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达到50% ,《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达到50% ,《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

发布于:2023-08-24 16:59:24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关于印发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

“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 信局、墙改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

现将《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滁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12月30日


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

“十四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全文如下: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墙体材料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发展新型墙材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墙改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支持,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成就


至“十三五”末,滁州市取得省级新型墙材确认证书的新墙体材料企业39家,五年内全市新墙材总产量达114.79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85%以上,创产值37.88亿元。共计保护土地8184亩,节约能源71.15万吨,减少废气排放215.22万吨,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废石粉、铜尾砂废弃资源834万吨,墙材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12%。拆除114座粘土砖瓦窑(大轮窑),合计淘汰落后产能11.4亿块标准砖/年。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墙材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能过剩。目前,滁州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墙材企业不足20%,规模以上企业不足50%。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仍以烧结砖为主,产品档次不高,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品种少,与装配式建筑缺乏配套化、系列化和功能化。产能结构性过剩,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十三五”末,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速度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新型墙材由供销两旺迅速转变为供过于求,产品市场销售竞争激烈,墙材企业垫付资金现象普遍,生存压力较大。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滁州是安徽最东部的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位于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交汇地带,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南京江北新区启动建设,合肥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加快建设,有利于我市发挥互联互通、承接连接的区位优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拓展了发展空间,滁州经开区、苏滁现代产业园、产城融合示范区搭建了新平台,汊河、乌衣等成为无缝对接南京江北新区最前沿,有利于我市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集聚要素。


“十四五”是我市转型发展、跨跃提升的关键时期。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宏观调控,对建筑建材业影响日益显现,建筑建材业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信心,主动作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需求为牵引,以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为导向,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墙材工业,加速两化融合,加快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墙材工业发展的全面提升。为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和南京、合肥都市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化科技等相关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建立起促进新型墙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2.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协调发展,两级墙改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共同推进新型墙材行业的和谐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低能耗、低投入、无污染、高产出作为发展绿色建材的思路。大力推广新型墙材的应用,推进绿色墙材发展与建筑节能工作,研究引进适合我市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墙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主动了解和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坚持绿色发展,保证可持续性。


4.坚持开放合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型墙材革新及其应用领域的规划工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解放思想朝前看,开动脑筋挖潜力,切实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通过对外引进填补空白的好项目和对内鼓励现有企业研发新产品并举,实现新墙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5.坚持共建共享。本着“平等、交流、合作、发展”的原则,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扶优扶强,建立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三)发展目标


1.滁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产能维持在35亿标砖,总产量30.6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达到96%,县城市区规划内新型墙材应用比例95%。


2.“十四五”累计实现新型墙材产量133.44亿块标砖;保护耕地9514亩,节约能源82.74万吨标煤,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95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7万吨、二氧化碳248.21万吨。


3.全部关停轮窑(自然干燥)等落后生产线,坚持走工业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物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的,促进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不再新增烧结制品产能,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生产能耗、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4.到2025年,形成一批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以加快发展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制造为重点,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50%;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3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1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个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5.初步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墙材革新信息化系统,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政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功能明显提升,墙材生产基本实现绿色化智能化。


四、发展重点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产品结构

“十四五”期间,依据我市资源分布和现有基础,重点发展和鼓励发展一批新型墙体材料。


重点发展: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市政污水处理污泥等固废弃物生产的烧结自保温空心砖和砌块;符合我省建筑体系和建筑功能要求的轻质、高强、节能利废的复合自保温类混凝土砌块;以工业废渣生产的混凝土空心条板,以脱硫石膏或磷石膏、各种轻集料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空心条板,以及PC构件等;以铜矿尾砂、石英矿尾砂利用为重点生产自保温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墙板。


鼓励发展:带装饰面的装配式外墙板;以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类纤维增强型板材及其复合墙板;适用于智能家居发展的构件;预制夹芯保温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内墙板、发泡混凝土内添加保温轻质材料条形板材、其它类自保温砌块等产品;支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依托滁州市福莱特光伏玻璃、晶科光伏组件、隆基光伏组件和太阳能铝边框、东方日升光伏组件和电池、亚玛顿光伏玻璃、福斯特光伏胶膜和光伏背板等一大批上游光伏产业,积极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中下游应用产业,加快光伏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倒逼光伏建筑一体化方案快速成熟化,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建筑屋顶建设独立的“就地消纳”分布式建筑屋顶光伏电站,推广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在光伏一体化等领域应用,将光伏建筑作为建筑结构的功能部分,取代部分传统建筑构件如屋顶板、瓦等,引导建造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光伏屋檐、光伏雨篷、光伏长廊等,推进屋顶光伏示范,驱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快速发展。


2.优化区域布局

结合我市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形成以城市建设为中心,同时向乡镇农村辐射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区域:


(1)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

利用本地和周边的砂、石、粉煤灰、铜尾砂等资源,结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体系多的特点,重点发展PC构件、蒸压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和板、各种轻质复合自保温墙板等;结合当地的工业副产石膏,积极发展石膏空心条板和砌块;利用建筑垃圾开发适应“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强地面建材;大力提升预制装配率,推动烧结类产品向自保温、装饰化、部品化方向发展。


(2)凤阳县

利用丰富的石英砂尾砂、石膏及水泥资源,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蒸压灰砂(空心)砖、混凝土多孔(空心)砖、复合型保温新型墙体材料、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及各种轻板,并利用紧靠淮南矿区的地理优势,(不再新增烧结产能)对现有烧结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全煤矸石砖(砌块),推动烧结类产品向自保温、装饰化、部品化方向发展。


(3)定远县

利用石英砂尾砂资源,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蒸压灰砂(空心)砖、混凝土多孔(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及各种轻板,充分利用石膏资源,重点发展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砌块,(不再新增烧结产能)在现有烧结类获证企业中鼓励发展烧结全煤矸石自保温砌块(砖)和烧结部品。


(4)天长市、明光市

发展混凝土多孔(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植物秸秆轻质墙板、纤维增强型板材等复合型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不再新增烧结产能)现有烧结类获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适当发展烧结自保温砌块(砖)和烧结部品。


3.优化产业格局

加快行业内整合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烧结制品不再新增产能,引导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利用原有条件和资源向绿色产品和部品部件方向升级改造,转变产品生产和施工应用方式,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创新,逐步培育新型墙体材料制造和研发基地,实施龙头发展带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的新型墙体材料龙头企业。


(二)着力推进技术进步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充分利用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优势,将其各项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力,产学研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 研制工业化、装配式绿色建筑用三板体系需要的新材料与建筑部品; 满足未来工业化、装配式绿色建筑轻质、保温、节能、防火、隔音、抗震、防水等需求。 研发适应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的节能、绿色、生态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塑料异型材、管材等新型有机化工建材。 重点开发轻质高强保温砌块和预制建筑墙板,利废节能的轻质内隔墙板、外墙复合保温板和带装饰面的装配式墙板及砌块,包括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与轻集料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成套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技术; 开发烧结墙材生产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术及装备,解决生活垃圾和污泥处置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尾气处理等问题。


2.加快技术和装备改造,推进智能制造          
提倡采用预制均化、机制成型、蒸压养护、窑炉节能烧成和余热烟气处理等适合我市墙体材料产业的先进工艺技术;           推广大型化、自动化、系列化、配套化生产装备;           鼓励以挤出成型系统和机器人自动码坯、卸垛集成系统相配套的高技术要求和产能效率要求,联合粉碎、搅拌、原料预存传送、切条切坯、窑车运转接应、窑炉升级改进等各专业生产厂家同步、同质、同水平、同节拍提升,实现“整线装备的现代化和自动化”。           加强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注重墙材专用装备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墙材制造技术融合,提高墙材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机器代人”应用。          
         


(三)完善相关标准和政策


一是完善标准规范。强化产品标准、设计规范、应用规程间的联动衔接,构建完善标准体系。适应装配式建筑内外墙板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管理一体化需求,促进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规范。提升现有产品的标准,用先进的标准填补标准的空缺,以创新提升后的标准作为提高新增产能准入门槛。通过标准的创新提升与严格执行推进技术进步。二是完善产业政策。用以导向行业发展,扶持主导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发展,禁止毁地造砖和禁止、淘汰实心粘土砖。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积极创新的企业及产品予以政策优惠、财政补贴、宣传推广等形式的激励,努力营造“勇创新、讲质量、增效益”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氛围。


(四)全面推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节能、优质、绿色、环保作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基本目标,加快传统墙体材料企业的升级改造,以技术创新为主、产能升级为辅,缩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建筑业新的发展和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完善墙体材料标准体系,以绿色标准统领和指导墙体材料改革。


1.强化清洁生产

支持新型墙材企业开发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严格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推广适用于新型墙材生产的能源梯次利用、窑炉烟气脱硫除尘等技术装备,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2.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进力度,推广先进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工艺和产品,持续提升节能产品能效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用能监测和控制优化管理,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工艺绿色化,推动企业主要用能工序装备升级,与企业生产自动化系统进行交互对接,将能源数据网络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两化融合技术,实现能量流智能控制与过程优化,降低能源介质和物料消耗。


3.发展循环经济

重点 组织实施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加快综合利用石英尾砂、铜矿尾砂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培育龙头企业,逐步扩大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促进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全面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研究利用新型墙材隧道窑协同处置建筑垃圾、城镇污泥和河道淤泥等技术。


4.开发绿色墙体材料

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建立绿色墙体材料设计示范试点,提高绿色墙体材料施工技术水平,引导绿色墙体材料的设计开发。


(五)持续做好行业管理


1.鼓励企业升级改造

现有烧结类企业升级改造为以工业废渣、污水处理污泥等为原料,年单班生产能力在8000万标块以上,4.6米及以上大断面隧道窑烧制,余热干燥工艺,机器人自动码坯系统及自动打包系统。 严格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等强制性标准,实施单位产品限额能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颁布的限值规定。


混凝土砌块(含多孔砖)类年单班生产能力在6万立方米以上,采用电子计量配料、蒸汽养护工艺、自动打包系统。


蒸压加气混凝土类年生产能力在30万立方米以上,采用电子计量配料、机械搅拌制浆、自动浇注成型、机械切割、高压蒸汽养护、非露天堆放工艺、自动打包系统。


石膏空心砌块类年单班生产能力在30万平方米以上,采用电子计量配料、机械成型、自动打包工艺。


轻质墙板类年单班生产能力在30万平方米以上,复合板类产品在40万平方米以上,薄板类在2500万平方米以上,采用电子配料、机制成型、人工养护工艺。


PC构件类年生产能力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具备独立研发能力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特点。


2.淘汰落后产能

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对达不到环保、能耗等要求的落后窑炉产能,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的,依法依规关停淘汰。 研究建立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遏制低水平建设,健全墙材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3.深化“禁实禁粘”

按照《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要求,在做好城市、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空心粘土砖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镇(街道)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把“禁实禁粘”逐步向乡镇农村延伸,并及时调研总结“禁实禁粘”完成地区经验,认真分析优秀市县工作现状,科学预测“禁实禁粘”完成进度,将“禁实禁粘”工作由城市向城镇延伸、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4.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新型墙体材料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新型墙体材料装备领域,积极开展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领域,加快推动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设。 依托高标准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品牌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产品质量监测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5.开展绿色墙材推广应用

支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研究制定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与应用标准,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并不断补充完善。 联系相关部门及时编制出台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和设计构造图集,促进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持续提升本市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发展与应用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市、县级新型墙材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发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推进新型墙材和谐发展。各地新型墙材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新型墙材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措施,抓好协调、服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和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行业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协会协调监督、企业诚信自律的管理模式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二)严格贯彻法规,抓好执法监管


政策法规是加快新型墙材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健全执法队伍,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公开、廉洁、高效。重点加强对墙改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完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墙改工作。通过规划布局、强化监管、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措施引导新型墙材的规范发展,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杠杆等调控手段,促进墙材革新事业快速发展。


(三)抓好行业监管,提升产品质量


墙体材料管理部门需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定期组织质量抽检,确保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和建筑应用的质量,通过市场巡查掌握已获证企业产品质量情况,便于追溯。开展协同监管,加强对墙材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墙材产品监管,对发现的不合格墙材产品依法查处并予以通报。督促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配备必要的人员,建立质量检验检测化验室,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


墙材革新工作是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利国利民的大事,市、县级新型墙材管理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的实效。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采取传统媒体和现代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载体,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宣传,深入到乡镇街道、建设企业开展宣传。加强对墙材生产企业政策、技术、法规等多方面培训,把宣传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宣传发展新型墙材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农村消费者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使用新型墙材的自觉性,鼓励在建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使用新型墙材,努力提高农村新型墙材使用率,提高全社会对新型墙材行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全社会对发展新型墙材事业的重视程度,为实施发展规划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877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国住房市场的四大转变

我国住房市场的四大转变 王先柱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其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规律,是科学研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体制机制、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具有重要价值。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