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5000年前,长三角就有同一个朋友圈

5000年前,长三角就有同一个朋友圈

发布于:2023-11-30 13:47:30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5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水利系统极为复杂,水利开发超乎你的想象。


5000年前,长三角地区的良渚文化和山东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虽然远隔千里,但仍有密切交流。


5000年前,长三角就有同一个朋友圈……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


【良渚古城】

早期利用山前地貌建设聚落  
4年前,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近年,考古学者们在良渚遗址核心区聚落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宁远,介绍了良渚遗址早期聚落结构与外围水利系统研究的新突破。  
良渚早期阶段,结合基本建设调查,在良渚古城南部大雄山山麓附件,发现了12处遗址。2020开始,对其中北村(含)、凤凰山、南王庙等遗址进行了发掘。  

北村南遗址高台围沟及高等级墓葬和房址      
“凤凰山和南王庙遗址是良渚早期普通聚落。其中,凤凰山发掘1750平方米,清理良渚墓葬30座、灰坑47处。南王庙发掘1500平方米,发现良渚墓葬59座,以及房屋柱洞遗迹。”王宁远介绍,墓葬随葬品显示良渚早期女性地位较高,晚期男性等级较高。    
 

北村M106

北村遗址面积8万平方米左右,以中部自然山体为界,分为北村北、北村南、李家港3块。从2019年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掘面积大1.45万平方米,共清理出崧泽晚期至良渚早期房址45座、灰坑291座、灰沟30条、池塘1座、墓葬225座。王宁远表示,“北村北与北村李家港大致相当,整体等级一般,相当于普通贵族阶级。北村南等级较高,为该聚落的核心,次于反山、瑶山。”其中,北村南良渚早期遗存的年代与瑶山墓地最早的一批墓葬和官井头良渚早期遗存年代相当,属良渚早期偏早,要早于良渚古城营建时期。  

北村M106玉器

考古专家们还发现,北村南可分为高、低两级台地,两级台地之间存在明显的陡坡,坡底分布有围沟,起到了将高台地的高等级居住区和墓葬与低台地的平民居住区和墓葬隔离的作用,显示出聚落内部明显的社会分化现象。  
水利开发远超想象  
2020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1940-1960年代的航片和卫片的遥感解译,并结合实地踏勘和钻探,在良渚遗址周边山口发现近20条水坝。经碳14测年,这些水坝均为5000年左右,与之前公布的11条坝年代一致,应该是统一设计的同一水利系统的一部分,与莫角山和反山的营建属于同一年代。  

羊后山坝与石岭头、龙头坝体及控湖-里湖等疑似坝体关系

王宁远说:“这些坝体的发现,显示良渚周边水利系统极为复杂,良渚区域的水利开发程度远超想象。”  

石岭头坝体堆筑土分垄现象(南向北)

2021年-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塘山以北的石岭头、羊后山等坝体及其附近的劳家头、高山上等土台开展发掘。其中,石岭头坝东西向,坝体长约260米,勘探深度达10多米尚未及底。发掘确认该坝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坝身主体部分与一般水坝类似,坝芯中部拱起,土质为青灰色水相淤土,外层覆盖黄褐色风化残积土为坝壳。土层可见明显分垄现象。土质和结构特征与以往发现良渚水坝一致。特殊之处在于其迎水面边坡采取块石垒砌而成。  

石岭头石质边坡与土质坝身的交接部位

羊后山水坝为南北向,长约130米。坝体由黄色土堆筑,底部铺有两层基本水平的铺石。“推测该组水坝的功能,可能由石岭头-羊后山构成高坝,其下龙头坝为中坝,再下部的塘山为低坝的三级结构。同时该位置为良渚古城西侧最重要的南北向分水岭,该分级坝体可将分水岭西侧来水导入东侧,或与东侧塘山上金村玉器作坊、姚家墩一组土台聚落的用水相关。”王宁远说。  

新发现水坝及库区分析

最近的遥感和GIS分析显示,基于大遮山南侧西中-窑山,劳家头-凤山两条南北长垄的构建,在塘山南侧形成两级库区,与良渚古城紧密连接。这些发现显示塘山并非一条单独的坝体,上游、下游都存在坝体和库区,直接影响到良渚古城。  

王宁远表示,这一系列的发现意义非凡。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新发现揭示出,良渚遗址群经历了:良渚早期到中期阶段,由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以人工规划水利系统和莫角山反山等大型营建为标志的聚落营建模式的巨大转变,以及良渚晚期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的动态过程。

【寺墩遗址】  

5000多年前,寺墩人被双重水系环绕  

现在的长三角包邮区,5000年前就已经同属一个文化圈了。  

工作会上,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于成龙介绍了寺墩遗址。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4500年。  

寺墩遗址位置

寺墩遗址以一椭圆形土墩为中心,周围分布十余处小型台地,外围有双重水系环绕,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持续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发掘区航拍  

目前,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

红、黄、黑三彩绘制,两组绞索状编织纹卷尾鸟形象……这只精美的陶壶就出土于位于墩东台地的水井内。水井内一共出土了6件漆彩陶壶。  

良渚文化砌石堆积


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寺墩遗址已形成以圆形土墩、周围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据了解,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筑而成,北坡发现一处砌石遗迹,可能做排水或护坡之用,墩顶发现多条红烧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筑;墩体北侧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建筑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遗迹。  

内外双重水系

发现 “日月山刻符”  

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新视角  

考古专家们在寺墩遗址发掘崧泽文化时期墓葬共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  

崧泽文化M88俯视照

寺墩3号墓曾出土大量玉璧、玉琮,等级之高在良渚文化时期实属罕见,4号墓出土的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还是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  

崧泽文化J1出土器物

相对于良渚时期,崧泽时期玉器器型较少,种类有限,常见玉珠、玉管、玉玦等,玉璜在当时已是较大型的玉器。  

M88出土器物

不仅如此,这些墓葬还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例如88号墓,随葬品共有32件,随葬品包括鼎、豆、杯、壶等陶器,还有一件玉璜,是本次发掘的墓葬中随葬品最多的;而墩北台地西南方的8座墓葬,随葬品均在10件以下,墓主相对贫穷。这种分区埋葬,表明当时社会已出现明显的等级分化,这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前提之一。  

玉璜

上面是太阳,中间是月亮,下面是山。这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典型的“日月山刻符”。据了解,寺墩遗址也出了有“日月山”等刻符的大口缸残片。大汶口文化以山东为中心,距今大约6500年到4500年之间。这种刻划符号在长江以南的寺墩遗址被发现,说明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虽远隔千里,但仍有密切交流。  

       

于成龙表示,寺墩遗址自崧泽向良渚文化时期的文化形态、聚 落布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为讨论长江 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5 万条内容 · 3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工程这些“重要节点”

一直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社会预期持续向好、 经济持续好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各地持续加快推进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捷报连连   可研获批、下闸蓄水、成功截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