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河道流量是地表水环境和防洪工程的主要承重工程。然而,随着“双工”政策的取消,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管理成为一个大问题。水环境恶化,河道功能下降,实际运行出现问题。立足水源涵养和生态建设工程重点,综合治理,确保河流治理效果,建立河流自然水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河流管理问题,概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介绍了河流管理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河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现代河道治理中的现状
我国发展中的河流净化工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期是依托自然环境实施治理阶段,主要是在现有自然条件下开展治理工程,但其治理功能作用不大,不能有效实施防洪蓄水。第二阶段是国内生产与河流治理的建设较量,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抽水灌溉工程和提升放流工程建设,但由于控制方式独特,作用不大;第三阶段是经济管理阶段,主要资金是加大财政支持、河道建设、农用地保护、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但由于资金不足,产生的管理效果不大;第四阶段是和谐管理阶段,主要手段是鼓励河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和社会功能,兼顾生活质量和环境因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不符合第四阶段的要求,河流管理还比较滞后,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系统存在诸多环境问题,甚至影响到生态系统。
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生态文明发展的一种新的认识,与传统水利相比,生态水利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方式。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用水用电需求,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及利用率低的状况,但是在水利工程大力建设的同时,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绿色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中,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稳定,对推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2.1河道被占用情况严重
河道遍地都是,分布广泛,可以说有人就有河道。但随着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对河流管理重视不够的局面,河道被严重占用,影响了防洪功能,造成区域河流生态缺失,仅一种节水功能。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河流治理处于污染治理过程中,河流环境没有得到改善。
2.2 缺乏环境管理分析
河道管理仍存在单一职能的管理局面。农村河流治理主要集中在堤岸建设,不考虑水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河流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河流管理也缺乏普遍关注,城镇污水排放较为明显,水质恶化,水污染严重。在大城市,河流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总体而言,这是由于河流管理中缺乏环境管理分析。河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维护河流生态环境,改善河流功能。
2.3 不规范的河道整治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河流管理需要应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系统的管理计划。但在实际河道整治过程中,技术应用不规范,技术应用打折扣,特别是在网络生态技术和存量整治过程中,存在忽视河流真实生态环境、缺乏的整体设计。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工程必须综合解决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和河道构筑物保护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管理技术的应用上要实行规范化实施。
2.4 忽视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水利工程中的大部分河道治理工程,都需要解决河道问题,建立良好的河道水利工程。但河道建设工程建设存在污染问题,河道治理破坏了河道生态。其中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施工现场环境破坏严重、施工用水处理效率低下、施工过程中设备管理不严、河流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河道节水工程虽然建成,但也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需要认真规范河流管理。目前的河流管理还存在严重的正规化问题,主要原因是治理途中没有具体的整体计划。管理方法多是简单分析,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于是,管理层的工作也出现了资金投入大,但实际管理绩效达不到预期的局面。
三.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建立河流管理体系
河道的占用也使管理无法进行,而河道大多是自然形成的,不仅受地表水道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因素、自然植被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占用后的渠改处理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因此,管理策略必须从源头入手,建立河流管理制度。至于占用河流,不仅要整治,更要严惩,用制度预警占用河流。政府水利管理部门要承担控制河道占用的责任,全市河流规划要坚持科学,建立一系列河道节约用水、城市环境适应和园林绿化功能的河道占用管理。积极解决被占用河流的生态问题,保障河流生态环境。
3.2 关注生态环保项目实施
在河道治理中贯彻以环境促环境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河岸保护工程建设,确保河道生态治理理念落到实处。沿河生态保护工程是为保证河岸防洪、节水和水资源功能,建设良好的河岸生态环境。城市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禁止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而农村地区要重视生活垃圾管理,建立集体垃圾填埋场,发展绿色农业技术等,以减少污水排放。生活和种植对地表水的影响 污染程度,届时将进行河道水利工程主体建设。其中,应以防洪需求为核心,通过控制河道曲率,调节水流速度,提高防洪效率。同时,在河道衬砌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树木和植物的稳定功能,发展园林绿化,以延长衬砌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使河岸.涂料与河流共创系统生态环境。最后,在防护建设中要注意水质净化,在农村可以建立湿地,在城市可以利用水厂提高水质净化功能。
3.2.1种植水生植被
落实好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应用,首先,构建合理的水生植被,对其进行优化布置,保证河道内部具有丰富的水生植被群落,才能够体现出足够的生态价值。在进行水生植被的构建时,不能随意选择水生植物的种类,要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总结出考察情况,根据考察情况对水生植被进行选择,通过有效搭配和处理,选择出适合当地的水生植被。对一些受污染的河道,选择相应的水生植被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清除,水质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都可以被合适的水生植被吸收并且净化,达到改进水质的理想效果,并且解决污染问题。在选择和应用具体的水生植被时,不仅要考虑水生植被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水生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效果,对水生植被进行有效搭配,对存在共生关系的水生植被更要加以充分利用,丰富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资源,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选择时要优先考虑本地植被,尽量减少本地以外水生植被的使用。
3.2.2利用河流自然条件
河流是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河流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河道生态体系,河流主要是由水和泥沙构成,是河岸和河道内各种生物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果河流遭到破坏,会导致这些生物难以生存,并且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进行水利生态对河道治理工作时要优先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对河流进行自然化建设,尤其是对河岸治理和护岸治理进行建设,主要体现出独立的个性特点,丰富自然环境,尊重地域特点,并且吸取当地民族文化,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流的水质,形成有魅力的河流。建设顺应大自然并且多样的自然河流,营造出朴实而又有当地特色的河流景观。
3.2.3恢复河道自然环境
在进行水利生态河道治理中,应根据河道浅滩的特点以及河道内生物的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要提高防洪蓄水的功能,还需要将周围环境还原成自然状态。要将河道的多样化元素作为河道环境自然状态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河道的岸线设计为不同的形状,并且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和水文环境,将河道进行错落设计,减弱河流对河道的冲刷和侵蚀能力,形成自然状态下的河道环境,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并为河道生物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生存环境。还应该将河道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结合,拓宽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在河岸周边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以完整地构成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
3.2.4建设生态河堤
需要采用人工结合的护岸方式实现河道与河岸水体空气和水分的交换,对河岸进行改造建设,建设生态河堤。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对河道中心线进行布置,全方面地考虑河道的水体势能和沿线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河堤设计,比如对河道的形状进行设计,需要对过流能力进行仔细的计算,通过综合考虑才设计出河道的可变空间范围。在进行河堤建设时,更应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河道两旁设计浅滩,可以增加潜水区域的面积,更可以留给人一种逐渐变宽的视觉印象,为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2.5应用新兴水工建筑物
在进行生态水利对河道的治理中不仅要实现防洪蓄水功能,而且还要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所以需要将新型水工建筑物应用到生态水利对河道的治理工程中。新型水工建筑物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好、防洪功能强的特点,运用新型水工建筑物可以有效实现河道治理,稳定生态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
3.3运用网格生态技术
网格生态技术的主要功用就是护坡,以网格状的建设来减少岸堤的水土流失,也促进河流水体与河堤的生态交互。在施工中以混凝土或石头等耐腐蚀的网格结构来保护河堤,形成网格状的组织。此技术拥有经济效益好,适用范围广,可以保证河道稳定的优点,并且在网格中可以种植植被,进一步提升稳固性,也提升美观性;但是在施工中要注意河流的流量和流速,不适合在大流量、流速快的河流中使用。
3.4 改善河流整治
修复部分河道,可以保证河道整体结构的完整性,防止堤防裂缝的形成,缓解河道淤泥过多。传统的路段修复是简单的封堵和疏浚。这种方法会影响水中的生物环境,不能与原河堤整合。二次开发的概率较高,影响河流的整体结构。对此,在河段修复过程中,要应用技术程序,分段疏浚,根据河流实际情况优化疏浚工程,做好河流生态利用。在断面修复过程中,应注意疏浚深度,以减少对河床的破坏,并区分不同形式的深断面和浅滩,以保证修复效果。
3.5 注重工程结构的管理
鉴于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治理的影响,必须重视建设工程管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减少施工期河道污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将施工区与河流隔离,既适宜施工,又可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体的污染。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施工面积的大小,尽量减少施工影响的程度,以免对河流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对于建筑垃圾,安排废渣填埋场,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最后,项目建成后,对废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绿色施工。
四.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注意事项
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即质量建设和治本,才能彻底解决河道流动中的各种问题。而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就要体现河流的生态功能,综合考虑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严控污染,减少河流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经济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系统化发展,为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但是在河道治理方向,水利工程一直处于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当中,缺乏过程管控和预防管理、建设,造成地表水的河流生态系统不稳定,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生态问题。鉴于此,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需要建立防治一体理念,并纠正实际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保证生态治理的效果,让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1.35 万条内容 · 20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安徽水利工程遗产:千年古塘焕新颜水门塘位于霍邱县城北,古称大业陂,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孙叔敖于春秋时期所修,是江淮地区的陂池工程代表作之一。水门塘初始蓄水面积万余亩,堤长20余公里,四周筑堤,塘内蓄水,灌田千顷,曾对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后来隋炀帝大兴水利,为大业陂建木石结构闸门,古称水门,遂更名水门塘。它不仅记录了孙叔敖的治水功绩,而且见证了华夏文明发展进步的印迹,并展现了霍邱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