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道黄麻村村口,用地面积 8000 ㎡,建筑面积:乡村振兴工作站 5200 ㎡,乡村会客厅 210 ㎡。场地北高南低(大约1米);南侧为城市主要道路,西侧是进村的道路和高架桥,东侧为林地和临时停车场。溪流龟咀涌从场地中穿过,将场地分为东西两块用地。
项目是黄麻村乡村振兴和旧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展厅、配套办公、接待服务,及新的村委会等。
在和业主沟通后,建筑师和业主方达成了共识:工作站应该朴素实用,并不追求奢华,但也要有品质感。建筑要尽可能轻盈,并对环境轻扰动;应采用装配式的方式建造,从而缩短工期。
乡村振兴工作站被布置在场地北端,地势较高的区域,包括:展厅、嘉宾接待,及新的村委会。为了尽量不破坏建筑西侧的溪流和林地,工作站主体建筑在东侧沿溪流走势布局,并尽量后退,保持了溪流的距离。
与工作站隔溪流相望是乡村会客厅,它是一个小巧的环形建筑,主要功能是茶室。
工作站采用类集装箱的模式建造,由预制化的钢框架为支持构建,配以装配式的外立面和地板。建筑分为展厅、嘉宾接待、村委会三个区域,各区域具有独立的出入口,可分可合。根据功能需要,建筑各部分高度不同,其中展厅高度为9米,其他部分的层高为3.6米。
展厅和嘉宾接待的入口面向南边的绿地,展厅入口前的浅水池形成进入建筑的前导景观,增强了仪式感。村委会位于建筑北区,入口面向西侧的黄麻路,方便本村人抵达。
首层大量使用了甬道,既将三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割开,又应对了广州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形成自然通风的路径。建筑首层基础和部分区域的架空处理进一步加强了对气候的回应。建筑地面整体抬升,雨水可以很好的渗透入地面,形成水的循环。
建筑的三个区域在二层被廊道连接在一起。廊道分为窄长的栈道和较为宽大的平台,在连接各区域同时,也增加了半户外活动的空间。廊道和首层的甬道并不完全重合,错位的处理使建筑体块之间的灰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渗透方面更为丰富。
建筑外立面采用简洁朴素的处理,以白色真石漆搭配木格栅为主。木格栅为建筑包裹了第二层表皮,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遮阳作用,另一方面丰富了建筑立面的虚实关系。
乡村会客厅位于龟咀涌的东侧,主要功能是茶室。它面积很小,宽大的屋顶和透明的外立面使其很好的与环境景观相融合,成为一个新式的亭。
建筑成环形,建筑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内庭,屋顶外侧高、内侧低,形成了四水归堂之势。建筑的外立面朝向工作站和公园的部分为落地玻璃。通透的界面将室外的景观拉入室内空间,也让工作站和会客厅之间形成了视线上的交流。
为了让建筑更为轻透,会客厅的结构采用钢结构。钢柱分为内外两圈,外圈位于外立面内侧,8根;内圈柱子环绕内院布置,比外圈柱子减少一半,为4根。
建筑入口部分采用内凹的处理,内凹的部分在地面设立浅水池和汀步石,客人需要“踏水而行”进入建筑。此处的立面使用了封闭墙面的处理,并配以中式的六角窗和假山。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