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运行中的污水厂,取样方式

运行中的污水厂,取样方式

发布于:2023-08-02 10:29:02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取样及化验检测注意事项  


疫情期间,来水水质水量稳定的项目,进水指标可以在线监测设备自动检测为主,出水指标采用人工检测。


人工取样化验时,应注意:  


1.取样前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护目镜、工作服(有条件建议医用防护服)、防水手套(或者医用橡胶手套);


2.预处理单元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除臭,污水渠道和相关设备,保持密闭,防止臭气和病菌散发至有限空间;


3.取样时应避免身体部位与污水直接接触;


4.检测期间,应打开通风系统,且禁止未采取防护措施人员进入;


5.检测完成后,要对取样器材、化验室进行消毒;


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蠕动泵取样,参考下图。



消毒注意事项  


建议采用氯消毒剂(次钠、液氯)对出水进行消毒,建议投加浓度为3-5mg/L有效氯,保持出水余氯在0.1-0.2mg/L即可。


对于采用紫外线消毒的项目,建议增加临时管道投加氯消毒剂,投加浓度1-2mg/L有效氯。


加强生化系统监控


进水中如存在过量余氯,将会降低或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影响生物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故需对活性污泥形状进行密切观察。


1.对于规模较大、医院污水占比较小的项目,可监测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污泥沉降性、混合液过滤性,相关判断指标详见附件。


2.对于水量较少、医院污水占比较高的项目,应对进水余氯进行监测(可采用余氯仪或余氯试纸),余氯较高时可采取回流部分剩余污泥、严重时投加还原剂的措施降低进入生化系统余氯。


3.污泥活性降低时,需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提高污泥浓度,适当增大曝气量,必要时补充新鲜污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4.疫情期间,应密切观察进水、出水水质水量变化,提前预判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系统稳定。


水质异常对策


当前北方正处冬季,进水温度较低,污泥活性较低,易出现TN、氨氮、TP超标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氨氮超标


序号

问题

具体方法

1

进水超标

1)若进水氨氮超设计值,应汇报甲方,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氨氮。

2)若发现出水氨氮接近排放标准上限时,应加大进水及生化单元出水氨氮的检测频次,并应加强现场巡视,尤其是当污水收集系统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水时,需加强夜间对提升泵房的巡视。

2

生化池溶氧不足

直观判断:看好氧末端 DO,一般DO不低于1mg/L,如果好氧池末端DO小于1,则说明气量不足。需根据进水水质(COD、 NH4-N)核算所需供气量,适当提升DO,改善硝化效果。

3

污泥量不足,污泥浓负荷高

根据进水 NH4-N核算氨氮负荷(硝化速率),减少排泥或者补充新鲜污泥。

4

水温低,硝化速率低

水温低于 15℃尤其12℃,硝化速率锐减为常温的速率的40%。冬季时,应适当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有机物负荷,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氨氮负荷。

5

污泥活性差

若出现污泥解体或污泥膨胀现象,应采取调整 DO、投加絮凝剂、补充碳源或者更新污泥等措施

6

碱度不足

关注 pH情况,尽量保证系统处于弱碱性环境,pH>6.5,出水剩余碱度>70mg/L(以碳酸钙计),必要时向系统中投加适量的Na2CO3以补充硝化所需的碱度。在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当pH<6.0或>9.6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因此,应尽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统的混合液pH大于7.0。

7

排泥量过多,导致 SRT短

污泥停留时间 SRT应保持在15天以上,防止硝化世代长的硝化菌被淘汰。

2.TN超标


序号

问题

具体方法

1

进水超标

1)若进水总氮超设计值,应汇报甲方,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氨氮。

2)若发现出水氨氮接近排放标准上限时,应加大进水及生化单元出水氨氮的检测频次,并应加强现场巡视。  

2

进水 C/N比不足

C/N比:COD/(进水TN-出水设计TN)<5,应考虑投加碳源。

3

进水 C/N充足

看缺氧池是否满足缺氧状态(  DO<0.2mg/L,ORP<100mV),若不满足,则应降低回流比。原则上在氨氮达标条件下,好氧池溶氧末端DO越低越好(MBR工艺)。

 

4

回流比小

若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水质相符,参考设计回流比。建议根据 TN去除率,计算回流比,看是否回流不足。e=r/(1+r),e:TN去除率,r--回流比。

5

污泥活性低

应随时观察污泥性状,是否老化、膨胀,失活、发黑。若有,应增加排泥,接种新鲜活性污泥。水温低,应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硝态氮负荷。

6

污泥浓度低负荷高

减少排泥,增加污泥量。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硝态氮负荷。

3.TP超标


序号

问题

具体方法

1

进水超标

1)若进水TP超设计值,应汇报业主,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总磷。

2)进水TP超标严重时,可在预处理段水力混合较好处增加除磷药剂投加,降低进入生化系统的TP浓度。

2

强化生物除磷

排泥不及时,及时排泥,且保证排泥量。

3

强化化学除磷

取好氧池末端混合液,试验补充投加除磷药剂的浓度,并按照生化池总池容投加。

优化除磷药剂投加点,至于好氧池中前段。

膜污染解决措施


药剂采购充足的项目,需严格按照每周500-1000mg/L次钠进行规范洗膜,维持适当的污泥浓度(6-10g/L)及良好的过滤性(25ml/50ml.5min),并保证足够强度和均匀的曝气是保持膜系统可持续的基本条件。


对于因疫情导致次氯酸钠供应量不足的项目,为延缓膜污染,可采取:


1.适当提高曝气强度(曝气量);


2.除7-10天次氯酸钠洗膜外,考虑2-3天清水反冲洗一次(即在线洗膜不加药)。


3.跨膜压差>25kPa,要引起注意(干预),防止膜污染过快造成产水量不足。


4.若产水水量满足要求,建议每个廊道每天进行1-2小时的空曝气。


在受水质冲击,污泥过滤性变差时,可适当投加药剂进行调控,主要是PAC或多核类絮凝剂,投加量在20-50mg/L。


人员安全防护要点


1.常规人员防护措施


1.工作期间始终佩戴好防护用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出行要戴口罩,不要近距离接触有咳嗽、发烧等症状的病人;


2.由生产区到办公区,必须先要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入办公区,避免携带病菌,病毒到办公区;


3.格栅、砂水分离器、脱水机等易发生污水飞溅的设备,必须佩戴口罩、防水手套、护目镜和安全帽;


4.增大除臭风机功率,形成负压;


5.办公区域应每天通风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在办公区,避免人员聚集,沟通时,保持距离,佩戴口罩,不身体接触,不握手;


6.地下区域或各工艺设备间内应24小时开启强制通风;


7.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8.餐厅每日消毒,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 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9.工作结束后,应全面清洗后离厂,不要把污水厂内的病源性微生物带出厂外,阻断扩散途径,避免生物伤害的大范围传播。


10.会议注意事项,疫情期间,除特殊情况外,只采用视频会议。 若必须采用座谈会议,与会人员要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 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2.一线操作者及检测人员


除上述常规防护措施外,一线操作者及检测人员还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1.进入工作场所,需要穿戴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镜、安全帽、一次性脚套等,尽量做到有效的与污水0接触,有条件的工作场所,还可以穿戴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2.离开工作场所,需要将一次性手套、脚套等反面折叠,将外侧与污水或污泥直接接触的部分包在内部,定点集中处理。


3.离开与污水直接接触工作场所前,需要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采用流动水冲洗不少于20秒。


4.然后在离开工作场所前,再次采用上述方法洗手,并摘除口罩、防护镜等集中消毒或处理。


活性污泥(SOUR)简易测定方法及判断


1.装置准备:


DO测定仪、温度计、300mL容量BOD培养瓶、磁力搅拌器、计时器。


2. 测定程序:


1.从曝气池取适量混合液固体(MLSS),在实验室内连续曝气5~10分钟,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之后注入300mL容量BOD培养瓶,插入DO探头并将瓶口密封;


2.将BOD培养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开始搅拌;


3.记录瓶中DO随时间的变化,每隔30秒钟记录一次,持续大约10-15分钟,使DO降低超过1 mg/L,否则继续延长记录时间;


4.测定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g/L)。


3. 计算方法:


将测得的DO随时间变化绘制成曲线,截取曲线中的线性部分求其斜率,该斜率即为耗氧速率(OUR),单位为(mgO2/L)/min。


SOUR计算公式为:



当T≥20℃时,θ=1.05; 当T<20℃时,θ=1.07


4. 污泥活性判断


从曝气池不同位置取样,测定的SOUR也不一样。 从曝气池好氧段首端取样测得的用SOURfed表示,从曝气池末端取样测得的用SOURend表示,SOURfed通常高于SOURend。 SOUR受很多具体因素影响,各污水处理厂应以自行比较为主,当SOUR比以往数据降低,说明活性污泥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导致活性降低。 当缺乏本厂历史数据时,可用依据下表判断污泥活性是否正常,当实测SOURend低于对应的参考值,说明污泥活性由于某种因素被抑制:



可依据SOURfed和SOURend的比值判断污泥活性是否抑制,具体见下表:



污泥沉降比观察要点


沉降比检测方便,为及早发现生化系统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做沉降比实验时的观察要点有上清液液面、沉降过程、上清液、沉淀物等。


1.仔细观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状物、浮渣、气泡,并要用手轻扇量筒口闻气味。


1.油状物通常表现不明显,注意仔细观察朦胧的油状物覆盖液面; 油状物存在的原因,进水含有矿物油或乳化油、洗涤剂和消泡剂。


2.浮渣通常为棕黄色、黑色絮状团浮于液面,存在原因: 曝气过度; 活性污泥老化; 液面油状物所致; 污泥中毒; 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缺氧。


3.气泡通常表现为液面与量筒间的成排气泡(较大)或附着与液面浮渣的气泡(较小)。 形成原因: 曝气过度; 活性污泥老化; 液面油状物所致; 反硝化所致; 丝状菌膨胀。


4.气味在沉降初期闻,土腥味重则活性高; 酸碱味重则混合液PH异常; 臭味重则可能缺氧; 其它异味可考虑特殊工业废水流入。


2. 仔细观察沉降过程中的整沉性、速度、间隙水、絮态等方面。


1.在自由沉淀到集团沉淀的阶段,整沉性表现出泥水界面清晰和整体沉淀。 原因: 曝气过度则差; 中毒污泥整沉性差; 丝状菌膨胀整沉性好但沉速慢。


2.速度分初期絮凝速度; 自由沉淀和集团承担的速度; 泥水界面形成的速度。 原因: 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快; 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慢; 丝状菌膨胀缓慢; 惰性物质含量越高越快。


3.絮体形成以后,絮体间水体情况,清晰度和颗粒物。 原因: 曝气过度增加不絮凝细小颗粒; 活性污泥活老化解体; 污泥负荷过高混合液浑浊; 丝状菌膨胀高清晰度。


4.絮态为絮凝后的颗粒大小、絮体活动方向、絮体色泽。 原因: 曝气过度絮体松散; 活性污泥老化絮体粗实、色泽深暗; 活性污泥负荷过高造成细小絮体形成; 丝状菌膨胀絮态细密。


3. 仔细观察上清液清澈度、颗粒、间隙水、挂壁等现象。  


1.清澈度为上清液的整体色度、浊度。 表现及原因: 污泥负荷越高越差; 曝气程度过量则差; 污泥中毒整沉差; 丝状菌膨胀上清液清澈。


2.上清液悬浮颗粒数量。 原因: 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多颗粒; 污泥中毒上清液浑浊且伴细小散装颗粒; 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浑浊; 惰性物含量越高越浑浊。


3.散在颗粒间水体清晰度。 原因: 曝气过度大颗粒间隙水见仍可见小颗粒; 活性污泥老化间隙水清澈; 污泥负荷过高间隙水浑浊; 污泥中毒间隙水浑浊。


4.量筒壁粘挂有活性污泥絮体颗粒。 原因: 活性污泥老化; 曝气过度。


4. 仔细观察沉淀物的压实性、气泡等。  


1.压实性为最终的沉淀物密实度。 原因: 惰性物含量越多越密实; 污泥负荷越低越密实; 曝气程度过度则差; 污泥中毒细碎密实; 丝状菌膨胀随膨胀度而变化。


2.沉淀絮体内夹有气泡。 原因: 曝气过度沉淀后即可见细小气泡; 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老化后粘度增高; 活性污泥反硝化搅拌后会释放出来; 取样后高温细小气泡膨胀所致。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总结的不错,对于学习水质检测技术有较大的帮助,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3-08-03 06:35: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02 万条内容 · 139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吸收塔相关知识!

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单元设备的计算,按给定条件、任务和要求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校核型)计算两大类。     设计型计算   :给定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条件,设计满足任务要求的单元设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