依托古建筑为馆址的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山西民俗博物馆中“山西民俗陈列”基本展览的情况。张艾介绍了2014年恭王府博物馆将文物古建筑改造利用为展厅的具体案例。刘文杨则以安徽博物院打造的“徽州古建筑陈列”为例,强调展陈设计应该有鲜明的展示内容、丰富的馆藏文物、有序的展示空间、独特的光照设计等,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闫宏斌、杨薇分别以故宫和北京文博交流馆为例,探讨文物古建类博物馆灯光照明改造设计工程;总体来看对于古建筑博物馆进行展陈时,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主题表达,在形式设计上可以运用相关新技术新材料等。


岳阳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道岭,与千古名楼岳阳楼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自2016年本体维修后一直未对外开放。2021年底,以笔者为主的策展团队着手这处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前的筹备工作。经大量调查研究后,决定在文庙举办科举展览,以丰富其展示体系,激发广大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扩大文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展览与古建筑的有机结合

                 



展览主题是展览的灵魂,是决定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古建筑里举办展览,应对古建筑的原始功能及原生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找准展览的切入点,确定合适的展览主题。岳阳文庙是岳州当地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代官学。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重檐歇山殿堂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6米,占地面积548平方米,气势恢弘,古朴庄重。其原始功能除了祭祀就是学堂,是古代岳州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接受正规教育(官学)的场所。文庙及周边旧时科举考试的氛围十分浓郁,举办以科举为主题的展览是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文庙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解读。


在古建筑内进行展览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古建筑内的展览应全盘考虑整个建筑物之间的关联,各建筑物既是分散的独立个体,又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必须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串连。在岳阳文庙的展览设计中,策展人把各个建筑物进行了统一考量,决定以“科举”作为展览的主线。在照壁 (非文物建筑)处镌刻《岳州学记》;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为原状陈列,不作任何附加展示;东西庑房举办《科举·岳阳》陈列;紧邻西庑房的旧办公区(非文物建筑)改建成科举考棚,作为东西庑房展览内容的补充;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作复原展示,按州府级文庙规格陈列祭孔所需的器物;大成门两侧的乡贤祠、名宦祠则为国学堂。

     

图1 岳阳文庙展览布局图


考棚是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是古代读书人实现十年寒窗到金榜题名至关重要的场所。因东西庑房场地有限,把西庑房后的旧办公区改造成科举考棚,作为整个展览的延伸,让观众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考场生活之艰难,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


大成殿作为岳阳文庙的主体建筑,在整个古建筑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展览策划中必须加以考虑。祭孔是古代学子每月都有的日常活动。科举考试前三日,官方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仪式。祭孔的意义,对官方来说,是祈求孔圣人保佑本科科考顺利,天下英才尽归朝廷。对考生来说,是希望孔圣人在天之灵,给他们带来好运气。所以,在大成殿内复原陈列祭孔的器物,重大节日时举办祭孔仪式,既可以扩大文庙的影响力,也可与东西庑房的科举展览相互呼应。


国学堂则为文庙研学课堂,可结合展览内容、儒学经典和校本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或讲座。岳阳文庙已拆毁的东路建筑明伦堂、岳阳书院、文昌阁等旧时就是讲学和士子学习的场所。在乡贤祠、明宦祠设立国学堂,既符合文庙原有建筑功能,又与时俱进。如此,整个文庙建筑群就连接成了一个有机展示整体。观众进入文庙后,先参观泮池,欣赏《岳州学记》,走过状元桥,穿过棂星门、大成门,入大成殿祭拜孔子,然后参观东西庑房科举展览,进考棚体验科举考试的艰辛,入国学堂接受儒家文化洗礼。整个展陈体系围绕“科举”二字进行,各建筑物分别承担着科举考试各阶段的功能和任务,营造了浓厚的科举文化氛围。






                 

三、批判地吸收古建筑文化因子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建筑物建设之初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和历史使命,特别是各个地方的文庙,在清代以前历代统治者对其推崇备至,享受着帝王般特有的红墙黄瓦待遇,在统治者和老百姓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在对古建筑进行展示和解读时,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加以吸收。


岳阳文庙现存东西庑房是古代祭祀历代先贤和先儒的地方,乡贤祠和名宦祠奉祀着本籍贤达人士和政绩卓著的外籍官员。如按原有功能进行恢复,重塑先贤、先儒、乡贤、名宦,显然难以被观众所接受。


在策划展览时,东西庑房、乡贤祠和名宦祠没有按原功能恢复,而是改成了展厅和国学堂,而对孔子学说中的精髓部分则在“科举·岳阳”展览的“孔子与文庙”单元作专门阐述。对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展览则通过互动触摸屏,设置海量的儒家经典填空题,让观众体验科举考试中明经科帖经考试。在研学课程的开发中,通过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等传统礼仪,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使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科举制并不是腐朽落后的代名词,它为当今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借鉴。文庙是科举文化的载体,对“科举”这个旧时代的产物,展览摒弃的是它对人格的扭曲和思想的禁锢,倡导的是它公平公正的选才理念,因而对科举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则通过层层选拔的科举程序和严苛的考场纪律来体现。


在对科举人物的处理上,扬廉洁之风,摒腐败之气,展览选择的是与当今时代主旋律相一致的人和事。如明代湖南唯一的状元华容人黎淳,展览重点展示他小有大志、为官清廉,一是他自幼抱负不凡,曾作《爆竹诗》铭志;二是以德才选官,不徇私情,退还同乡云布;三是家风严谨,不以权谋私,责令儿子归还价值不菲的“闽扇”,享有“再世包公”的美誉。被称为“楚地三杰”、官至兵部尚书的刘大夏,为官40余年,从不为家庭和子孙经营产业,晚年更是亲自扶犁,教子孙犁田谋食。






                 

四、规划科学合理的保护空间

                 



在古建筑里策划展览,在做好古建筑保护的前提下,一是要充分挖掘古建筑特色,丰富古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二是通过展览的表现形式,深度还原古建筑的历史原貌,彰显其历史价值,为古建筑寻求更加合理的保护环境。


岳阳文庙延续到清代,形成了四路布置的总体格局,但其规制早在民国初年就遭到破坏,随后还在不断地被蚕食,占地面积已从2万余平方米缩减到7500平方米,仅为光绪年间的三分之一。文庙四周几乎被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包围,极不利于文庙的保护和开放。


为了让观众全面了解文庙的历史地位,为开放后的文庙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展览策划中,策展人运用博物馆策展理念,把岳阳文庙这一代表岳阳千年文脉的古建筑群作为一件特殊的大展品在展览中作重点展示。设置了专门的单元“岳阳文庙与科举”,分“孔子与文庙”“滕子京与岳州学宫”“文庙沿革”三个层次。把文庙的由来、文庙与科举之间的关系、滕子京对岳阳的贡献、岳阳文庙的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文庙的历史变迁等一一阐述。展览除对岳阳文庙现存建筑进行解读外,还采用对比展示手法,把岳阳文庙清代最大规模的全格局与目前窘迫的现状进行对比。


一是彰显岳阳文庙的历史地位。岳阳文庙是湖南省现存时代最早、级别最高的州府级文庙,是古代官学的杰出代表,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具有不可多得的历史价值。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岳阳文庙精华所在,保存着宋代最基本的柱梁系统及部分原始构件,并实现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构件、不同工艺的有机融合,是研究江南古建筑从宋代至清代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


二是拓展文庙的生存空间。文庙院落早年已被破坏,20世纪初东面的礼门也被侵占,现在进出文庙只能改道西边的义路,造成文庙中路主体建筑格局也不完整,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舆论。当地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在旧城改造时为文庙让路,还文庙应有的尊严和地位,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仍处于停滞状态。展览是沟通的桥梁,通过对比展示,一方面唤醒观众保护文物的意识,使观众在参观的同时引起共鸣,为文庙目前不合理的保护现状鼓与呼。另一方面引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最大可能地恢复文庙原有规制,整治文庙周边不协调的建筑风貌,拓展文庙的保护空间。


     

图2 岳阳文庙现状图


三是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从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来看,岳阳文庙比岳阳楼更为丰富,现存建筑年代也更为久远。虽然二者均与滕子京有关,而其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闻名于世,而与之一街之隔的岳阳文庙却蛰伏多年寂静无声。多年来,岳阳楼一枝独秀,成为岳阳历史文化的象征和岳阳旅游的品牌。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单一品牌已经很难满足广大游客对各种文化的需求。挖掘和利用好与岳阳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岳阳文庙,传承文庙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精萃,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把岳阳楼忧乐文化、岳阳文庙儒家文化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岳阳文庙成为岳阳楼的姊妹篇和岳阳城市的第二张名片。






                 

五、结语

                 



在千年文庙举办与其内涵相适应的科举展览,挖掘文庙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展览让广大观众走进文庙、认识文庙、亲近文庙,为文庙今后的发展争取科学合理的保护环境,既使古建筑在利用中得到持续保护与传承,又让古建筑赋能新时代重放异彩,不失为古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双赢模式。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历史记忆,见证岁月沧桑,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演变,大多数古建筑已丧失原有功能,被辟为旅游景点或博物馆。近年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古建筑里办展览,丰富其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举办什么样的陈列展览才能诠释古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因子,使展览与古建筑相得益彰、互为表里,是值得每一个策展人思考的问题。

    2023-12-14 16:09: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古代建筑的九本文献

我国古代关于建筑的记录,其实匠人们详细记载的专门书籍并不多,但流传下来的书籍,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书籍里面的分类和叙述都比较成熟,官方更偏向于规范建筑建造过程中所需设计材料,建造建筑的定额功限等,比如宋代的《营造法式》,对于建筑的施工、用材等有着严格的规范。现如今流传下的书籍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古代建筑理论十分重要。 《考工记》 先秦著作,出自于《周礼》,作者不详,关于它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