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景观的价值与未来,万华麓系景观的实践与启示

景观的价值与未来,万华麓系景观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于:2023-08-16 14:01:16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面对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节奏,如何营造自然美好的公共空间,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在城市更加舒适地生活,成为社区和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其中景观设计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这一期的观点栏目,我们邀请到国内景观行业专业媒体「景观周」创始人周旭山,对话万华集团景观中心总经理兼海南事业部副总经理彭妍,聊聊麓系景观的独特魅力、背后工作逻辑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


   


 


 
 



 



什么是城市景观?或许人们会想到公园、河滨、湿地,抑或仅仅想到满目绿色。然而景观实则意味着建筑以外的一切,是真正让城市丰富灵动的“血肉”。国内的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十足,尤其在公园城市、城市更新、环保可持续等作为时代命题的当下。自麓山项目开始,麓系景观总是持续给人惊艳的设计,近年来更是随麓湖各个不同尺度公园的亮相,爆发式地呈现出众多优秀作品。 令「景观周」感到好奇的是,从一开始就希望将新城建成一座公园的麓湖,对“公园城市”的提及甚至早于成都,是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考量和分解这一庞大设想,让城市生活真正与公园融为一体


作为城市规模的大盘开发,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毕竟规划阶段几乎就决定了大部分结果。 景观是最直接拉近人与自然互动的模块,也是链接城市生活和居民的重要媒介。



   

麓系产品就是规划先行、与景观强相关的理念,让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开发流程,这在行业里来讲是大胆打破常规的。

   



以成都麓湖为例,可以看出麓系景观的完整发展脉络。 最初麓湖规划的时候,成都并没有公园城市的提法,万华前瞻性理念在面对8000亩的世界级新城的土地规模,主动把整座城市变成了公园本身,再去作建筑、景观、生态规划等等。 我们认为,公园城市不是单纯在城市里建大大小小的公园,而是把城市生活变成公园生活。



     
     
     

麓湖四季均带来不同的公园生活体验,麓系景观的初衷便是希望把城市生活变成公园生活。



2012年建造麓湖的“入口”艺展中心时,麓系景观设计同步开始启动。作为长期主义者的我们,也在逐步探索当代景观设计的实践。 如何驱动城市规模大盘的景观不断迭代更新?是这一阶段我们思考的重点。



   

为人们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更多元的生活体验去丰富和完善场域,是一条被时间证明的有效路径

   



A4美术馆的落成、麓客社群的发展、红石公园作为大型节点公园的呈现等,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观察到人在空间的活动,分析与自身业态结合的可能性,测试互动装置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能够持续复盘,进而加以改进。


可以说,前期的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人流在持续反哺着后续景观设计。但在多次的实践观察和复盘中,我们发现大量的人流来到公园,却并没有相应的业态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我们并不想做一个单纯的“网红打卡地”,而是希望吸引人、留住人,并且能够反复打动人心,让公园景观和商业生活实现更多的链接,也为景观自身赋予更多的发展可能。



   
   
     

麓湖的红石公园与云朵乐园的开放吸引来人流,为麓系景观在此后尝试与商业做更多结合提供了诸多经验。



因此,在红石公园一、二期居住生活一体化的实践,以及将云朵公园作为献给孩子们的游乐场之后, 麓系景观的关注焦点从重功能性、观赏性的公园,开始转变为“流量型公园”,更加考量人在其中参与性、互动性以及持久性 。如同一颗大树的成长,前期都是秉持信念坚定向下生长,才会有后期枝繁叶茂的茁壮。相较于之前景观呈现的缓慢,从2019年到今年,起步区、湖心区的景观纷纷呈现,到红石公园三、四期的落成,这一时期可谓是麓系景观兑现的集中爆发阶段,被行业和大众频频关注。


深受大众欢迎的水线公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是麓系城市居住空间与滨水空间组织关系中的一次新探索与景观设计实践。 通过 打造各种水的形态,将水引入公共空间,引入生活,加强周边社区与滨水绿地的联系。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公园耍水不该是“儿童限定”,大人同样可以获得休憩和乐趣,因此优化了很多休息区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拉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为人的成长带来更多助力。



 
 
     

麓湖水线公园是麓系城市居住空间与滨水空间组织关系中的一次新探索与景观设计实践,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无限拉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接下来到2026年,湖岛区的漩涡公园、环礁公园、麓野仙踪、艺术公园 (暂名) 四大公园,将是麓系景观设计的工作重点,探索着全新的亲水生活。湖岛区呈现的第一个样板,是张唐工作室带来的以桥梁为特色的岛链公园,是通过性公园而非参与式公园,能很好地呈现景观设计被忽视的交通规划的一面。



 
 
     

(设计概念效果图)麓湖湖岛区的公园景观设计,将带来更亲水的全新体验。



再往后便是麓湖水镇的新商业与景观的融合,以及天府大道两侧与麓湖的更深层次衔接,这进一步要求社区与城市的无缝衔接。


这涉及到麓系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关系处理,既要融入、接驳,又要有差异、有辨识度 。虽然内部的一些市政道路,是政府部门来负责的,但是我们会协调植物属木的规划,在公共区域的边界做强控制设计,让街道呈现一体化的设计效果。



 
     

麓湖生态城麒麟荟的绿桥,景观融入并衔接起住宅与市政道路。



麓系产品的立体交通系统是对硬质空间的设计,通过设定边界和引导塑造了城市形态。 因此,城市的街道肌理和社区已经完整融入,路网系统揉入其中,和城市完全接壤接轨。而约2300亩的湖域是完全由自然主导的,呈现了开放式的、流动的变化。通过这样全面的景观设计,真正让城市居民可以住进公园,共创共享公园生活。



   
     

水路与陆路、人行与车行并行不悖的麓湖生态城体现出麓系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处理,协调植物规划、对公区边界进行强控制设计,同时,桥梁、步道等路网系统揉入,呈现开放式的、流动的变化。



景观并不是为了美而美 ,虽然美是被第一时间感知的,其本质是人内心对自然的向往,营造出生动有趣、使人身心愉悦的参与体验,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之美。在了解麓系景观的发展及理念后, 「景观周」认为其专业性和预见性眼光,构建了一种新型社区与城市的生态关系,以环境友好健康的系统架构,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其中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只有当二者同时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诗意的栖居”。否则,城市和社区都将失去吸引力与活力,没有源源不断地人群到来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在「景观周」看来, 麓系景观是通过实践和时间积淀而来的新生物,看似自由生长但始终回应着最核心的需求——为人们创造家门口的宜居生活



   

景观是麓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观先行的规划理念下,现代、生态、艺术、交互、复合多元,这五大DNA关键词始终贯穿所有的麓系项目。

   



约2300亩的珊瑚状湖域、富于变化和活力的植物营造、功能丰富的大小公园……这一切共同交织出的和谐生态,是麓系景观的丰盈底色。虽然有人调侃景观就是“种树”的,但种树和种树之间的差异化是很大的。很多同行来参观,发出最多的评价也是我们植物营造做得特别棒。


试想一下,公园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湖风与阳光和煦地拂过脸庞,从外面望过来是一片可呼吸、可亲近的自然空间。最特别的是,这个场景是发生在家门口的,下楼遛弯散步就能看到,很大程度代表了麓系景观的生态底蕴。



     
     
     

在成都、重庆、海口项目中,均通过可呼吸、可亲近、下楼即得的自然景观,体现着麓系景观的生态底蕴。



和传统住宅开发不同,麓系景观设计强调现代,但没有特定的风格化取向,是一种更加国际范的现代自然主义。换句话来说,有属于自我的基因,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表达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会去学习考察全世界优秀景观设计项目,吸纳其精髓与麓系项目针对性的结合,以此来获得独特的自我基因进化


艺术是麓系景观的内化气质,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艺术气息,景观的艺术化是一个综合营造的结果 。它有可能通过空间和植物来传递,因为植物是最好的软装师。比如麓湖沚院的整体植物营造,从上层的乌桕到下层的观赏草,以及迷迭香、富贵蕨、吴凤草加手工打凿的石板路呈现出一派森野秘境的艺术调性。



 
     

掩映在一片绿植中的麓湖折线公园一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艺术雕塑的点缀,以特殊性的聚焦带来强烈艺术感。比如麓湖漂浮总部的人物雕塑,是引人遐想和思考的震撼作品;又如散落在麓湖生态城湖岛各处的观赏性雕塑和应景雕塑,即是生活的点缀,又服务于人们的日常;而重庆麓悦江城蘑菇乐园的大型全钢结构游戏桥,人们会欢快地在这座魔幻的“立交桥”上嬉戏玩耍。



     
     
     
     
     
     

麓系景观的功能性雕塑、应景雕塑和观赏性雕塑等在成都、重庆、海口项目中都得到应用。



如果景观设计视觉很时尚漂亮,但没有人去使用它,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就没什么建设性意义。 麓系景观注重交互,关注人与空间的关系,关心人在其中的行为方式,希望可以是参与式的,能被高频日常使用的 。比如海口·江东麓岛的《岩石密码》系列雕塑引起共鸣,小红书上很多人不惜驱车去打卡拍照,让参观互动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艺术行为,在和人们的互动中,景观获得更蓬勃的生命力。



 
 
     

江东麓岛的系列雕塑让许多人慕名前往打卡。



复合多元意味着多样性和涉及领域非常广 ,包括住宅景观、商业景观、公共景观、绿地系统,还包括大体量的桥梁、隧道(涵洞)、公园驿站等等。因为自然本身就是多样性的,在大的生态系统里和谐共生,景观设计也要考虑空间的复合多元,去满足着人群的复杂需求,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这5个DNA关键词深深写入了麓系景观,因此尽管地貌和城市风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重庆·麓悦江城、海口·江东麓岛、成都·麓湖的思考逻辑是一致的,能一眼看出就是麓系景观独一无二的气质。



   

其中最大区别在于, 贯彻五大关键词同时兼顾不同城市的在地性,代表着我们对每座城市的理解,以及想要呈现的宜居生活。

   



重庆是山城,城市尺度的高差巨大,地势起伏变化复杂。重庆·麓悦江城高差有50米,我们利用飞桥、钢带、台地等设计,表现城市的在地风貌和强烈的记忆感。麓溪湖湿地公园则是打通和嘉陵江的阻隔,让水在地块自然流动起来,为城市空间赋予生态智慧。



     
     
     

重庆·麓悦江城麓溪半岛景观实景。



海口·江东麓岛因地制宜,以大量丰富的原生植物设计,营造出满满的热带雨林感,把浪漫热情的海岛风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洋溢着热带雨林氛围的海口·江东麓岛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不仅仅关乎颜色、材料、造型,还要考虑是谁在使用、如何被使用,以及鼓励怎样去使用?人们可以在里面睡觉、聊天、遛娃、打游戏、喝咖啡、摆地摊……做什么都可以,这些活动和空间共同构成一场流动的景观盛宴。麓系景观正是深刻地明白其本质,才把现代、生态、艺术、交互、复合多元作为标签,从每座城市的气质出发,针对性地为人们带去生动饱满的生活方式。



 



从大尺度的开放式公共景观,到社区内舒适的住宅景观,甚至漫步在湖边小径望向森林,麓系作品很容易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又利用节点去制造着无数个新鲜感入口,每个入口进去都有着充满想象力的场景。这背后透露着设计团队的深厚功力, 「景观周」认为,在探索创意好玩的场景互动方面,麓系景观无疑是走在行业前头的,但从执行层面,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部分规模房企的公区景观就是中庭,而麓系景观不一样,我们做着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做着细致入微的小地块组团。我们更在意人在环境中每时每刻的感受。

   



生态型、公共性、艺术性是项目基底,因此推出大社区、小组团的概念,让公与私的景观融为一体,带来更好的居住感受和审美体验 。比如麓湖·玥港通过廊架把公区串联起来,和一片湖景山色交相呼应。


麓湖的公区景观已经具备偏功能性的配套,能满足人们出行、交往、游玩的公共需求。相较之下,住宅区景观,不会特别追求主题和形式化,反而更想追求审美和艺术性带来的经典耐看。以自然植物营造出发展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更高维度的设计审美力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麓湖·玥港通过廊架把公区串联,与户外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同时,住宅景观会对公共景观进行巧妙借景,通过对红石公园无边界的衔接处理,麓湖·浔岭看起来中庭景观就很开阔,把住宅和公园景观进行24h有效共享。小区“一键直达”公园的出口设计引导,让人们轻松地享受到逛公园的快乐。



 
 
     

麓湖·浔岭中庭景观,将住宅与红石公园进行了无边界的衔接处理。



   

其他规模开发商也许更多是在命题作文,提供标准化、模式化、套路化的解题思路。但是,我们是聚焦高端改善居住的人群需求,希望在 设计审美、工艺技术、材料落地、植物搭配等方面为行业带来一定启发

   



在这个明确的目标驱动下, 麓系景观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创新 。每一个项目都会实践全新的灵感,是挑战同时也是更新进化的机会。 我们强调与乙方的齐心协同共创,在一次次推翻重来的反复尝试中,孵化着集先锋性、审美性、功能性于一体的麓系景观


样板岛是创新的落地试验田,持续刷新着“审美天花板”的上限。鸿鹄岸样板岛试图以以往“不熟悉”的热带沙生植物、青年艺术家展陈,来营造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情。



     
     
     
     

麓湖鸿鹄岸样板岛实景。



麓湖·观澜的50亩森系中庭,以空灵的玻璃栈道连接起三座公园。9米高无边水镜大厅拉通湖岸视野,化为谷底森林的镜子,倒映出城市自然的另一种色彩。



 
 
     

麓湖观澜中庭景观概念效果图。



用于麓坊中心二期开业的花车,是采用最前沿的AI科技的一次大胆尝试。以AI智慧进行造型的创意,在加上景观设计师的智慧做功能性的补充,把景观工作往深化去发展。



     
     
     
     

由AI进行创意设计,景观设计师做功能性补充的花车,最终在麓湖麓坊中心二期落地呈现。



景观设计不仅停留在实体空间,还包括设计引导人在空间的活动。因此,麓系景观为麓客创造了充满想象力的生活方式,以他们鲜活丰盈的生活体验,在精神上完善着这些有趣的场域。


比如张唐工作室设计的漩涡公园,是麓系景观户外小型剧场,把水和人的互动亲密再次升级,将为打造令人感动的Live现场发挥能量。而今年底明年初将呈现的 Lab D+H李中伟设计的环礁公园,将成为一座能自由漫步的水上美术馆,人们将会享受到如同teamlab数字艺术般神奇的光影精彩。这些新材料、新植物、新科技、新生活方式的不同维度尝试,都是很有意思的实验,为景观的迭代带来内在动力基因。



 
 
     

麓湖旋涡公园(上)与环礁公园概念效果图。新材料、新科技和新生活方式的尝试将在麓系景观的未来设计持续进行。



我们要做引领市场、行业、大众的景观,必须要有无法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上文提到的高审美力、生态与艺术性,还有不可或缺的匠心落地精神 。如何让保证复杂的设计可以落地?让工艺落地更加精湛和持久?景观的持续性和维护性又如何去迭代?要持续驱动去创新,做到精细化的管控,还要保证落地品质足够好,工作难度真的很高。


为此,我们有着独特的工作机制,通过多专业整合,把项目的每个环节细分再细分。每个板块都邀请最擅长的团队来做事,让设计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不是单纯的甲方,而是“半个甲方半个乙方”的身份 ,一个项目同时与多个乙方进行磨合,做到互相激发的共同创作,因此作品真正落地时,会让双方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La D+H设计的麓湖水线公园-分水公园段的实景和成都良相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的导视系统设计。



比如水线公园的落地过程中,除了面对 Lab  D+H、素水、良相三家设计方,还有与其相对应的施工方。在一个单独项目中,把所有供应方统筹到一起,在平行的工作中进行大量的协调,是非常“万华”的现象,也是我们作为甲方管理的能力。



 
 
     

作为甲方的万华景观中心与乙方工作在一起。



听完万华景观中心的创新工作机制介绍,「景观周」认为这确实解答了不少关于How to do层面的问题,也认可这样做对于行业经验的可贵之处。 想得好与做得到之间的距离,时常是0到无限般遥远,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因此,麓系景观实际是一群对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通过跨专业整合的强大甲方力,做出彼此心目中趋于完美的作品。难怪麓系设计师自己也常常会感叹,这是“奇迹”,换了别的甲方就做不出来。



     
     
     
     
     
     

(上下滑动查看AI设计效果图)在与乙方紧密合作之外,麓系景观也在尝试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更多新鲜的景观设计尝试,麓系景观的创新仍在不断进化,期待未来带来更多惊喜。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景观则是流动的生命,生生不息。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近些年来流行在人们口中的“松弛感”、“可持续发展”、“韧性城市”,都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关系的反思和回应。如果摩天大楼是现代城市的标志,那么未来城市的标志呢?或许是一场回归,城市回归湖泊、公园,为此「景观周」和彭妍的一个共识是,景观设计的力量在当下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景观不会限制在绿地湖泊的场景里,而是作为新的载体,与产业、生活方式融合,渗入到建筑和城市的“血液”里,与更多元的人群互动,创造出崭新的有机复合生命体。 「景观周」为此发问,麓系景观在面对城市未来这个宏大的课题,又会有着怎样的自洽和进化呢?



 
 
     

重庆·麓悦江城规划效果图。



如果麓系景观未来有一点野心的话,一定是想要成为城市名片和行业教科书。而想要持续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在麓系全新的生命周期里就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首先,我们要解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大型公共景观如何有效降低成本,进行可持续有效的运营。 因为景观不是所谓的示范区,而是应该稳定生长,我们会持续在摸索有效合理的解决方式。 其次,去追求更高的审美,往景观艺术化方向发展。 公共艺术如何与景观结合?如何结合艺术家的户外展陈?植物营造如何呈现更艺术化氛围?这些都是我们去钻研探讨的课题,为此景观中心成立了艺术创意组。我们希望带来“惊艳”和“经典”的双重体验,让麓系景观能够历久弥新,因时间的积淀散发出熠熠光芒。



 
     

海口·江东麓岛通过植物与雕塑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最后,是进行麓系景观和商业结合的全面探索,甚至未来可能有和艺术呈现的互动探索。 万华想要做非标准商业,比如街区式商业、森系公园商业,对场景化的要求很高,因为追求的是让商业在公园、湖畔生长起来的持久生命力。大的方向是和城市特性去结合,例如,海南商业景观会洋溢着东南亚热带风情,而考虑重庆高低差复杂的地势会以大景呈现立体式景观等等。



 
 
     

成都·麓湖麓坊中心与海口·世纪海角,麓系景观在与商业的结合,也在通过对不一样的城市性探索,呈现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景观周」看来,景观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蛋糕上可口的糖霜”,仅仅是为让产品变得更好看而存在。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没有景观思维的参与,城市建设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也是公园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诞生的原因,它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城市化进程中疑难杂症的“解毒剂” 。因此,同样作为“非标新物种”的麓系景观,在面对行业、城市和社会的未来时,也正肩负着这样的“新使命”。


「景观周」认为,地产存量时代下对景观的上下游链条都有一定影响,但全球城镇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预计2050年城市化程度将达到70%左右。有别于传统的粗暴式城市化建设,城市更新、新城建设都是当下新兴的主题,格外需要景观设计去处理城市“回归自然”的问题。未来城市必然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达到“人、城、产、境”的高度统一。


值得庆幸的是,「景观周」在麓系景观里看到了好奇心、实力和野心,还有必不可少的人文关怀,这确实是通往未来的一把密钥,朝着更活力、更可持续、更开放包容的理想城市前进。 “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可往往把对景观空间的权利让渡了,甚至忽视了,变成了单纯的消费和和被动的旁观者,这需要每个人以及从业者去反思”





面对极端的天气变化和高速城市化进程,更需要景观发挥设计的力量,去很好地处理人类所处的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景观在过去定义着到底什么是人们想要的城市,相信未来也是如此。 如果你对麓系景观和探索城市未来感兴趣的话,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聊聊。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3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惊艳世界的中式庭院

中式庭院,沉淀千年 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也是浸润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情结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