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原始菌群,它能“吃掉”10倍于自己体重的氨氮污染物,还不产生污泥,它就是厌氧氨氧化菌,当然了,我们更习惯把它称为“红菌”。红菌(厌氧氨氧化菌)一经发现,便很快引起了水处理工程师们的热切关注和兴趣。与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相比,以“红菌”为驱动的厌氧氨氧化能降低50%的曝气量、100%的有机碳源、90%的运行费用,释放更少的温室气体,污泥产率低,且具有更少的空间需求,是迄今为止最简洁的脱氮途径之一。
一、“红菌”究竟是个啥为什么厌氧氨氧化会被称为红菌技术?
厌氧氨氧化菌(以下简称红菌)是一种几乎与地球同龄的古老菌群,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类科学家才在黑海深水层中发现了它(随后该菌群在其他厌氧或缺氧环境中相继被发现)。红菌细胞呈不规则的球状、卵状,大小为(0.7~1.1)μm×(1.1~1.3)μm,细胞外有丰富的胞外多聚物,一般都不含菌毛。其特有的细胞器为厌氧氨氧化体,占细胞体积的50%~80%,是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场所,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由于红菌细胞内部含有大量的细胞色素C,鲜红色成了他最为最显著的特征,故水处理人常俗称其为红菌。
值得一提的是,红菌的色度与生物活性显著相关,一般活性较高的红菌呈现标志性的红棕色(可用细胞色素C的含量表征红菌的活性)。此外,红菌对环境极为敏感。严格厌氧的红菌可生存温度范围在-2.5~100℃,但多嗜中温,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最佳生长pH为6.7~8.3,倍增时间在10~30d。根据生长动力学,可将红菌类群分为“快生型”与“慢生型”。“快生型”具有较高的比生长速率,基质亲和力相对较弱,“慢生型”具有较强的基质亲和力,比生长速率较低。
二、红菌的影响因素,如何快速富集“红菌”,提高脱氮效率?
众所周知,红菌的种类、分布、数量和活性对厌氧氨氧化效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污泥龄(SRT)、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来改变红菌富集过程中菌群的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红菌的数量、种类和活性。
1、污泥龄(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
污泥龄(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作为废水处理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也会影响厌氧氨氧化的进程。其中,污泥龄SRT可决定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应控制SRT大于红菌的倍增时间,在菌种富集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少排泥或不排泥。缩短HRT是快速富集红菌并提高脱氮效率的另一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缩短HRT时菌株EPS中的蛋白质/多糖由1.35升至1.86,稳定达到2.08,有效促进污泥颗粒化,总氮去除负荷平均达到0.58 kg/(m3·d),总氮去除率均值维持在94.2%,脱氮性能保持稳定。要特别说明的是,因反应器、接种污泥和工艺的不同,HRT由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HRT会影响水力负荷、水力剪切力和上升流速等,HRT越短水力负荷增大,水力剪切力强度增大,容易导致污泥冲洗,因此红菌富集培养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HRT。
2、溶解氧(DO)
红菌属于专性厌氧菌,DO对红菌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红菌在1%的氧饱和条件下,DO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而当氧饱和大于18%,DO的抑制作用就不可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控制DO质量浓度小于2.5 mg/L,可以通过厌氧氨氧化实现废水脱氮。
3、温度
在众多外界环境条件中,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关键因素。上文我们也提到,红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40 ℃。当温度大于45 ℃时,酶活性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造成不可逆的细胞裂解,严重影响工艺运行。虽然低温也对厌氧氨氧化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对红菌的培养和驯化,其可以适应低温环境并使反应顺利进行。
4、pH值
红菌对pH的变化极为敏感,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需要pH来调节,在其运行的各个阶段对pH的控制尤为重要。
红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6.7~8.3。当pH过低时,NO2- -N向NH2OH的转化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红菌的能量代谢;当pH过高时,NH4+ -N向NH2OH的转化会得到强化,使得NH2OH出现积累,从而对红菌的活性造成抑制作用。
5、基质浓度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质主要为NO2- -N和NH4+ -N,二者的浓度和比例不同会对反应起到促进或者抑制作用。与高浓度的NH4+ -N相比,红菌对高浓度的NO2- -N更为敏感。NO2 - -N作为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重要基质,当其浓度过高时,会对红菌产生显著的毒性作用。此外,NO2- -N的积累会降低 红菌的分解代谢活性,使其细胞结构遭到破坏。一般来说,当NO2- -N质量浓度大于100 mg/L时,厌氧氨氧化反应进程会被完全抑制。
6、有机碳源
虽然红菌作为自养菌,无需要外加碳源,但是废水中一定存在碳源,因此还是有必要分析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当有机物COD超过300mg/L时,会对红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7、化学药剂
适量添加Ca、Mg、Cu、Fe等金属的单质或离子可提高红菌的活性、促进菌群的多样性。
铁元素参与红菌的合成代谢过程。在连续运行的脱氮反应器中,单质Fe可作为凝聚核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以微米或纳米的形式被添加到反应器中的单质Fe,可以显著提高红菌脱氮效能。同时,适当增加进水中Fe2+或Fe3+的浓度有利于细胞色素C的合成,从而提高红菌的活性及生长速度。
三、红菌的富集与培养,7种富集反应器+6种污泥源优缺点对比
1、常用红菌富集反应器的优缺点
红菌生长缓慢,生物量约为0.11g/g(以每单位质量NH4+ -N污泥中可挥发性固体计),导致污泥形成缓慢,在不利条件下易流失,难以实现菌株富集。因此,具备高效生物截留能力的反应器对于红菌的富集必不可缺。常用红菌富集反应器的优缺点如下:
1)SBR
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生物截留能力,基质能够充分混合、抗冲击能力强,无需回流,可稳定运行,操作简单;缺点:自动化控制要求高,不宜与其他工艺进行偶联,仍有部分污泥流失。
2)MBR
优点:能够实现全部微生物的截留,菌种活性高、倍增时间短、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缺点:阻力大、运行成本高,膜易堵塞。
3)UASB
优点:生物截留量高,HRT短且能耗低,容积负荷率高,运行稳定,脱氮效果好,可加速颗粒污泥的形成;缺点:传质效果不佳,内部污泥床易形成死区、短流及沟流现象,影响启动效果。
4)EGSB
优点:污泥持留能力高效,传质条件好且不易堵塞;缺点:运行条件和控制要求高、颗粒污泥碰撞频繁而剧烈,易流失,能耗较高。
5)ABR
优点:良好的生物截留能力,易于固液分离,易形成颗粒污泥;缺点:较难实现均匀布水、易产生沟流和死角。
6)UBF
优点:污泥龄较长,能较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生物池流量大,传质条件好;缺点:颗粒污泥不稳定,易流失。
7)SBBR
优点:具有良好的生物截留能力,抗冲击能力强,可稳定运行,操作简单;缺点:红菌富集易受填料种类和性质的影响,控制系统复杂。
2、不同污泥源时红菌的富集与培养过程
从接种污泥开始,厌氧氨氧化脱氮启动过程依据氮素去除规律,可分为活性迟滞、活性提高及稳定运行3个阶段。其中,活性迟滞阶段的长短与接种污泥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不同污泥源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与运行特性的比较如下:
1)好氧活性污泥
优势:启动阶段污泥沉降性能好,启动成功后可长时间稳定运行,脱氮效果好;劣势:红菌数量少、好氧微生物种类丰富,导致红菌不易富集,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延迟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2)厌氧颗粒污泥
优势:颗粒内部严格厌氧,为红菌提供有利微环境,便于形成颗粒污泥,反应器抗冲击负荷,利于微生物持留,缩短启动时间,运行稳定。劣势:颗粒污泥的性质取决于驯化污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源;颗粒污泥的粒径、密度、有机物含量和沉降性影响启动和运行。
3)厌氧消化污泥
优势:含丰富的可与红菌共生的微生物,红菌基因数偏高,易富集培养,红菌启动时间较短;劣势:NH4+ -N去除效果不理想,反应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
4)反硝化污泥
优势:反硝化菌与红菌代谢相似,充分的反硝化污泥易在反应器内富集红菌,加速启动进程。劣势:NH4+ -N去除率偏低,过量的反硝化可能造成NO2? -N不足,亚硝化菌过量增殖。
5)厌氧氨氧化污泥混合污泥
优势:富含红菌,启动时间短,快速进入稳定运行期,NH4+ -N去除效果极佳;劣势:反应的污泥源不足,一旦污泥流失会直接导致系统崩溃。
6)厌氧消化污泥混合污泥
优势:易富集培养红菌,启动时间相对较短,NH4+ -N、NO2? -N去除效果较好。劣势:反应容易受其他混合污泥影响,导致反应失稳。
来源:网络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1 万条内容 · 30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碳封存技术的类型与发展碳封存技术的类型与发展 碳封存技术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法,用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从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这项技术的目标是将CO2永久地储存起来,防止其释放到大气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需要使用碳封存技术。CO2是一种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例如干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碳封存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生物封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红菌如何富集培养,资料值得一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