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污泥回流比(R)的相关知识
1、什么污泥回流比(R)?
污泥回流比(我们一般用R表示)是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当回流水质水量变化时,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显现,需要在几小时之后才能反应出来。因此,通过调节回流比,无法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随时变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但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通过调整回流比作为应付突发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手段。
2、为什么要回流污泥?
正常生化系统中,要保证污泥量的稳定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系统中细菌繁殖远远小于污水的带出量,所以,为了保证生化系统的稳定,必须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来确定:
(1)根据二沉池的泥位调整
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污泥流失的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其缺点是使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2)根据污泥沉降比确定回流比
计算公式为:R=SV/(100—SV)
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迅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缺点是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即污泥沉降比SV较高时,就需要提高污泥回流量,结果会使回流污泥的浓度下降。
(3)根据回流污泥浓度和混合液污泥浓度调节回流比
计算公式为:R=MLSS/(RSSS—MLSS)
分析回流污泥和曝气混合液中的污泥浓度使用烘干法,需要时间较长,直接指导运行不太现实,一般作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
(4)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确定特定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
再通过调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正好等于这污泥通过沉降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此时的回流污泥浓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获得高回流污泥浓度的同时,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最短,此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工艺。
3、污泥回流比公式的推导!
(1)基于污泥浓度的计算公式推导
①公式字母的含义
关于污泥浓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咱们先确定公式内几个字母的含义,R(污泥回流比;外回流比),MLSS(混合液污泥浓度),RSSS(回流污泥浓度),Q(进水流量),QR(污泥回流量,注Qr指混合液的回流量,这边不能搞混!)。
②前提(假设)条件
根据污泥回流的的作用,咱们假设污泥的流失量与污泥回流的量是相等的,所以得到下面这个公式:
QR*RSSS=(Q+QR)*MLSS
注:(Q+QR)为实际进水量,因为,回流污泥中绝大部分是水,所以,在进水量的计算上,我们都会把回流量加起来作为污水处理的实际进水!
③推导过程
QR*RSSS=(Q+QR)*MLSS
↓
R*Q*RSSS=(1+R)Q*MLSS
↓
R*RSSS=(1+R)MLSS
↓
R*RSSS=MLSS+R*MLSS
↓
R*RSSS-R*MLSS=MLSS
↓
R(RSSS-MLSS)=MLSS
↓
R=MLSS/(RSSS-MLSS)
(2)基于污泥沉降比的计算公式推导
①公式字母的含义
关于污泥沉降比的计算公式推导,咱们先确定公式内几个字母的含义,R(污泥回流比;外回流比),SV%(污水混合液的30min沉降比),SVR%(回流污泥的30min沉降比)
②前提(假设)条件
利用污泥沉降比来计算,其实里面有2个前提条件,一个是根据污泥沉降比的概念,30min污泥沉降到最大的压缩极限,相当于SV等同于污泥的体积;另一个是根据污泥回流的的作用,咱们假设污泥的流失的体积与污泥回流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得到下面这个公式:
QR*SVR%=(Q+QR)*SV%
③推导过程
根据沉降比的概念,污泥回流沉降比为30min后压缩极限,理论上SVR=100%,所以,该公式为:
QR*100%=(Q+QR)SV%
↓
R*Q*100=(Q+R*Q)SV
↓
R*Q*100=(1+R)Q*SV
↓
R*100=(1+R)SV
↓
R*100=SV+R*SV
↓
R*100-R*SV=SV
↓
R(100-SV)=SV
↓
R=SV/(100-SV)
4、回流比实际工况下的控制
回流比在实际的工艺控制操作中,正面的操作调控作用不甚明显,但是在活性污泥系统故障时的应急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活性污泥回流比的正常控制值在30%-70%,也就是说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流量在曝气池进流污水、废水流量的30%-70%之间。
那么,控制高回流比和低回流比都是必要的。
(1)回流比控制在较小值的3种情况
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沉降压缩性较好时,可以调低回流比,因为在调低回流比的时候,由于回流的活性污泥浓度会上升,最终到达曝气池首端的总量就基本保持不变。
2)进流废水处于高水量状态,此时也需要调低回流比进行应对,理由在于,高负荷的进流污水、废水通常表现出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等特点,大水量对活性污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通常导致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出现沉降不佳的现象。同时,在大进流污水、废水情况下提高活性污泥的回流比,势必导致污水、废水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缩短,其结果是活性污泥降解过量有机物的所需时间被缩短,降解效果不充分,活性污泥不易进入衰竭期,沉降性不佳。
3)控制较小的活性污泥回流比,有利于使沉降在二沉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延长静止时间,最终的结果是活性污泥将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随后回流到曝气池首端就会出现惊人的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这在活性污泥负荷控制得当的时候尤为明显,凡出现极佳处理效果的时候,都需要发挥活性污泥最佳吸附降解状态。
(2)回流比控制在较大值的3种情况
1)回流比控制在较大值有利于抑制在低负荷状态下活性污泥老化现象的发生,通过加快停留在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首端,可以避免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如果停留时间过长的话,缺氧状态下的活性污泥更易发生污泥老化。
2)控制高回流比有利于在一定时间内加大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特别是发现突然的污泥负荷激增,那就有必要通过调整回流比,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其原理在于明显的提高回流比,相对的会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曝气池首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依次应对高负荷的冲击。
3)另外需要加大回流比是在曝气池受到除负荷冲击以外的情况所需稀释曝气池混合液的时候使用。如pH值过高过低对曝气池混合液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加大回流比来快速稀释曝气池内的混合液,以降低pH值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1 万条内容 · 30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中国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中国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1引言城市作为各类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中国7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城市,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方向,其中尤以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最为迫切。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导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制约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摆脱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低产出的资源型产业依赖,实现低碳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2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凸显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综合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