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的坡屋顶、轻盈的“玻璃盒子”、错落的空中步道、开阔的静水面与远处的龙门山脉共同构成了一幅传统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川西画卷”。伴随着寺庙的钟声,这个具有多重身份的街区将继续书写彭州的历史,融入彭州人的生活……
项目位于彭州老城区的核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规模约为91万平方米,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景观及其他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涉及功能主要包括商业、文化、酒店、住宅等。
彭州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以北,是成都都市圈中的主要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一轮城市化进程为这座小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彭州老城区也面临着城市缺少活力,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如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彭州带来了新的机遇。
而彭州素有“小成都”之称,市井文化浓郁;又有“五教圣地”之名,宗教文化昌盛。项目区域则因内有一座千年古寺——龙兴寺而得名,有“先有龙兴寺,后有彭州城”之说。将城市的特点打造成城市名片,改变彭州落后的城市形象,是彭州各界的共同夙愿。
龙兴寺区域内有桂花街,延秀街和龙兴街等多条有历史的老街,平时热闹非凡,各类小餐馆,茶馆,小商铺鳞次栉比,是彭州最有地方特点的城市区域,但区域整体条件破败,建筑以七八十年代未修缮的低矮民居为主,龙兴寺以北现存大量厂区,其中多数已停产,剩余的则准备外迁至城市南面的工业开发区。
从2018年开始,为了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对整个龙兴寺区域进行更新开发,以龙兴寺为地标重构城市的中心空间打造商业与文化两大中心功能。北京建院设计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到项目设计中。
通过综合一体化设计方案的“资金双平衡”的测算方式,即:“开发成本平衡”与“运营资金平衡”为原则,来推导出核心区的总体量与主要功能的体量分配,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初步总体布局,给政府作为最终开发决策的参考。
以“功能切分,动线融合”的方式,实现商业与文化功能的“分与合”
项目因空间和资源限制,商业与文化功能混合设置无法避免。
(2)将可独立设置的文化空间按功能分开,设置于商业步行街顶层;
(3)将商业步行街中价值相对偏低的二层空间中与顶层文化空间相交的部分作为文化空间产品展示区,兼做文化空间接待功能;
(4)在商业空间的1-3层均设置连桥和通廊与文化地块中的民宿和酒店联系。
采用“独立入口,竖向分层,立体连接”的方式,即:将商业与文化动线的主次入口分开独立设置,两条动线上的建筑风格,区域导识和城市家具各成体系,并形成视觉联系。
受“城市建筑化”理论的启发,设计师希望通过表现城市的空间意象来还原城市特征,并从中国传统城市空间中提取了三个与区域相关的意象:“十方丛林”、“坡屋顶”、“天际线”,借这三种城市意象表达出龙兴寺区域的特点,希望新的形式与周边的寺院、宝塔以及区域场景所融合。
由于彭州老城区的卫星照片模糊不清,设计师无法还原城市肌理。而之前的龙兴寺是按照“十方丛林”的规则进行布局的,即:北面有靠山,南面平且开阔,东面有林,西边有水,于是设计师决定以此来重构区域的城市肌理:以龙兴寺为中心,南面将现状道路还原为前广场,东面将废弃的工厂改造成绿地,北面将高于寺内建筑的博物馆布置于寺院之后,西面则以区域以北的人民渠引水形成一条长约1.5公里的水系,穿过整个区域,而核心区内靠近这条水系的建筑则以水系为中心展开,所有广场及开敞空间都与水系相连。
设计师发现,直到九十年代,彭州和龙兴寺的很多区域都维持着坡屋顶的城市形象,于是在建筑设计中沿用了坡屋顶,并采用了彭州当地的瓦片层叠样式。为了强调这种空间意象,这些层叠的屋顶被打造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设置步道与平台,使其贯穿于整个核心区。让人在进入这个坡屋顶组成的“第五立面”后,目之所及都是当地的青瓦屋顶,感受传统城市才有的冲击与震撼。
传统城市功能相对简单,绝大部分建筑是民居和商铺,一般不超过两层,突出于天际线形成视觉中心的建筑物多是:宗庙,钟鼓楼和城门楼。这些高耸的建筑往往尺度更大,形式也更为复杂,二者组成的城市天际线成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
恰好老彭州城也具备这样的特征,于是设计师便将彭州这种传统天际线的意象应用于整个核心区的形态表现中。
核心区大部分建筑功能为商业,酒店和民宿都是坡屋顶,不高于3层,与传统城市中的民居与商铺相似。而这些建筑的顶层则是独立布置的几栋文化建筑,以龙兴寺宝塔为中心,分布于核心区的各个角落。这些建筑相较于下层的坡屋顶建筑体量较大,立面被设计为通透玻璃构成的两边翘起的弧形,透过玻璃能看到内部屋顶悬挑的结构,表现了传统城市中庙宇与钟鼓楼檐角飞起的形像。
打造立体的景观公共空间,体现符合传统美学的尺度与体量
现代功能的大空间需求几乎占整个项目的八成,通过将这些空间以传统的“档,抬,压,围”的方式很难将大空间隐藏起来,因此设计做出了新的尝试:将核心区内重要的几部分步行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密切结合进行立体化处理——将原来人的平面视点通过高差变化转为立体,再以人的视点为中心来打造公共空间,使人行走在这些公共空间中视线内尽可能是符合传统美学的画面。
项目核心区中心位置是一片开阔的水面,最宽处约为40m,通过一个弧形的大连廊将区域南北分开,以水为中心形成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作为画面的景底;然后将围合这个空间靠近水面的建筑控制在主要层高不超3m,以缩小视线内的尺度感;再将所有靠近中心水系的庭院向水面方向打开,形成三合院空间,以达到周边视线最大化;最后通过景观设计将水系周边所有观景平台,内庭和窗景都做了近、中、远景植物与陈设的画面处理,真正实现步移景异。
设计师在“第五立面”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步道系统,整个步道长约1.5公里。其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连接商业地块之上的五个文化建筑;二则是为区域内的休闲人群提供活动空间。通过对人的视线进行处理,使商业人流和休闲人流互不干扰。
龙兴寺区域内有一条由南向北纵向穿过整个核心区的道路名为“龙兴街”。龙兴老街自清代时便已存在,如今却已破旧不堪。设计为了还原老街的风貌和街巷空间尺度,保留了老街原本的路径,同时将老街的路面整体下沉3米,并用当地收来的老石板进行重铺。
彭州的天气属于冬暖夏热,老人们尤其喜欢在室外活动。设计考虑到老人们的活动需求,不仅在他们平时喜欢聚集的地方设置了公共空间,还专门在水系上设计了一个供他们放松休息的跨水大回廊,并在上桥的坡道上设计了温暖防滑的木质扶手,希望未来这里能够成为彭州老人们活动聚集的空间。
在龙兴寺南面往东南的位置,有一条老街名为“桂花街”,街道两边布满了小餐馆和熟食铺子,这些建筑均为“穿透式”川西老建筑风格,颇有地方特色。设计师原本计划将整条桂花街维持原貌修整,但因建筑年久失修,不得已只能照原样重建。为了保留街上浓郁的“烟火气”,设计师建议商管将“桂花街”打造成当地的小吃与美食一条街,并在商业主动线上增加了支动线,希望原来周边的居民还能继续在这里生活、购物。
据龙兴寺方丈曾所言,现今周边凡是有银杏树的地方都是寺院的范围。设计师希望银杏与寺院的这种禅意画面呈现在整个核心区之中:以龙兴宝塔为中心,将屋顶、银杏的意象向外扩散,使银杏成为禅意的载体,并在文化地块内最靠近寺院的位置挤出一片区域,按照佛教禅院的制式新建了一个带庭院的佛教禅院,用于寺院讲经授课,打破被寺院围墙分隔开的寺内寺外,还在禅院东侧,设计了一处下沉的流觞亭,呼应区域的禅意氛围。
对于场地内有文化记忆的老建筑,既有面积较大的机械厂和仪表厂,也有面积较小的火神庙和三合院,还有一段明代的古城墙,这些都是体现了区域历史和记忆的“宝贝”。如果将这些建筑都原样保留下来,核心区则无法满足区域的停车需求。但如果将其拆除又损坏了彭州的城市记忆由于除了明城墙外,其他建筑都不是历史保护建筑,设计师咨询文保顾问后,选择了相对折衷的方式:按照建筑历史价值的高低将其分为三类,并针对不同的建筑采取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
区域内很多老建筑都采用了川西较为常见的穿斗式结构,且分隔的山墙构造做法均为竹编底板抹上白灰,随着时间推移,建筑外层的白灰纷纷掉落,露出山墙上竹编的纹理,非常漂亮,又因彭州盛产的竹子颜色不同,时间一长会变成黄白色,使其更具地方特色。设计师在典型建筑的山墙和侧沿上就沿用了这样的构造作法,并对照空间尺度将纹理等比例放大,使建筑立面体现当地特点,但因材料防火性能问题只能将竹子用同色铝质材料代替。
在选用屋顶瓦片时,因为用量极大,设计师决定使用当地材料,并在距离项目几公里的桂花镇上找到了当地产的一类青瓦,质地光滑但颜色略浅于灰瓦,虽然最终山墙、青瓦与立面颜色都比之前设计时所选的颜色略浅,但与当地植物相映衬却体现出一种和谐与自然。
在龙兴寺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始终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试图从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下,将龙兴寺区域塑造为具有传统形象和宜人尺度的“小空间”;二是试图平衡商业与文化功能之间的矛盾,塑造一个有“烟火气”的新型商业文化街区。
希望这次尝试能够将龙兴寺区域重塑为城市的新中心,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再次见证城市的复兴。
项目名称:成都彭州龙兴寺区域城市更新
项目类型:城市更新设计
项目地点:成都彭州
设计内容: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
业主单位:成都濛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人:尹荦懿
规划/城市设计:郭晟楠、张晓峰、李伟、汤欣达、罗爽、尚夕云
建筑设计:徐丰、孔祥源、陈芳菲、程丽、尼宁、李建伟、王昊楠
景观设计:丁玲、苏頔、翟雪、杨洁、陈一心
商业设计:何欣、林建先、罗舒文、王平
室内设计:李建军、孔祥源
施工图设计:ABE地块建筑:李先荣、李伟、高巍、张博、宋建豪 \ CD地块建筑:周虹、周润、孔维、赵娜、裴燕、王悦星、李思佳、杨鹏、王翔宇 \ 结构:段世昌、卜龙瑰、高志军、唐艺峤、邢珏蕙、王立涛、白子轩 \ 机电:梁鹏、郑甲珊、张沫、赵萌、阎博萱
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室内设计咨询:沈若凡ARCHIEE(巴黎)事务所、山隐悦界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咨询: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标识设计团队:北京飞瑞肯拓广告有限公司
商业策划团队:戴德梁行、中盈仁合
灯光设计团队:上海TS照明设计公司
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保咨询团队:更生历史保护事务所
摄影团队:存在建筑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项目位于彭州老城区的核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规模约为91万平方米,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景观及其他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涉及功能主要包括商业、文化、酒店、住宅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