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与土地做朋友、以生活来创造场所

与土地做朋友、以生活来创造场所

发布于:2023-11-21 16:30:2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展示了“场所营造”的概念不仅仅是建造一个物理空间,而同样关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亚历山德罗?马蒂内利在他的著作《超越建筑的城市》中,将黄声远和他在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的同事视为新建筑运动的先锋。该书试图通过设计和文化的视角,创造一种新型的集体生活方式,探讨未来大多数城市化进程中,设计文化可能成为什么。

自1993年定居宜兰展开建筑理想以来,黄声远在小镇上为当地人盖房、修路、设计景观、做规划,通过公共工程对当地进行环境改造,推动地方发展,创造了“宜兰模式”,成为台湾建筑界的经典案例。


时隔四年,景观周台湾游学再度开启 本次游学将拜访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考察经典代表作品。 本文先分享田中央的 10个经典设计作品学习。


津梅栈道 


建筑师黄声远利用原有机动车行桥梁,以巧妙而简单的构造,营造出步行栈道的空间,采用一种非传统整理交通的方式,像田中央过去处理旧城空间的“附属”、“改造”方法,保有旧的都市纹理与有故事的事物,用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材料,在旧的大桥体上构筑出细腻的新表情。

建筑师让这座新的栈道依附在原本沉默的水泥桥上,新与旧看似合体交织,但又清楚互相表述,也挂上了人群想自由在城市游移的渴望。

栈桥地面以木板为主,局部镶嵌着钢板和铁篦子,透过此,可以隐约看见脚下川流的河水;栈道两侧和顶部则被包覆着铁丝网,为“垂直绿化”提供了方便的支撑;沿原主桥,不锈钢种植槽也被高低不一地设置。



宜兰社会福利馆 |  田中央


宜兰县社会福利馆作为市区中的大体量建筑,被黄声远用错动、插入的手法处理成一个个住宅堆叠的样子,看似随意,但是却消解了大体量带来的笨拙感。水泥、红砖,木材,杂糅的手法让这栋建筑看起来不是纯净也不简约,但是建筑的细部却十分活泼与用心,以庭院的红砖花纹为例,地面人字花纹与红砖座椅平行花纹区分开二者,不同地方红砖的砌筑方式会有所变化,让人的视觉点总有可以关注的地方。

粗糙的质感与变化的立面,水泥表面上斑驳的水渍,让人联想到一幢被用户自己改建加建的居民楼,每一个单元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阐述居住者自己的空间需 求,满满的是一种贴近生活的魔力。透空的挑台与廊道,使建筑中的空间更为丰 富。

同时从建筑二层平台继续向西伸展出一条高架步道,经由西堤屋桥的设计实现对环河路的跨越,   再通过津梅栈道的创造而把宜兰河两岸的人行系统连接在一起。社会福利馆作为宜兰河畔的一   个重要节点建筑,将社区生   活的日常架高了一层,与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进行了联结。
“这是我们第一   个公共建筑,想要表达政府机关未必要很严肃,也不一定要正经八百的面貌。   再加上是社会福利馆,希望营造出像回到家的感觉,每个房子还会长出自己的空间,就是想反映在台湾建筑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违章建筑特色。  

罗东文化工场

罗东文化工场的大棚子反映了在经历经济不断变动的台湾城市,努力想要找回较为稳定的过去的生活方式的想望。   罗东文化工场设计采用分段构想的设计方式得以面对预算与时间的不连贯。    
在外部,净高18米的钢构棚架,挣脱的气魄包含了整个小镇周边的公园,房屋的视觉景框,弯曲的轨道将外面的公园引入了屋盖之下。在内部,巨大尺度的屋盖下容纳了丰富的城市活动,这些无限可能的活动在大约100*100米的钢构屋盖之下,到处是精心设计过的台阶与踏步,人们在这之中,唱戏,观演,休憩,乃至简单的走路,坐,站立。总之,这里的人喜爱这个建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不同的台阶有着不同的功能,1300宽的踏步边上嵌着200的枕木,同去的朋友说这是为了让孩子老人坐在上面不会感到冰冷。   最上面长条状的体量是空中美术馆,钢架和波纹板似乎就把这个巨大的条状物举在空中,只有从   波纹板侧壁镶嵌的玻璃砖可以依稀辨认出这不是工业厂房而是设计工厂。        这种抽象的力量似乎也隐喻着当地的居民对过去这里曾经的工业辉煌的记忆和对未来的产业转型的信心与憧憬。

丢丢当森林

《丟丟铜》这首台湾民谣描述出火车进山洞、水滴落地的声音,而黄声远巧妙地把宜兰本土印象和火车相结合在一起,将宜兰火车站最有代表性的地标取名为丢丢当森林。园中高大的绿色裝置是代表树的意象,一共有九株铁树,九株代表宜兰的旧称“九芎城”。
为了模拟森林的效果,设计师在这里增添了不少可爱的细节, 铁树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有这不同层次的绿,就如同森林里高低不一的树木被阳光照射的效果。


壮围沙丘旅游服务园区

壮围沙丘旅游服务园区位于台2线滨海公路149.3K旁,面积约4.8公顷,为宜兰国际魅力新景点。园区由名建筑师黄声远,以   「空出谷地,看见沙丘」   为核心概念规划设计,融合宜兰地方自然元素呈现沙丘地景风貌及沙穴建筑空间营造。


樱花陵园

宜兰的公立墓园现在成了游客中心,而且这个游客中心是山的精灵。大概是哲学审美胜过了忌讳,国际樱花陵园马拉松每年一开始报名就秒杀。跑到登山的出发点,蒋渭水先生的墓刚刚落成,化身成为渭水之丘。
一条一条就像故事管的古廊,可以让家人轻松安静想念彼此。人人都可以平等地看到流星,也俯瞰故乡。
50年后这里会被   植物爬满,人们仍然会记得彼此的承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这里办演唱会,等待黎明。让我们暂时看不见风景,能够专心地看老鹰展翅以及水流的声音。


云门舞集新家

  声远为云门舞集设计的云门新家位于淡水,是“田中央”目前唯一不在宜兰县的项目。云门舞集为台湾最负盛名之国际级舞蹈团体,本建筑为该舞团的大排练场。基地位于淡水河口高岗。本基地保留原有的中央广播电台建筑,并将其融合为新建物的一部分。
 
因云门剧场与有着百年历史的淡水高尔夫球场和古迹沪尾炮台相邻,又处于一片绿意之中,所以它的设计整体遵循着不破坏周围自然景观、同时又与周边环境有所呼应的设计思路,颇有“利万物而不争”的意味。


樟仔园文化园区

樟仔园前身为樟树苗圃、山林管理所等,随着时代的演进,罗东镇公所为保存这老罗东人的常民文化,特別设立樟仔园文化园区,与文化廊道相结合,以樟仔园为中心基地向外延伸,串连起镇内各景点,形成一个文化网络,并培植在地组织的能量,参与相关空间的经营管理,提供大众更多元、更深入认识罗东城,将旧文化以新风貌的方式呈现与传袭,永续保存在地文化资源。


礁溪生活学习馆

台湾礁溪生活学习馆礁溪新省道旁,由台湾著名建筑师黄声远设计。在宜兰小镇,经常能看到穿着短裤、拖鞋走在田间的黄声远。在日益成为流水线的建筑业,他保留了纯粹的建筑手艺和委婉细致的建筑美学。他让作品趋于完美,让建筑更加人性化,让老人和孩子有更舒适的生活。
台湾礁溪生活学习馆保留了原有的老巷子,对街是好吃的馒头店,本地人的生活记忆并没有被打断。温润的红砖被引入新广场,北向崖壁接天光,南向出挑多荫凉,留下了苍翠大榕树和高大的椰子林。
就像他自己说的,台湾礁溪生活学习馆“无形无名”:“我只想让出一个空间,一个野野的、礁溪的空间,可以和幼儿园、教会、小区共享,可以让对街的小学生骑车通过,一个未来混在植物、街道中,永远看不到全景的真正公共性。”
 


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

  中央工作群經常以建築來回應這個世代的「空缺」,藉以尋回逐漸被遺忘的真實生活,「狀圍沙丘」也是如此,如何藉由建築與環境產生對話,重拾與土地的連結,是最核心的精神。「壯圍沙丘」的建物由田中央工作群設計,內部展覽則由導演蔡明亮策展,人們可自外而內,一步步親自感受壯圍沙丘的意境、地景、空間氛圍、記憶知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2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下沉式”庭院来袭,比传统院子更实用!

一般是指:利用前后的高低差,通过人工方式处理高低差和布景,使原本位于地下室的区域拥有面向花园庭院的开放式空间。 下沉式庭院的魅力正是通过庭院与地面的坡度产生的,下沉式庭院的经典设计之一就是将地下室的一面墙打开,与之连接。下沉式庭院的 四大特点 ,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