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论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

论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

发布于:2023-09-19 11:14:19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她滋养着流域内亿万人民,也曾肆虐八方、祸害生灵。黄河文化是由古至今黄河及其流经区域衍生的文化集合。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空间跨度巨大,且不同时期和形态文化叠加交错,复杂多样。“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一、黄河历史文化内涵  
在汉代以前,古籍中“河”字即专指黄河,《国语》《山海经》《论语》《孟子》等诸多典籍中有过详细的记述。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所著的《汉书》中最早提到“黄河”一词。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地称其为黄河。为何称其为黄河?《尔雅·释水》中云: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也就是说黄河的源头是昆仑山,河水刚开始是清澈透明的,沿途大大小小1700余条河流不断的汇入,不断地冲击并裹挟着泥沙,河水的颜色加深,慢慢变成黄色。据此可以推断,黄河之名乃得自于其河水的颜色。  
第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祖先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旧石器时期的陕西蓝田猿、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沿黄河逐水而居,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早期文形态的主要诞生地。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社会后的夏、商、周“三代”开启了古代黄金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黄河流域经历了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并立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黄河文化的完整体系。黄河像一条纽带,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串连起华夏大地上不同民族和文化。黄河文化作为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使游牧文化与先进农业文明得以融合,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持续输出,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黄河流域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向往的根脉之地。  
第二,黄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九曲黄河,时而大浪滔天、气势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所向披靡的进取精神和磅礴的创造力。时而裹挟泥沙、奔腾不息,中华民族的包容能力和泱泱气度尽在其中;时而千回百转,曲折连环,尽显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彰显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黄河的下游平原、河床非常宽阔,水流从容、舒缓,正如同中华民族的心胸,宽广、坦荡、直爽。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从自然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自然层面上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层面上的黄河,已经超越了河流本身,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风骨、血脉和精神。黄河中下游呈现黄色,是中华儿女黄色基因的代表,更是至高无上颜色的象征,例如黄袍、黄色琉璃瓦等。  
第三,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政治中心的角色。尧舜禹时代,黄河流域水害频发,受水灾影响的部落逐渐聚集于适宜农桑的地域,原始封闭的氏族逐渐联合形成部落联盟共同应对水害,并诞生了管理需求和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主流意识也正是萌发于黄河泛滥的逆境之中。秦王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黄河流域为政治中心的首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进一步消除地域差异和社会矛盾,以追求国家长治久安。尽管秦王朝二世而亡,但却缔造了中华民族追求大一统、大融合的民族文化。在随后的王朝更替过程中,中华大地也曾出现四分五裂的阶段,但最终都走向统一,实现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华夏文明也得以延续。   
 
二、 黄河的时代价值  
第一,包容互鉴的大河文明。历史上,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此。丝绸之路开启了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黄河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不断汲取其他文化营养,完善并形成了具有开放、包容气质的中华文明。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要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积极挖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的思想,贡献中国智慧,建设好“一带一路”的平台。  
第二、崇尚自然的生态哲学。黄河流域先民在漫长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天地人和的思想,并用于指导治水实践。古代治河强调在掌握河流流势和自然条件基础上,根据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综合施策把水治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围绕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传统生态智慧对当前的河道治理与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黄河文化汲取“天人合一”的精神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智慧,对新时代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三、团结治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人民治黄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水患治理。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视察,对黄河治理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7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黄河防汛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强大的军民联防合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改变防洪工程羸弱、隐患众多的局面,先后四次加高培厚堤防,持续开展河道整治,进行河口治理。加固堤防1300多千米,新建、改建、加固险工、控导500多处,修建坝垛14000多道;建成了三门峡、小浪底、沁河河口村、伊河陆浑、洛河故县等干支流水库,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等分滞洪区,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通过水库联合调度,可将黄河下游千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削减至22600立方米每秒,下游凌汛威胁基本解除。  
第四、峥嵘岁月的红色基因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流淌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星火燎原。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包括革命战争年代黄河流域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孕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路军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贺兰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照亮着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前路。充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好黄河流域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加强对红色非物质形态资源如口述历史、艺术作品的保护,进行精准化、时代化的总结与提炼。重视开展黄河流域的红色遗址维修保护工程,征集革命历史文物,整理革命事迹材料,不断提升红色遗址的陈布展水平,扩大陈布展场地,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活起来、彪炳史册的革命事件动起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资料来源: 曲阜市文物保护中心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分钟快速学会弃渣场挡墙土压力计算

在弃渣场设计中广泛应用挡墙,各类边坡为了防止边坡溜渣时也经常采用。挡墙设计时要进行土压力   计算   ,如何快速学会土压力计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