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立新前进民国骑楼街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立新前进民国骑楼街区*

发布于:2023-09-01 14:27:0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    街区鸟瞰

1

   概况

立新前进街区是闽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骑楼街区,街区位于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旧镇核心区域,骑楼街长约1000m,宽约12m,由前进街、立新街、横街组成,街区总用地约23h m 2 ,涵盖曾庄、金庄、立新等社区,街区南临美人溪,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福厦公路从中间穿越。2012年,立新前进骑楼街由南安市文物部门核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2

    街区发展与空间特色

街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宋,发展于元明,鼎盛于清至民国时期。后梁平开二年(908年)晚唐闽王右谏议大夫翁承赞,于横街东端建石板桥——“翁厝桥”,又称“官桥”,亦是官桥镇名称的由来,也是现横街的起点,并且与泉漳古驿道相连,成为集镇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兴建打铁街,后逐步发展到横街,并形成横街连续六个间面的“六间张”的商铺,奠定了具有一定规模商业街区的雏形。清乾隆年间,在横街的北侧形成墟集,以牛墟为著,蜚声八闽,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曾庄街,即立新街前身。1926年,曾庄街拆除,道路被扩宽,前进立新街由此形成。民国骑楼街建成后,打铁街商业气氛衰落,商业功能完全转移至前进立新街,两侧街区居民进一步增多,并逐步向街道两侧扩展。

▲  街区历史演化过程  

骑楼街区以横街、立新街、前进街为主,与多条小巷组成“一主多支”的鱼骨状街区空间结构。其中,立新街全长约400m,街宽约12m,骑楼下人行道约2.2m。      
      ▲        立新街1      

▲  立新街2

前进街全长约510m,街宽约11m,骑楼下人行道2.3m。      

▲  前进街

横街全长170m,街宽约5.5m,与主街垂直连接的支巷,宽1~2m。      

▲  横街

立新前进骑楼街区一直是官桥镇区及周边乡镇主要的商贸活动聚集区域。清末民初时,街区内已有柴火铺、土特产店、杂货铺、钟表店、粮油店、裁缝铺、照相馆等多种商铺。解放后,其粮油贸易成为官桥、晋江、安溪、同安的粮食供销中心。现在店铺使用率达77%,主要经营服装、日杂等,街区市井生活气息浓厚。

      ▲        街区内骑楼      

3

   建筑特色

立新前进骑楼街区文物建筑共225间,沿街均为2~3层红砖水泥或纯水泥的骑楼建筑,其后为南洋风格的番仔厝、手巾寮、闽南古厝。此外,街区中散布吴家祖屋、柯氏祖厝、宗祠、宫庙等传统建筑。      

▲  街区内番仔厝

      ▲        街区内传统闽南大厝      

▲  街区内手巾寮

在建筑平面上,建筑进深在18.5~36m不等,沿街单间骑楼规格基本一致,二落(第二进房屋)平面空间布局差异较大。典型一层平面包含有门店、天井、正厅、大房、厨房、后房、后院。骑楼作为商铺、作坊场所,后院格局中生活起居的功能齐全,采用前店后厝或下店上宅的模式。

▲  立新街116号测绘示意

在建筑结构上,骑楼建筑结构多样,有插梁式、搁檩式、三角桁架等。在材料上,以红砖、白石、水泥为主,部分使用木材。在建筑立面上,采用了闽南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融合方法,即在闽南红砖厝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巴洛克式的装饰线进行西化表现,柱均为水泥柱,门窗形式多样,包括券形窗、西洋玻璃窗、木质窗等,整个骑楼建筑立面折中主义手法显著,立面整体连续而又各不同,统一中富有变化,红砖与水泥材料并存,西洋材料与形式的侵染明显,也表现出本土材料与西洋样式的创意融合。      
      ▲        街区建筑折中主义形式立面1      
      ▲        街区建筑折中主义形式立面2      

▲  街区建筑折中主义形式立面3

建筑装饰相对简洁,多在山花、窗楣、栏杆、柱子等处进行点缀式装饰,如罗马式的券心石、巴洛克风格的曲面山花与壁柱、希腊风格的柱式与猛兽雕塑顶饰、装饰主义色彩的山墙面处理方式等,体现了南洋风格的建筑特点。同时装饰纹样中也出现中国传统纹样与瑞兽、符文图案。总之,其骑楼立面整体连续、富有变化、红灰共存、西洋杂染、本土取材、创意融合。

      ▲        建筑装饰      
     

4

   存在问题及保护建议

首先,骑楼街区的总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但街区现存大量的危房亟待加固修缮,同时,街区消防隐患、环境脏乱、业态低迷、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突出,居住生活条件亟待提升;其次,从古镇政府部门到街区居民,对骑楼的认识与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再次,缺乏良好的保护管理机制,保护工作开展艰难。      

建议保护包括立新街、前进街、横街前段两侧传统街巷、商铺在内的传统空间与街巷肌理,维护其完整性与原真性,传承街巷价值特色。尊重区内人口意愿,疏散现状人口,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居住舒适度,使其成为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街区。另外,要进一步做好保护文物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把街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使人人为骑楼街区的发展出力、献策。

     
主持: 阮仪三      
图文:      
     
     
     
张   杰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浦玥瑶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曹叶晨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立新前进街区是闽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骑楼街区,街区位于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旧镇核心区域,骑楼街长约1000m,宽约12m,由前进街、立新街、横街组成,街区总用地约23h m ,涵盖曾庄、金庄、立新等社区,街区南临美人溪,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福厦公路从中间穿越。2012年,立新前进骑楼街由南安市文物部门核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2023-09-26 17:04: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基于形态管理区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研究——以襄阳市太平店历史街区为例

摘 要 微观尺度的历史街区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性,而中微观尺度的干预手段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形态管理区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依据形态、产权要素划分历史街区形态管理区,建立中观干预对象,进而构建基于形态管理区的评价体系,解析评价因素的差异作用状态,针对性提出各类区域的更新分类模式,并结合襄阳市太平店历史街区的更新实践进行方法实证,是促进历史街区整体性延续、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有益探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