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们平时旅游观光或者烧香礼佛时,或者在有的文化历史类的电视媒体上,经常听到一些专业性建筑术语,如:斗拱、跑兽、正吻、老角梁、雀替等。这些构件到底长成什么样?分布在哪里?做什么用的?有什么寓意?
没了解者认为这些名称很有趣味有些古典味道,其实每个时期的建筑跟我们人类一样,各种肢体五官都有名称。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讲解下一下古建筑术语:
■ 台基
指支撑整个古建构建的台子,称之为台基
■ 柱顶石
清代称之为柱顶石,俗名又叫做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
■ 檐柱
指建筑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都有。檐柱是清式建筑名称,宋代又称副阶柱。
■ 金柱
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在建筑物纵中线上的都称金柱。在较大的建筑中,有数列金柱,离檐柱近的称外金柱,离檐柱远的称里金柱。如于里金柱时则简称金柱,在小式建筑中又名老檐柱。
■ 雀替
原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他的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现多为装饰之用。
■ 霸王拳
大额枋出头时所做装饰性雕刻,因其形状像一只握紧的拳头的侧立面,故名霸王拳。
■ 老角梁
屋檐转角处沿分角线布置的、随椽子向外伸挑的梁,由上下叠合在一起的两根木构件组 成,后尾交于金檩(桁)相交处,或插入角金柱中,中间搭在相交的檐檩或正心桁、挑檐桁上。下面的构件,称为老角梁,宋称大角梁,随檐椽挑出;上面的构件,称为仔角梁,宋称子角梁,随飞椽挑出。
■ 翼角
翼角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中国古代房屋多有深远的出檐,《诗经》就有有关记述,唐宋明清各有发展。最常见的翼角做法,北方是清代官式做法,南方是主要流传于江浙地区的发做法。清代官式建筑翼角起翘一般为自正身椽上皮到最末一根角橡上皮升高四椽径,出翘为角梁外端的正投影长出正身传三椽径,工匠术语称之为”冲三翘四”。
■ 斗拱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 ,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 跑兽
跑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中国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
■ 藻井
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而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则称作“藻井”,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是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为“龙井”。
■ 正吻
又称大吻,属琉璃瓦类产品,种类,呈单体构件,造型花样多是龙、兽等动物,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中用于建筑屋项正脊两端。正吻在房屋建筑上起防水和装饰效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7.65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选用抗爆门应注意的几点选用抗爆门应注意的要点 1.钢质抗爆门门栏应与预埋在洞口的预埋角钢连接,预埋角钢应与墙体中的主筋(钢筋混凝土墙)连接。 2.钢质抗爆门的门扇采用型钢做内部框架,内外两侧包镀锌钢板或纤维水泥复合钢板,中间填岩棉或陶瓷棉。门扇有单开门、双开门和子母门三种形式。 3.玻璃抗爆门的门框及门扇框料均采用不锈钢。表面处理有拉丝、镜光、砂石、黑铁、玫瑰金等,由工程设计自己选定。 4.门扇与四周门框及双扇门接碰位置均应装置三元乙丙密封条,保证抗爆门的隔离功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