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脚的锚栓是否参与抗剪这是个小众话题,因为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底板和的摩擦力抵抗剪力;如果剪力过大,则需设置抗剪键(角钢、槽钢、工字钢)。
工程设计应当尽量去遵循并保证设计假定和构造相符合,退一步说也至少得接近。设计者想让锚栓承担剪力,但是施工定位的要求底板的孔径往往较大(>d+5mm,如果锚栓数量较多时甚至更大,否则很吊装柱子对位很困难 )。我们不妨看看门规10.2.15的条文说明:
是否可以将上述门规条文说明理解为: 锚栓可以抗剪 ,但是对底板孔径有要求——越小越好。
高钢规的8.6.2-4条有关规定和门规说法一致,还是 限值底板的孔径 ,避免承受剪力时相对位移太大又会变成摩擦力来抗剪。然而,这个并不是图纸上限值个孔径就能解决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也会有一定瓶颈,现场看到的往往是下图这种情况比较多。
锚栓抗剪虽然对施工进度要求较高,孔径限值较为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还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柱脚落在条形基础梁上时可避免抗剪键预留槽截断纵筋问题、二次浇灌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或不密实导致预留槽位置空鼓或无混凝土现象。
根据赵兵老师的一些观点, 下面图a是最多的做法(刚接柱脚),相比b、c有转动能力更强,弯矩传递下来之后,锚栓的抗拉能力更好发挥。
那么,下图这个既利用了混凝土抗剪,又在底板下面设置垫层,保证 节点有 一定的转动能力,是不是可以?
如果是做混凝土结构,在节点大样的配筋里面我们尽可能做大锚固长度,因为这样带来的粘结力和抗拉承载力也更好。那么对于柱脚锚栓的端头也真是这样么?我之前很多项目不管规模大小也都是水平段用的5d、8d还有用过15d的
,心里就觉着这水平段的钢板或者锚栓段牢牢勾住混凝土(混凝土基础或者是短柱)了,这样万事大吉,多多益善!
根据童老师的观点:带端承板的锚栓是承压型锚栓,但是 端承板越大,端承板底面高度处基础混凝土有效抗拉截面越小 。 增大端承板反而由于离 混凝土基础或柱外边线的边距和锚栓净间距过小,引起基础混凝土截面严重削弱。
其实,抗拔承载力主要发挥在竖直段。“ 构件做大做强 ”的道理,节点不一定完全适用!如果为了省钢可以用端头开牙加螺栓的方式代替 J 型锚栓构造4d
关于锚栓在XY方向上的间距的条文翻阅很多规范,图集也没找到完整的说法。为何要强调间距呢?如果间距过小,锚栓抗拔的混凝土椎体重叠面积过大,会导致计算的承载力偏于危险。根据童根树老师《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观点,我们在设计时很容易忽略了重叠所带来的影响---- “ 实际抗拔承载力 ”降低1/3
对于刚接柱脚,图集却没有给锚栓有关的间距建议做法:
汪一骏老师的 《新钢结构设计手册》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对工程设计有很好的和指导意义。熟悉的 “ 3d ” 是不时联想到了桩基规范的群桩效应。
那实际工程没有条件能满足这么大的间距,按照童老师的做法:可以通过在短柱内的锚栓锚固范围内设置钢筋用于抗拉,同时设置横向钢筋网来增大局部抗压强度!
很多工程师在设计过程考虑用螺栓抗剪,能不能用螺栓抗剪呢?
筑傲结构认为每一位工程师应按照如下要求去做设计:
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2012年版)CECS 102:2002》中第7.2.20条中,要求门式刚架柱脚螺栓不能作为抗剪构件,水平力的一部分由柱脚底板和基础顶面的静摩擦力承担,其摩擦系数为0.4。
对于所有组合中的N和V都需要验算是否0.4N>V,如果不满足,则需要考虑设置抗剪键来承担多余的水平力(V-0.4N)。对于柱脚存在拉力的柱,都应设置抗剪键。抗剪键的构造一般为角钢或工字钢,焊接于底板中间位置。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