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慕白」
首图 |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
苏州多古典园林,而园林又多青睐荷花。
每年荷花开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州各园林便成了赏荷佳处。拙政园里最佳赏荷处就有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见山楼、芙蓉榭等,留园的最佳赏荷处为涵碧山房,狮子林则为水殿风来、湖心亭……
在这些园林里,拙政园与荷花的缘分尤其深。拙政园多水,“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以水布景,荷花便自建园之初,就成了夏天园景的主角,多处建筑景观与荷呼应。拙政园几易其主,但园中植荷已成为传统。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中,有四首诗题诗描绘荷花的栽培与造景。其中芙蓉隈、水花池二景因荷得名,清同治年间任江苏巡抚的张之万绘有《吴园图》十二册,其中柳堤、水竹居二景就有“荷风来四面”、“十亩荷芙蕖”的荷花景观。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
周瘦鹃先生晚岁居苏,甚爱花草,他将自己的家命名为“爱莲堂”,可见爱荷之深。他曾写过《观莲拙政园》:“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太仓摄客 ▲
留园之荷,我们可以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留园风景》一书中了解一二。书中刊登了留园的十二幅照片,其中第二幅《菡萏池塘》记录了园内荷花盛开之景:“池中种荷,贯之以桥。花染水香,水留花影。一舸容与,尘虑尽蠲。洵园林之韵事,人生一乐也。”还有最后一幅《九曲池》:“池上有屋一椽,池中种荷,沿池有路,主人署曰‘缘溪行’,意甚佳也。”
@墨尘TH ▲
明代书画家范允临在天平山庄有十景塘,塘中尽种荷花,夏日炎炎时他享受着自家清凉的荷风,不亦快哉之际,还不忘写信约友人来消暑:“日者铄金流火,五内俱热,四山作铁面孔相向,安得北窗凉风哉。但池中菡萏如铺霞簇锦,晚来香露扑人,携内子于宛转桥,令双鬟六七奏《水云》之曲,差足解愠耳。足下倘不畏襶褦,能来一领荷香乎?”
大意说的是,天气太热了,但荷花盛开,整个十景塘似铺霞簇锦,晚间更是荷香袭人,范允临和妻子在宛转桥赏荷避暑,让六七个年轻女子演奏《水云》曲,可消暑热烦闷。于是向朋友发出邀请:你若不怕戴斗笠赶路,能到天平山亲自感受荷香吗?
多么妙不可言的邀请,只因为园中荷花太美,与人共享,何乐不为。
@太仓摄客 ▲
江南有荷,荷事问园林。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看一眼是画,念一回是诗。夏日来苏州园林,一定得好好赏一回荷,荷如美人,笑隔盈盈水。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37.75 万条内容 · 2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园林,中国人的桃花源人多少都有点避世情怀, 得意也好,失意也罢。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修身于其中,是古今文人雅士的执念。 园林, 由此而生,化作理想的载体。从规模浩大的皇家园林,到小巧精致的江南园林,无不寄托着造园人的梦想与追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