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固废处理 \ 一文看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现状与利用方法(附案例)

一文看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现状与利用方法(附案例)

发布于:2023-08-25 09:58:25 来自:环保工程/固废处理 [复制转发]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各种改扩建、新建工程如雨后春笋,进而产生大量的城市建筑垃圾。城市发展产生建筑垃圾不可避免,但如何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不仅是城市主管部门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方达咨询从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现状、管理模式、八大用途、利用方法、保障措施和实操案例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业务提供参考。                  
0   1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1)源头简量化形同虚设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源头减量是减少建筑垃圾重要的政策和技术手段,但目前我国在政策法规上仅为提倡源头减量化,无具体要求和规定。城市建设过程中缺少长远规划,建筑未到使用年限拆除现象普遍存在。  
(2)建筑垃圾分类未很好实施  
建筑垃圾原料复杂,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分类标准,甚至有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情况,造成后续分拣、处置程序复杂,难度过大,建筑废弃物处置产品成本增加。  
(3)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不完善  
建筑垃圾处置社会全产业链不完善,收集、运输、分拣、利用环节脱节。建筑垃圾产生、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环节还未完全打通,处置企业经常处于“生产吃不饱、产品卖不出”的尴尬境地,很多企业难以为继。  
(4)建筑废弃物产品认可度不高  
我国个别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但多数企业技术普遍落后,造成建筑废弃物产品质量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不高,有此类产品“不安全、有害、非环保”的印象。  

0 2

建筑垃圾的八大用途

第一,将建筑垃圾经过初步清理,分拣出可回收的钢筋和木材,再把砖石、水泥混凝土块破碎成骨料,经过筛分,除去杂质,形成满足一定粒径要求的建材原料。然后按级配设计要求在原料里添加水泥和粉煤灰等辅料,加入一部分水后进行搅拌,形成不同的建筑和道路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完全可以替代普通砂石料用于道路基层。

第二,利用废砖瓦生产的再生骨料经过制砖机制成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其中这些再生砖极具环保理念,包含地面材料生态透水砖、浇筑透水砖、透水路牙砖三种生态透水砖,被广泛用于广场、人行道、慢车道、露天广场、园林、护坡、护基、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等。

第三,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第四,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或造纸等的原材料。

第五,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第六,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第七,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第八,将建筑废物分选、粉碎后剩余的淤泥、石粉为原料,添加其他各种废物(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酒厂、食品厂的废渣)和泥炭土微量元素,按一定的质量比例,经混合搅拌而成建筑垃圾再生种植土,除具备天然土壤的特性外,还具有肥效高、透气好和保水强的特点。据介绍,经相关分析论证,再生种植土土壤特性达到并超过全国土壤标准,符合高产农田肥力要求。

0 3

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
(1)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下,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发挥关键作用,且企业本身业务为建筑拆除或建材销售等,与其他企业配合,促进建筑垃圾的良性循环,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主要有两种企业主导模式:一是建材企业主导模式,建材销售主体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体合为一体,却削弱了再生建材与原生建材的竞争关系,我国青岛、西宁等地即采用该种模式;二是拆除企业主导模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本身也是拆除企业,保障了原料的来源与品质。  
(2)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指建筑垃圾的产生、分类、清运、资源化利用及使用再生产品的全过程完全由政府统筹安排。政府是管理的核心,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协调、组织、监管功能,联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各种主体,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  
(3)源头控制模式  
源头控制模式是指通过合理设计、限制材料使用和采用专业技术,减少或者避免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目前主要有两种源头控制模式:一是建筑垃圾产生前的源头控制,在建筑设计阶段合理规划,减少不可利用或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二是建筑垃圾产生现场的源头控制,建筑垃圾产生阶段,在现场即对建筑垃圾实行最大化利用。  
(4)末端抑制模式  
末端抑制模式是指在建筑垃圾的处理末端做出强制性要求,保证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避免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  
(5)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政府作为特许权的所有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招标方式选择经营者或投资者,即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的方式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区域)内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理的制度。  
0   4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三步走”

     
第一步:从工地到厂房,填埋不再是首选
 
建筑垃圾从废物变成可以造福子孙的宝贝,首先要经历的一步,就是要将建筑垃圾从工地拉到可以处理它的工厂中来。30年来,建筑垃圾的一贯归宿,是城市外围那些天然或后天形成的低洼地和坑洞。  
日积月累,建筑垃圾占用土地的问题凸显,而且随着合法填埋场越来越少、越来越远,消纳建筑垃圾越来越困难;更重要的是,填埋会对空气、土壤、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资源化处置的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和公众视野中。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的完全没有用处的垃圾,相反,其中的混凝土块、山石、钢筋等,回收后都能进行再利用。把人们以为的垃圾变成可再次使用的产品,这个过程就叫做资源化处置。  
第二步:从入料到出料,土砼金各归其位  
建筑垃圾入厂后,预分拣破碎单元开始作业:不停喷出水雾的除尘雾炮下,工人检视堆成小山的建筑垃圾表层,是否有肉眼可见的无用成分,如苫盖、橡胶、木材、塑料等;旁边的空地上,换上了钻头的钩机破碎过大的建筑垃圾;铲车将尺寸适当的建筑垃圾推入埋在地下的颚式破碎机的入口。为了减少扬尘,可以再颚式破碎机入口设置除尘装置。  
整条生产线的逻辑其实就是把建筑垃圾按成分分离,将高附加值的成分制备成可再次使用的原料:第一次破碎后,皮带上料,经过除铁器,大块金属(主要是钢筋)分离回收;接着过重型筛,筛出渣土入渣土仓;筛完土的料进入正压风选装置,用风把一些比较大的轻物质吹出去,比如塑料、木片、纸张。”  
第一轮破碎筛分除杂结束后,料已经比较干净、成分也比较单一,基本就是混凝土块或者砖块。紧接着,它们会进入反击式破碎机,在反复的旋转击打中变成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不等的颗粒,即再生骨料。  
第三步:从厂房到工地,道路公园再相见  
再生骨料已经生产完毕,它将去向何方?  
建筑工程中,砂石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路面基层的摊铺、砂浆的配制、混凝土和砖块的生产,都少不了砂石在其中承担骨架与填充作用。但砂石资源有限,且过度开采会带来生态隐患,而再生骨料则可以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代替砂石的使用。  
即使不与水泥等其他材料配合,再生骨料也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在园林造景中,先用粗骨料堆出地面的起伏,上盖一层有机土壤,再铺一层细骨料,再铺上一层有机土壤,最表层植树种草,就形成了既能透水也能蓄水的海绵型土壤。  
建筑垃圾虽然体量大,基本上都是能够进行转化的“可造之材”。只不过,受限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本身集中度总体偏低,且“低小散”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质的转变,建筑垃圾“收—运—用”体系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提升,以及政府对设计方、施工方的引导,资源化产品的应用会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建筑垃圾的治理自然也就更加顺畅。  
0     5

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1)健全管理模式

当前,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不同政府部门看法不一,怎样使得管理模式得到广泛接受,是城市主管部门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首先,对于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需要在做好前期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开展模式研究,充分考察各阶层、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开展政策研究。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意见收集,汇总各方面声音,实现管理模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的主体,再交由政府主管部门审议改进,促成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构建的科学化。

(2)加强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的管理

再生企业是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载体,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主管部门要对企业的垃圾处理过程严格把控,定期开展企业核查。企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避免不法之徒利用不法手段攫取不正当利益。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执业培训,加强专业知识讲解,充分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以便企业对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的规范化生产。

(3)强化垃圾分类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家庭拥有房屋装修需求,甚至二次装修,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建筑垃圾。然而,由于普通居民缺乏对于建筑垃圾的科学认识,造成部分地区居民对于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甚至丢弃,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此,城市主管部门要联合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加强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宣传,尤其是建筑垃圾分类,居民区要设置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区域,对辖区居民的建筑垃圾分类进行严格管理。只有从居民个体入手,加大宣传,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才能得到增强,整个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管理措施才能予以更高的支持。

0     6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1)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巨大,据推算,每利用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标砖243亿块、混合料3600万吨,减少占地1.5万亩,节煤2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新增产值84.6亿元。以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30亿吨,按照每吨处理费用30元测算,全国建筑垃圾每年处置空间有900亿元。以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生产路面砖为例,使用再生料与天然料比较,每平方米路面砖节约1.31元,生产100万平方米路面砖,使用再生料比天然料节约131万元,不仅更环保,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    
(2)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式    
  • 再生产品种类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主要用于生产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微粉、再生园林土等为代表的中间产品,以及再生砖、再生预拌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制品、再生复合筑路材料等再生系列终端产品,目前可以做到各种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均高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再生产品应用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广泛,如再生混凝土、砂浆、砌块、砖、板材等应用于建筑工程;再生透水混凝土、透水砖、无机混合料、级配碎石、回填材料等应用于市政交通工程;再生骨料作为渗蓄材料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再生混凝土制品用于地下管廊等。    
0       7    
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之“许昌模式”    
   
作为中原城市群唯一、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河南省许昌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为契机,紧抓“推进重点项目、创新制度模式、强化宣传引导”三个着力点,认真落实“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地一个产业”工作理念,打造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许昌模式”。被认定为“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入选“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大,建筑垃圾逐渐成为困扰许昌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全市每年建筑垃圾总量上百万吨。许昌市最初采用填埋式处理方式,由于地处平原,缺乏合适的填埋点,只能置于城郊低洼处露天堆放,这既损害城市形象,也影响市民生活环境,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因此,许昌市便瞄准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向,探索市场化运作和特许经营的方法,寻求解决“垃圾围城”的治本之策。通过公开招标,许昌市开创了全省对建筑垃圾清运和处理实施特许经营的先河,逐渐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经营、循环利用”的资源化利用之路,打造了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许昌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优势,激发企业在建筑垃圾资源利用这一新兴市场中持续开发建筑垃圾潜在价值,逐渐形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加工-再生建筑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最终实现了建筑垃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融合发展,既节约了公共财政资源,又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    
   

图1 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许昌模式

2020年,许昌市城区建筑垃圾总量为291.2万吨(其中工程弃土259.3万吨,砖渣31.9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约286万吨,综合处置率达到98%以上。禹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0%,长葛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80%,鄢陵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73%,襄城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76%。    
(1) 政府主导、健全制度,提供坚强保障    
为了变废为宝,解决不断增加的建筑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土地占用问题,我市经过多年探索,通过制度建设持续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建筑垃圾的市场化处理和再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一是强化立法保障,构建长效机制。 为构筑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许昌 市积极推动《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对源头减量、收运处置、综合利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各环节的立法工作, 许昌 市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建筑垃圾管理的制度体系 (“两制度一体系”) ,即“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和“建筑垃圾综合回收利用体系”。目前, 许昌 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进行了二审,按照立法程序正在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是优化管理处置,夯实制度支撑。 为了充分保障建筑垃圾有效处置, 许昌 市相继出台了《许昌市建筑垃圾分类处置规范(暂行)》、《许昌市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许昌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实施细则》以及《关于提升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这些管理制度的出台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收集、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环节的综合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利用体系。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础上, 许昌 市进一步把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到整体城市规划和发展布局中来,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等多项规划,根据各类建筑垃圾特点和资源化利用范围提出了区域统筹-合理布局、分类管控-环保防治、智慧监管-利用优先的规划格局,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发电等于一体的静脉产业园,推进“城市矿产”的集聚化利用。在政府投资或主导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2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非政府投资的项目全面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目前禹州市已成功创建为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县城。充分挖掘建筑垃圾价值,利用弃土类建筑垃圾规划建设城市山地公园2处,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丰富了地形地貌,还缩减了建造成本,真正实现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为了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我市还在组织管理、财政、税收、投资政策扶持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2)市场运作、特许经营,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特许经营,激发企业动能。 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技术难度大、处置利润低、投入多、前期投资高、企业意愿弱等问题,立足中小城市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内率先实施特许经营模式。政府仅需搭建政策平台,即能在不出资的情况下办成事、办好事,根治建筑垃圾问题,有效节约政府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优势,激活社会资本和技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政企合作、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经过公开招标,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获得许昌市建筑垃圾的独家经营处置权,全面负责我市建筑垃圾的清运、无害化处理,开辟了河南省首家对建筑垃圾处理实施特许经营的先例,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有效解决了我市建筑垃圾私拉乱运、围城堆放、污染环境等问题,大幅度改善了市容和人居环境。同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投入。近年来,通过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开采砂石近1500万方,减少运输费用10亿元,减少油耗3000万升,节约资金2.4亿元,少报废两车道二级公路20公里,减少公路投资1亿元。此外, 许昌 市城市水系岸坡、两侧人行步道已全部采用透水铺装,市区透水步砖铺装比例已达到40%以上,增强了雨水吸纳、蓄渗功能,有力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    
         

图2 水系岸坡

图3 鹿鸣湖公园步道

二是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 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科公司)作为特许经营企业,目前建设了再生骨料生产线、再生砖/砌块生产线、再生墙材生产线等7条国内一流生产线,以及2条移动式破碎筛分生产线,生产出再生骨料、再生透水砖、再生墙体材料、再生水工产品等8大类50多种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 许昌 市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形成完整的“建筑垃圾回收-建筑垃圾加工-再生建筑产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链条。围绕再生集料在道路工程建设的使用,河南万里交科集团(下称万里交科)进一步延伸建筑垃圾的产业链条,一方面,由其子公司德通振动提供建筑垃圾环保设备;另一方面由万里交科应用金科公司的再生集料产品从事道路工程建设。从而在扩充产业链条同时,共同促进了二产、三产的创新融合。

图4 再生砖生产线    

此外,许昌市引进山美环保装备公司落户许昌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产业园,生产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成套设备等环保设备,进一步促进了建筑垃圾固废产业链条向前端延伸,拓展形成了集固体废物收集、清运、利用、处置等全链条统筹衔接的循环产业链条。

三是示范引领,增强溢出效应。 许昌在建筑垃圾领域探索出来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极大地赋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现了固废处理从源头到终端的无缝链接和管控,且在其它固废领域得到了推广。例如 许昌 市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收运处理项目均采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其中,由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投资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入住我市静脉产业园,项目占地179亩,总投资约10.54亿元,2019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采用德国马丁炉排技术,纯烧垃圾不添加辅助燃料,使用3台750 吨/天机械炉排焚烧锅炉,配2台25MW抽凝机组,尾气排放可达到欧盟2000标准,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可达2250吨/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同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欧绿保再生资源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为 许昌 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项目的特许经营企业,该公司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建设1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并负责后期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及处理厂运营,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

(3) 创新引领、循环利用,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制定技术应用新标准。 为保障建筑垃圾的高水平资源转化,许昌市结合近些年来在建筑固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经验,发布实施了许昌市首部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DB4110/T 6-2020),该规范不但为建筑固废产品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提供了设计、施工和验收依据,而且首次提出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城市道路的基层铺设,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标准依据。

路用建筑垃圾地方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建筑垃圾在许昌市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助于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全国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破解筑路材料日益紧缺难题,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规范指导建筑垃圾应用技术、工艺,对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推动绿色交通具有重大的生态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是研发砖渣利用新技术。 金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现已申请专利200余件,已获授权专利136件(发明专利12件);参编了7部国家行业标准、2部地方标准;研发总结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关键技术”已入选“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第二批)》”(2016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8大类100多种再生产品。其中,再生透水砖已入选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2016年3月),蒸养砌块已入选国家第四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单(2019年9月),再混凝土实心砖、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被住建部门认定为“新型墙体材料”(自2014年至今连续6年)。

图5  授权专利    

三是开发弃土应用新方式。 近年来,许昌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约400万吨,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仅靠传统的堆放、填埋、堆山造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金科公司结合许昌不同区域土样的特点,开展了高精度、高强度、高保温生态烧结砌块的配方和绿色生产工艺以及生态烧结砌块结构的抗震新能研究,已初步建立了基于烧结性能的弃土类建筑固废资源化数据库。万里交科采用独创的振动搅拌设备形成土颗粒的液化,与特制的岩土固化剂形成连续性颗粒级配,通过固化剂对渣土的表面改性技术,制备出可泵送的、大流动性的振动液化加固材料,成功开发了模块式碾压固化土连续振动搅拌成套设备。该技术已在湖南长株高速路基改扩建项目、许昌宏腾大道管网回填项目、河北正定管网回填项目中成功应用。

图6 节能环保型烧结自保温砌块生产线    

四是创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 金科公司和万里交科多年来一心致力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但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长期开展产学 研合作,而且建有业内首个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全国首个弃土烧结全系统实验室。同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授权,金科公司正式挂牌了审查员流动工作站,为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图7 科研平台      

(4)源头治理、严格监管,夯实工作基础

为保证建筑垃圾有序清运、规范管理, 许昌 市结合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入手,切实抓好建筑垃圾日常监管。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 。按照统一审批、统一收费、统一清运、统一利用“四统一”管理原则,政府对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处置量进行严格核准,建筑垃圾产生单位提前办理运输和处置许可证,并按照核准量缴纳处理费用,特许经营企业负责统一运输和处理。 二是加强运输监管 。结合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施工工地进行严格管理,对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定期进行审查验收,合格的发放《许昌市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准运证》,进行备案,不合格的督促其进行整改。同时,督促特许经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购置先进运输设备,升级改造陈旧运输设备,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购置60台绿色环保全封闭式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此外,搭建建筑垃圾管理监控平台,与市数字化城管平台、特许经营企业内部监控平台进行联网运行,实现建筑垃圾全过程监控。 三是建立巡查制度。 许昌 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实行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坚持普遍巡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数字化信息采集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加大巡查频次,持续开展夜间渣土车和清运工地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监控,依法严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规清运、私拉乱运、超高超载、抛撒污染等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建筑垃圾清运秩序。

下一步,许昌市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大胆实践、深入探索,全面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一是进一步规范政府监管。 积极推进《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制定实施,为规范政府在城市建筑资源化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压实责任,协同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收集、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二是进一步补强产业链条。 依托固体废物收集、清运、利用、处置等全环节统筹衔接的循环链条,许昌市将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环卫服务等产业,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环保产业链和中原地区环保产业高地,建设中原地区生态产业城,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广新型技术。 不断完善和细化路用建筑垃圾地方标准,推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全国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不断完善弃土类建筑固废资源化数据库,加强模块式碾压固化土连续振动搅拌技术在路基改扩建、道路管网回填中实际应用。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建筑垃圾处置社会全产业链不完善,收集、运输、分拣、利用环节脱节。建筑垃圾产生、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环节还未完全打通,处置企业经常处于“生产吃不饱、产品卖不出”的尴尬境地,很多企业难以为继

    2023-08-26 07:02: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

7830 条内容 · 1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许昌市“变废为宝”变出千亿级“金属王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迎来长期政策利好。 像抓经济一样抓绿色发展,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省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优化再生金属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在许昌长葛市,大周镇从“捡废品”起步,经过绿色转型,形成了年主营业务收入超900亿元的再生金属产业,实现了由散到聚、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蝶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