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茶余饭后 \ 建工人醒醒吧!个人的职业瓶颈真不能怪行业不行……

建工人醒醒吧!个人的职业瓶颈真不能怪行业不行……

发布于:2023-08-16 11:44:16 来自:施工技术/茶余饭后 [复制转发]

展开

ZHAN KAI

 展开聊聊 


聊聊

LIAOLIAO


“大多数人遇到的是职业瓶颈,

而不是行业危机。”


环球学员·徐迪


---

展开聊聊·第6期






大家好,欢迎回到我们的栏目“展开聊聊”。


本期采访,我们邀请到了刚结束2022年一造补考的学员徐迪,毕业于一所985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近10年的他,在离开象牙塔之前,就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收到了许多学长和学姐们的“警告”:这一行业的工作强度、酒桌文化、难搞的同事关系、几乎无休止的打灰,和总是有额度的假期。


“但是覆水难收,建工行业唱衰苗头时,我已经读土木一年了,当初我们学校转专业也是比较麻烦的事,而且我对‘风声很大’的计算机也不是那么在行,可能就是天生没开编程的技能点。”徐迪玩笑道,“我女儿之前把我比喻成一只头埋在翅膀里的鸵鸟,只想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注当下在做的,外界因素几乎没法影响到我。因为我相信坚持走好过程,就能有一个好结局,工作也是一样。不过还好,进入社会后,也没太感觉到这一行有当初学长学姐们说得水那么深。 可能,大多数人遇到的都是职业瓶颈,而不是行业危机。


像徐迪所说,把头埋进翅膀里,心无旁骛,目不窥园,他坚持埋首了10年,本期徐迪将会和我们一起分享:“作为一个普通的从业者,在建工行业内的职业晋升路线,以及他见证行业潮来潮往的人生10年”。


 


#01

变动的行业,好动的人


 



偶尔,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上会偶遇到“建工人”,他们大多是戴着安全帽,倚靠在一个不打扰人群的角落。在旁人眼中,对建工行业的人员大多拥有某种“刻板印象”:经常户外作业导致的风尘仆仆,常年值守夜班带来的满目倦容,还有一些讲究人情义气的江湖作风。


徐迪期望自己能和这些印象都有所不同:“我希望自己在这一行是有活力的,不止是一种表情状态,更多是一种心中的感受,能更快接受新项目、新环境。按照女儿那个比喻来说, 我是一只专注在一个领域,不太愿意动身去别的领域;但是很享受在这个领域内一直活动的鸵鸟。

 

“我是一个‘好动的’乐观主义者。”徐迪如此介绍自己,他也给自己的工作下了同样定义,“建工行业也是一个好动的行业。”

 

近年以来,房建市场的变化、公路和水利相关建设项目的加码,对于建工从业者而言,似乎改变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用徐迪的说法就是,同一种职业的工作内容总是在随着某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社会“能动”和人“能动”间的冲突,是每一个时代的就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也许当下我们行业的人只是需要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时间,和行动起来的决心。”徐迪讲道,“近年来,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比如大家都知道的BIM。新技术不仅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现在‘绿色建筑’又异军突起,我们也在摸索更多的环保材料,这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挑战之一。”

 

提及自己在行业中这10年的心路经历,徐迪笑着概括: 变化不可避免,唯有多加适应。 我期望能继续做一只鸵鸟,专注地埋头在这个正在‘变动’的行业中,好动、多动、一直有活力动,直到走出一条路。”



#02

能坚持在工地上的人,肯定有一些看不到的坚持



     


电影《长江七号》剧照


深圳的海上,

飞着一种 老家没有的鸟,

他们说那是海鸥。

我抬头看它们,

它们也在低头看我。

我幻想自己离开工地,

像它们一样飞翔,

可它们在想:

“晚上去码头搞点薯条”


这是徐迪因某项目出差深圳时写的一首诗,作为一个喜欢写诗的北方人,徐迪当时的日记有很多页都在描述这种海岸常见的鸟,他在其中一页写道:“最近天天太阳还没升上来就起来开早会,每天的闹钟都不用定了,怎么有海鸥这么吵又起床这么早的鸟?”


徐迪的日记本里工作经历和生活感受几乎难解难分,除了“海鸥”和“开会”,还有类似于“今天早上休半天假,出去吃了一晚冰粉,比后勤做的饭好吃,就当开荤了”之类的独白。


徐迪说,工地生活平淡,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兴趣支点充实生活。他的兴趣就是用文字记录每一天的生活,找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的证据。“我一直觉得能坚持在工地上的人,心里肯定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坚持”。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习惯,就是徐迪最大的坚持。


此外,他还喜欢追剧:“在工地上其实挺无聊的,常见的娱乐方式可能就是刷段视频、看电视剧,我最喜欢看的是《老友记》,我觉得自己就像里面的钱德勒。”徐迪解释,“每次感觉到压力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讲笑话,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一种谐星耍宝,但我觉得这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主义,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就像周星驰在电影《长江七号》里演绎的那个基层工人一样,笑对一切。”


       


电影《长江七号》剧照


#03

职业瓶颈时,我只能这样做



职业规划能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吗?


至少徐迪的回答是不。


“虽然现在尽可能做一只专注的鸵鸟,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徐迪回忆起来,“大学毕业后我一开始是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负责基础的测量绘图,每天任务都很琐碎,感觉自己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那时候非常理想主义,也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如果不是因为有时候心里拧巴要强,还有父母也认为应该坚持下去,我可能会转行离开。”


那时候,每天工作结束后,他在休息的间隙用想象与思考填满自己空白的时间。“离开建工行业后,又能去做什么?”这是徐迪当时最常想的问题,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当自己所处的环境总是带来不绝的压力,向外张望就成了能喘一口气的方式。在太想逃离当下的心理作用下,人总是会忽略外面的世界可能也是一样会令人疲惫。


“我一直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应该改成‘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辛苦’。”徐迪说道,“关键在于,哪种辛苦你认为可以坚持,哪种辛苦你出于兴趣,可以忍受。”


徐迪现在已经是项目经理了:“大概用了两三年,我发现自己对施工管理有兴趣,开始主动向师父请教,自己也尽可能动起来,参加管理相关的培训,想多提升能力,那个时候我其实也才进入社会没有几年,第一次发现除了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外,沟通合作能力是多么重要。 我觉得各位考友们、工友们在职业瓶颈时,也可以多思考一下自己下一个职业晋升的方向,或许会和我当初一样有意外之喜。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回到十多年前,我还没从大学毕业,有人问我要不要学计算机,我仍然会犹豫,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徐迪说道,“大家常说骑驴找马,其实就是在这一阶段结束前,先找到下一个目标。 如果举目之内没有所追寻的目标,那么无论在任何行业做任何工作,都将失去意义。


或许心中疑问的答案还尚未清晰,新的问题就已到来,每天与自己遇到的问题周旋,如此循环,就是挑战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母题。


“真心祝福各位和我一起备考的同学们、素未谋面的工友们都能做一只鸵鸟,专注当下,在该奔跑时撒腿奔跑。”徐迪笑着总结。


---


虽然直奔不惑,徐迪身上仍然有青年的锐气和倔强,将自己比喻成“鸵鸟”就可见一斑。本期展开聊聊的尾声,也祝愿大家都能如此,不管和世界交手多少年,也能永远一腔热血,心怀热望。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

5595 条内容 · 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又一轮“失业潮”出现,这3个工种或将停业,农民工的出路在哪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