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一曲微茫,园林里的缱绻唱腔

一曲微茫,园林里的缱绻唱腔

发布于:2023-09-01 14:53:01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作者 |「虞夏」  

摄影 |「细草穿沙」


不到园林,不知昆曲可以有这样的舞台。  
微雨天,杜丽娘缓步从石桥上过。她一袭丹衣,披拂葳蕤枝叶而来,素手执素伞,短短一桥之程,走出流连的步态。在园林的实景中,昆曲舞台拥有了天气变幻。雨在池面燃放烟花,惊了灯影的梦。  
旦角倚柱坐在回廊,向池面抛洒出水袖,水袖得以被真实的流风吹动,翻飞不尽,拂上湖石。那样的身姿和神态,分明是在痴痴地等着些什么、凄哀地怨着些什么。  

@细草穿沙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琴箫不绝,幽庭深院,观众和戏中人将故事背景看得同样真切。  
言语有时不足以传达人的情感,于是有了歌声,而后成曲。昆曲因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被珍视为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清雅“兰花”,在600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最初也只如碧海鲛歌,是民间哼唱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声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而后逐渐形成昆曲演出的范式。  
咿呀缱绻,在江南应运而生的昆曲,因其细腻软糯,不免叫人想起水磨粉制成的糯米汤圆,故有“水磨调”的别称。水磨唱腔,天然最宜江南深院。并不需在眼前,隔着粉墙遥闻声声叹,自是一番心旌摇曳。  

@细草穿沙

陈从周先生曾说,曲境与园林相互依存。  
《游园惊梦》中唱词有“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深闺中人园林赏景伤春,游冶不舍,与今日的游园者一般无二。  
《西厢记》里有“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玉簪记》则有“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空庭,香雾冥冥,向西厢曲栏杆外闲凭,竹梢月转,早不觉斗柄云横”,无不充斥着林泉独有的光风与皓月。  
《望湖亭》、《绾春园》等作品直接以园林建筑命名,《三笑缘》、《连环记》等设有与园林相关的情节。  

@细草穿沙

明清时期,曲艺与园林相谐发展。许多园林在建造中,已为戏曲留白。古人深喜临水听曲,一则水风荷意令人如临瑶华境界,二则旧时相信水能健声,传音效果更佳。  
《红楼梦》中锦衣玉食的贾母便爱择水边馆阁听戏。园林中的水阁与花厅多有听曲的功能,怡园藕香榭、网师园濯缨水阁、拙政园留听阁均属此类。  

@细草穿沙

游园宜慢,昆曲也需慢,缺乏些耐心是赏不来昆曲的。今人高效,“慢”字却难寻。园林听昆曲,已不再是旧日士大夫阶层的专属奢侈享受,如今拙政园、网师园均可夜游,衣香鬓影、环佩琳琅,松声悄起,今古同月,百年悲欢被水风吹送。弦歌绵旋,宫灯照影下凤眼眸光流转、舞姿清越,夜间园林光影愈为繁复,歌台声飞,神思摇荡,不觉已成惆怅客。时间就此慢下来。  

参考文献:  
1、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张俊玲、刘希娟:《论中国传统园林声景之构成》,载《中国园林》2012年第2期。  

3、高思妤:《当代实景园林昆曲观演空间设计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提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5 万条内容 · 2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花园的不规则之美

花园匠心  成就美院 如果说 任万物自然生长是随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