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办学规模要求,校方确定了120000㎡(60班)的建设体量,面对如此大的建设需求,针对绿色低碳设计的目标,设计团队梳理了实施路径的三个层次:首先要解决的是在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层面实现恰当的体量安排,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布局不合理带来的建设和运维浪费;其次是针对寒冷地区建筑集约和弹性使用的可变原则,构建空间骨架;最后是针对具体空间节能的要求,适宜绿色技术的组合应用。
经过多轮比对方案,确定建筑规划格局充分结合场地,顺延等高线分台地组织建筑布局,将部分体量做成覆土,将建筑嵌入大地,减小外运土方。建成后建筑水平延展卧在山脚,退让城市路角空间,留出城市观山廊道,极大地削弱自我存在感。
布局中把图书馆、音乐剧场、风雨操场、食堂等基础性、共享性的建筑布局在中心轴区,使之成为公共活动的核心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建筑的功能作用,使师生能够最便捷地享用这些公共资源。教室和多功能室满足未来相互转化,图书馆和风雨操场等大空间具备举办多种活动的可能。
各组团沿用地周边组织,围绕公共区,在校园各组团边缘塑造一条立体的空间骨架——学生街,从不同标高串联起师生的日常起居、就餐、学习、交往等功能空间。这条空间骨架不但起到交通联系的作用,也作为一条空间暖廊集约串联起各单体的主要公共空间,在寒冷的冬季提供更多室内活动空间,在空间过渡转折的位置布置下沉庭院,采光天窗提供足够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立面采用白色和红色陶土板开放式干挂体系,立面采用错缝斜搭处理,形成了水平连续的肌理感受,陶土温润的质感与金属穿孔遮阳板交相呼应,取材来自大地,本身即是一种绿色材料。在学生公寓的屋顶也铺设了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综合体 多层办公建筑设计:德国·工业港区办公楼项目位于莱茵河西岸美因茨市 Neustadt 区的东北部,是港口盆地北端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新改名的鹿特丹广场,通向全新的滨水广场,同时充当了新城区和北部剩余工业区之间的噪音缓冲区。为进一步减少噪音对新住宅区的影响,项目方案采用了额外的隔音墙设计;其由钢框架和玻璃面板填充物组成,横跨办公楼及其相邻建筑。建筑面积4600㎡。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亚光镀银铝板的“折叠表皮”,与 Zollhafen 地区的城市框架相呼应。立面元素的纵深整合了外部遮阳板以减少眩光。银色包层的光反射强调了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建筑的雕塑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因办学规模要求,校方确定了120000㎡(60班)的建设体量,面对如此大的建设需求,针对绿色低碳设计的目标,设计团队梳理了实施路径的三个层次:首先要解决的是在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层面实现恰当的体量安排,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布局不合理带来的建设和运维浪费;其次是针对寒冷地区建筑集约和弹性使用的可变原则,构建空间骨架;最后是针对具体空间节能的要求,适宜绿色技术的组合应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