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

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

发布于:2023-08-16 14:03:16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我国口众多,因而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分享中国古代的一些水利工程。

因为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朝历代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表格,方便大家去了解和学习: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 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 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 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 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图片

(7)元: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8)明:漕运

水利工程的作用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农业生产,有的是为了防止河水泛滥而修建的排水渠,更多的是为了沟通南北经济而建造的水运通道,而我重点为大家讲解的是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图片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图片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灵渠,了解一下灵渠的整个工程概况: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上是灵渠的工程概况,可以看到灵渠的组成部分有许多,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这足以证明它的工程之“大”。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组成,还要了解它的修建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可以让曾经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大动干戈。以下是它的修建背景:

“秦并6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万分5军南征百粤,每军要占领五岭一个主要的隘道,而占领湘桂两省边境山岭隘道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军。最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灵渠的修建原因是为了战争,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它的出现也加快了秦始皇的统一,对于历史还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就论事不论人,光是针对于灵渠对中国统一的帮助是不可否定的。话又说回来了,灵渠的修建到底对历史有什么意义呢?

   根据历史记载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它还起到了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灵渠”这个水利工程的知识分享,其实,类似这样的历史工程还有很多,他们承载的不仅是他们本身的作用,还有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更是我中华5000年文化的载体之一。

最后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工程----都江堰。在历史课中我曾经学到过这个内容,或许大家觉得很抽象,很难融入其中,那就让我带着你,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认识这位拯救了一方水土的朋友吧。我们能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他把枯燥的历史,抽象的地理,融汇为一篇文章展现给我们世人,虽未身临,仍能感受。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图片


 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是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图片


“他只是一个成功的水利工程而已,没什么特别的。”这种对它的理解,或许存在于很多世人脑海中吧,我之前也是这么看待它的存在,并未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直到我读完余秋雨的一篇文章篇文章,去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它救活了,也养活的了无数的老百姓呢。

图片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冰这位当时的水利工程专家,协同儿子一起修建了该工程。古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图片


江堰水利工程山谷滥进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冲入平原往往泛成灾位于成都平原西缘岷江由山谷滥进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冲入平原往往泛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为了变害为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图片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在修完都江堰后,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李冰陵园题字。与其说是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未尝不是一个人的为了人们生活幸福执著!地球的未来掌握在我们人类自己手里。发展,现代的水利工程也越来越丰富。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等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水利工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最开始用作农业灌溉,到现在有发电等很多功能的水利工程,只要人们和水相伴,水利工程便会与我们相伴,载着先人的美好寄托,在历史的小舟上渐行渐远。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可以叫我老丁头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我国人口众多,因而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

    2023-08-17 20:11: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板凳

    学习了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惊叹古人的智慧!

    2023-08-16 17:05: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1 万条内容 · 1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8个阶段讲解

01 项目建议书阶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