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方方 / Christian Richters / ROCKBUND / Simon Menges
修缮的概念致力于是以充满尊严和风貌的方式展示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建筑。在历史进程中,这些建筑经历了各种改建和搭建——它们都被拆除,将建筑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外墙经过仔细的清洁和修复,避免破坏原来的结构。为了适应新的当代功能需要,一些建筑物的现有结构在屋顶区域内的得到了扩展。
洛克·外滩源位于上海市中心著名的外滩北端,由一系列欧洲租界时期建造的历史建筑组成。这些建筑沿着圆明园路东侧形成了连续的街面,欧洲建筑风格与亚洲元素相结合,体现了这一时期殖民建筑的多样性。
一个由国际建筑师组成的团队规划了这一地区的复兴。它将容纳办公、公寓、咖啡、餐厅和零售功能,同时向苏州河滨及周边公园展现宏伟的城市姿态。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受委托在这个区域的开发中修缮和改造 11 座历史建筑。
▲总平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东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圆明园路北端视角 ? 田方方
▲ 洛克·外滩源香港路入口 ? 田方方
▲ 圆明园路街景 ? ROCKBUND
修缮的概念致力于是以充满尊严和风貌的方式展示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建筑。在历史进程中,这些建筑经历了各种改建和搭建——它们都被拆除,将建筑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外墙经过仔细的清洁和修复,避免破坏原来的结构。为了适应新的当代功能需要,一些建筑物的现有结构在屋顶区域内的得到了扩展。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Christian Richters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田方方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田方方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田方方
从街区西南部的内庭院可以看到中实大楼和亚洲文会大楼的扩建部分。新的外墙采用“上海抹灰”抹面,与邻近的历史建筑呈现相似的品质。亚洲文会大楼曾经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现在成为了上海上海外滩美术馆——一座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这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内,改造后的灵活空间可以实现一系列不同的展示概念,并和上层的体量通过新的中庭形成空间联系。
▲上海外滩美术馆和中实大楼 北京东路视角 ? 田方方
▲ 上海外滩美术馆大楼外观 ?Rockbund Art Museum
▲上海外滩美术馆西立面 ? Christian Richters
美丰洋行的三层的历史建筑立面得到了保留和修缮,并以陶土砖堆砌的形式向上增加了十一层,成为了现在的众安·美丰大楼。这座新的红砖塔楼在街区的边缘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标志物,将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与远处的新建高层城市融为一体。
该建筑群分多个阶段建成:上海外滩美术馆于2010年开馆,历史建筑的外墙修缮工程于2011年完成。美丰大楼的外墙和内部结构与2021年完工,随后,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又受委托设计其大堂的室内以及整个街区内巷的景观。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二层门厅 ? Simon Menges
▲上海外滩美术馆 四层门厅 ? Simon Menges
▲上海外滩美术馆 首层接待台 ? Christian Richter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二层展厅 ? Simon Menge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五层门厅 ? Simon Menge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五层中庭展厅 ? Simon Menges
▲上海外滩美术馆 六层咖啡厅 ? Simon Menges
▲美术馆 商店 ? Rockbund Art Museum
▲美术馆室内 ? Rockbund Art Museum
一系列的小巷连接着东侧的历史建筑和西侧的新建住宅建筑之间形成的内部广场。作为外滩源项目的最后补充,它旨在将这些传统的内向剩余空间转变为整体公共功能和城市界面的延伸,同时为不同的公共活动和功能提供灵活空间。
整个洛克·外滩源于2023年9月竣工,这也标志着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17年工作的完结。
RAMA外滩建筑节
戴卫·奇普菲尔德主题阐述
公共空间
我们城市的优势与劣势正与日俱现。在全球疫情、社会分化与气候危机的重压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建成环境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要让城市得以增进公众福祉,我们就需要维系“何为城市”的基本共识,而公共空间始终居于这一愿景的核心。
纵观历史,城市的建成形式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两方面都提供了蕴含伟大创造力的难忘时刻。它提供的意象和形式使我们得以定义身份感和场所性。一般来说——在西方城市尤甚——公共广场扮演着极富象征意蕴的角色。它颂扬了文明与社会进步。也许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掩盖下,那些由松散、临时性、间隙性的公共空间所组成的重要网络,反而被我们忽略了。
那可能是里弄和后巷,是点缀着流动小贩的街角,是某个熟悉的门廊,抑或是朋友之间适意畅谈的长凳。他们为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互通提供了凭依。上海的传统社区保有对这些空间的珍贵记忆。在这座城市非西方的语境中,公共广场并不那么普遍,因而这些临界空间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融聚汇、共享时空的场所。
外滩在上海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这段历史相呼应的则是其空间结构。历史建筑的庄严立面界定了外滩的街景与广场。而在其身后,楼宇之间看似剩余的空间则创造了一个更加随性的开放区域,与城市的传统社区发生着共鸣。这些公共空间各具特色。通过对它们进行有目的性的编排,我们或能揭示公共空间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城市,并点亮一个世纪以来外滩特有的公共品质。
场所的公共性取决于其所能承载的活动,而不仅是其建成形态。它依赖于物理环境,但同样取决于社会基础设施,譬如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链接,以及分享和参与的意愿。我们希望外滩建筑节能成为启动这一进程的催化剂。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的策划方案将把艺术带出博物馆、引入洛克·外滩源的日常生活。它将用城市生活的自发性和共时性消解艺术机构中的静态观演关系。博物院广场的现况兼具历史文脉与改造更新。我们的设计干预将立足于这一现状而加以扩延,从而为上述活动提供场所。这些空间要去预见,而不是去设定;要富于目的性,但不囿于固定的功能;在戏剧性和日常性之间,它们将建立辩证的关系而加以调解。
外滩建筑节将提升公众认知,令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感知、使用、设计和响应公共空间。这亦会是颂赞城市活力和复杂性的佳时。正是这活力和复杂性推动了城市的创造力,并改善着我们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体感与经验。
▲南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西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一层平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二层平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五层平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六层平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上海外滩美术馆 西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东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AA剖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BB剖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上海外滩美术馆 CC剖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众安·美丰大楼 东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众安·美丰大楼 南立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众安·美丰大楼 剖面图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众安·美丰大楼 幕墙节点图一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众安·美丰大楼 幕墙节点图二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项目开始:2006
项目完工:2023
业主: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柏林与上海办公室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有欧洲建筑风格与亚洲元素相结合的感觉
回复 举报
修缮的概念致力于是以充满尊严和风貌的方式展示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建筑。在历史进程中,这些建筑经历了各种改建和搭建——它们都被拆除,将建筑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外墙经过仔细的清洁和修复,避免破坏原来的结构。为了适应新的当代功能需要,一些建筑物的现有结构在屋顶区域内的得到了扩展。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