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吴中第一山,虎丘身藏“三绝九宜十八景”

吴中第一山,虎丘身藏“三绝九宜十八景”

发布于:2023-09-18 09:23:18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作者 |「 潘慕白」
首图 |   「白墙下的花园」
封图 |   「峦十三」


有一座山,高不过三十多米,而且还在一座寺里。我们的常识是寺在山中,它偏偏是山在寺中,“害”得“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
这座山很小,但名气却极大,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被称赞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
这座山,就是苏州的虎丘。
虎丘不但胜在美景,更胜在浓厚的文化底蕴,还包括大量的民间传说,引人遐思。因此自古有许多文人墨客来虎丘登临揽胜,寄情咏怀,虎丘也成了他们饯行送别之地,大量歌咏之作流传后世。
苏东坡游虎丘后曾说,过姑苏,不游虎丘为憾事。这话说得毫不为过,有总结说,虎丘有“三绝九宜十八景”,虎丘之胜景与人文,着实引人入胜。

    @秦淮桑  


说起虎丘,总让人赞不绝口,了解虎丘者谈论起来总是滔滔不绝,自古至今游虎丘者也是络绎不绝,此为虎丘之“三绝”乎?非也。
虎丘有“三绝”,出自北宋朱长文的《蒲章诸公唱和诗题辞》:
虎丘之景,盖有三绝。望山之形不越冈陵,而登之者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临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属,万景都会,西联穹窿,北亘海虞,震湖沧洲,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渟,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虎丘虽山小,但其景却“蔚为大观”。朱长文为苏州人,著术颇丰,他总结的虎丘三绝,观察细致,体会独到,在表达上豪放简括,时见奇峭之笔。
  @白墙下的花园  


山势之奇为第一绝。   虎丘高不过三十余米,朱长文一下笔便着墨在山势上,实在有点“平中寓险”之意了。朱长文落笔即言虎丘在山形上的“平庸”,即“不越冈陵”,范成大在其《吴郡志》里说虎丘不过是“遥望平田中一小丘”,所以虎丘毫无雄伟奇崛之说。但是沿石阶登山,层峦叠嶂,悬崖峭壁,大有千仞之势,可谓气势雄奇。朱长文对此感受很深,还曾做诗曰:“海涌一小山,远视如陵丘。中藏天下奇,岩谷峻且幽。”
远眺之妙为第二绝。   虎丘近城,矗起平地,旁无延伸,孤峰独立。登山放眼四望,西可见穹?山,北可见虞山,朱长文只着笔二山,但狮子、天平、灵岩、上方等山也是尽收眼底。山川远树,雄嶂列天,林莽苍郁,万顷太湖,烟波浩渺,云气出没。放眼这四顾开阔之景,朱长文感觉可视千里,而且千里犹如指掌看,足见远眺之妙。
剑池之境为第三绝。   剑池深不可探,池水倒映石崖云影,不盈不涸,自古至今清湛澄澈。阖闾之葬,三千剑为殉,乃千古之谜,给剑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得剑池深幽之境愈发引人流连。

@秦淮桑


虎丘风光确有独绝之处,山虽小,拾级而登,林木苍莽,曲折幽深,山寺池涧,古朴宁谧。登高远眺,可观山浪逶迤,湖光潋滟。
自古不论苏州人还是游历苏州者,多青睐虎丘之胜景,明代李流芳在《江南卧游册题词》曾道出虎丘的特色,即“九宜”: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古代文人墨客向来以雅事为乐,虎丘近姑苏城,其景可赏,自然让雅士流连忘返。李流芳总结的“九宜”,展现的是虎丘四季,阴晴雨雪,皆有可赏的独特景致,由此也反映出当时雅士对虎丘的钟爱。  

@白墙下的花园


拿“宜月”来说,古时吴地百姓有赏月的习俗,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自然会更热闹。而虎丘赏月之游尤其热闹。
明代袁宏道有《虎丘记》,记载了中秋苏州百姓夜游虎丘的盛况,对当时的情景描述得酣畅淋漓,叫人叹为观止。只说游人之况,便可见一斑。当夜,全城闭户,人们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士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靓妆丽服。他们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摆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张岱在其《虎丘中秋夜》中也记载了这一盛况:“……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山……动天翻地,雷轰鼎沸,呼叫不闻。”这全城出动的盛况,真是叫人咂舌,足见虎丘宜月之说并非夸夸其谈。
想象虎丘“九宜”之妙,自古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游乐,镌志吟咏,真是风雅至极。  

  @秦淮桑  


虎丘胜在景,更胜在人文遗迹。虎丘“三绝九宜”,都是从虎丘的自然风光着眼,但现流传的虎丘著名“十八景”,讲的却不是风景,而是人文之景。
据载,虎丘原来有三十六景,分前山十八景和后山十八景。后来后山十八景保存下来的遗迹已经很少了。
现在说的“十八景”普遍指的是:虎丘塔、剑池、千人石、陆羽井、万景山庄、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拥翠山庄、枕头石、真娘墓、孙武练兵场、望苏台、海涌桥、生公讲台、二仙亭、别有洞天、致爽阁。

  @白墙下的花园  


我们可以挑几景“游览”一番:
虎丘塔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它是虎丘乃至苏州古城的象征。虎丘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塔身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虎丘塔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等原因,长年自然沉降,导致从明代起就开始向西北倾斜,因此虎丘塔被称为“中国第一斜塔”和“中国的比萨斜塔”。

  @秦淮桑  


剑池
虎丘最神秘最引人入胜之地,当属剑池了。池之南面较宽,北面较窄,形状上酷似一把利剑。唐朱长文有诗句“石壁老万古,剑池照千秋”,字间历史感顿出。剑池所处位置有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有人形容这石崖“锁住了一池绿水”,一“锁”字用得形象而出人意料。身处此地,给人“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之感。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便是墓穴入口。据说当时吴王夫差将父亲阖闾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因得“剑池”之名。阖闾墓究竟在不在剑池之下,已成千古之谜了。当然,剑池还有其他一些传说,说法颇多,莫衷一是。

    @秦淮桑  


千人石
从真娘墓往北走,到了山街尽头,视野一下开阔,可见一盘陀大石铺展眼前,它就是盛名传千古的“千人石”。这块大石历史太悠久,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其父阖闾建墓,墓成之后,为防泄密,夫差将一千多工匠骗到石上饮酒庆功,酒酣之际,将他们全部杀害,一时血流成河,渗入石中,现在仍可见石上的“血痕”。但又有传说,说是东晋竺道生曾在此讲经,因此“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吴郡图经续记》卷中也有记载:“俗传因生公讲法得名。”

  @秦淮桑  


生公讲台
千人石北壁有篆书石刻“生公讲台”四字,其西有篆书石刻“千人坐”三字。这位“生公”,是我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他云游至虎丘,便在此开坛讲经,据传当时没有听众,他便聚石为徒。生公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元代顾瑛有诗载:“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在千人石东北角有个池塘叫白莲池,池里有块石头,极其普通,但因为这个传说,它有了名字,叫“点头石”。

@秦淮桑  


真娘墓
不知有没有人统计,古人歌咏虎丘真娘墓的诗词究竟有多少,总之,历来游虎丘的墨客,大概没人不前来真娘墓凭吊感怀一番的。唐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曾深情作《真娘墓》诗,“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无限怜惜之情游走笔端,又言“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尽显惋惜同情之心。真娘何许人物,竟引得文人墨客歌咏不尽。
据说真娘本姓胡,因安史之乱,避难苏州,后被骗而成为一名歌妓。真娘生得妍姿俏丽,擅长歌舞,又精于琴棋书画,因而名噪一时。有一富家子弟王荫祥慕其姿色才华,欲娶真娘为妻。但真娘早在逃亡前有婚约,因而婉拒。王荫祥便重金买通老鸨,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因此而悬梁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悲痛欲绝,悔不当初。随后厚葬真娘于虎丘,刻碑纪念,发誓永不再娶。从此,文人墨客怜香惜玉之作也层出不穷。

  @秦淮桑  


清人褚逢椿在《桐桥倚棹录》里赞誉虎丘说:“山林而在尘市,非有弯谷高岩、深林幽涧而名遍寰区者,吾郡虎丘山而已。”虎丘虽小,但因其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底蕴而闻名遐迩。自春秋始,经过两千多年,虎丘早已成为苏州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吴文化中的瑰宝。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2 万条内容 · 2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此生梦想,是在屋顶种下一片天堂

我对屋顶的幻想,最初来自彼得潘,那个永无岛的会飞的孩子;后来是圣诞老人——尽管中国的老房子里烟囱往往连的是厨房生火的炉灶,而不是厅里取暖的壁炉;再后来是青春懵懂的时候,听周杰伦在歌里唱《屋顶》,梦中邂逅爱情的浪漫天堂。 也许因为可以直面蓝天、放飞思绪, 屋顶,成为一个人类接纳幻想的所在。 然而,不骗你,屋顶天堂真的存在! 嘉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