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关于BIM的言论。我的理解是,一方面从业人员太便宜,很多出人力就能搞定,另一方面BIM的易用性还是不够好,太多的二次开发和接口大都是对规则结构,BIM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这就是文中说的二维完全满足施工及预算的要求。
什么时候要求三维模型交付,三维模型组织施工,并且比二维更有效率的时候,那才是BIM正在成熟可以推广的时候。
在建筑设计行业中,BIM概念已经引入非常久了,相信很多结构工程师都碰到过要求做 正向设计 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结构计算工作只能依赖于专门的结构软件,例如YJK,ETABS等。
在早期接口软件没那么发达时,很多人的做法是重新在BIM软件建模,把 基本 一样的事情做了两遍。
回到模型问题上,现今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接口软件,我们可以花费较低的代价完成模型数据互通,把结构分析模型转换为BIM模型,比如YJK的REVIT-YJKS系列产品。
BIM设计中,我们常常分为两大派别,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
实际情况其实是:一是在草图阶段,BIM是极其困难而且也没有必要接入进来的;二是全部成果都由BIM完成而不涉及任何DWG格式文件,在目前完全做不到。
对于第一点,如果在大学里进行过5年建筑学专项学习,就会了解:建筑设计流程在草图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分析建筑功能与场地环境的矛盾,给出空间划分,排布房间平面,确定立面及体量等方面。
这个过程并不是从先到后逐一打勾的线性计算,而是一个在多重考量点中反复梳理的动态平衡。大量不确定性,导致草图阶段的设计成果可能在一周之内推倒重来三四次。版本之间,很可能面目全非。
这与BIM软件建立在大工作量模型基础上的精确定位表达,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更适合这种多变环境的建模软件,是sketchup和rhino。如果不考虑建模,只做平面表达,那CAD也会比BIM体系中的任意一款软件快得多。
对于第二点,BIM软件目前无法完全抛开DWG实现出图。主要原因有两个:审图标准和设计工作量。
国内的施工图设计审图标准,还是以二维为基础制定的。为了能在二维图面上表达复杂的三维空间,对构件做了大规模的简化抽象表达。在二维图面上抽象示意的文字与图块,在三维空间上却要按照现场真实尺寸建成模型。
按照真实情况建模,工作量远大于DWG
BIM始终存在二三维难于协调的问题:是否依照构造做法建面层、是否在平面上对实体做图例转换、是否将机电管线在平面上显示成单线并抽象示意连接弯头……
如果说BIM离不开DWG,在审图标准上的原因还有较多客观因素、是外部大环境制约的话,那么因设计工作量而引入DWG,更多的是主观选择。
没有DWG的BIM设计,将极大增加机电出图工作量。
尤其以电气专业为突出。常规的民用建筑施工图中,从建筑,到结构,再到机电的暖水电三专业,图纸表达是一个越来越抽象的过程。抽象,意味着出图工作量的大幅减少。
建筑图纸上的构件要给出形状尺寸,电气图纸上的构件只有或方或园的图例——方圆的大小与真实尺寸没有关系。
建筑图纸还有平立剖,电气图纸常常只有平面。最要命的是,只画在平面上的导线,表达的仅仅只是位置的示意。
几十年前形成的这种抽象表达方式,在设计生产力不发达,民用建筑形式简单,机电设备单一的情况下,可以便捷省力地完成出图要求。但这不适合今日各行各业生产力大发展,建筑空间日益复杂,机电设备极度丰富的大背景。
CAD的电气出图,只表达图例和示意线
用DWG给出电气设计时,只要在房间里拉几条斜线示意灯与门边的开关有连接即可。而在擅长精细、真实表达建筑具体情况的BIM设计中,你必须要频繁切换视角,想办法分别放置开关和灯具于墙面和屋顶的准确位置上。然后将导线按照真实施工情况在三维环境中对齐开关与灯具,并做好导线与它们的连接——抛开CAD直接用BIM出图的电气图纸,其工作量将是DWG图纸的几倍。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BIM作为建筑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也注定不会在一片欢欢乐乐的愉悦气氛中轻松实现。
就像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来到社会的青年一样,BIM总会有个磕磕绊绊的适应过程。BIM需要放弃不适合它能力特长的技术方向,比如建筑草图;也会谦让其在技术上暂时还不能完全胜任的工作,比如DWG出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一站式解决方案!你没见过的工程数字孪生资产平台数字孪生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引领着当下工程行业的革新浪潮。它通过将实体建筑与数字模型相结合,在数字世界中建立反映物理世界的数字映象,为项目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价值。数字孪生技术的引入,为工程建设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引擎。 项目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数字孪生平台自由搭建项目所需的孪生业务场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所具备的物联网协议和自定义数据接入能力,实现对施工进度、资源调配、安全风险环境等业务的可视化呈现以及协同业务的管控,从而辅助企业管理层精细掌握项目动态并作出科学决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我在10年前就下了类似定论,对于电气专业,BIM只适合画一画配电房大样和桥架图,其他的都不实用。
回复 举报
BIM总会有个磕磕绊绊的适应过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