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南下,撕开南宋边防,南宋腹地沦为战场,宋军不得不在这些地区重建防线以抵抗蒙军。 云顶城即在这一背景下营建而成,它由四川制置使余玠规画,是四川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钓鱼城、白帝城等合称“八柱”。
▲ 图1 | 宋蒙战争时期云顶城与怀安军区位
1
战前四川战区的外郡与内郡
2
战时四川战区的军城体系
3
战时防御规划策略与“平城-山城”结构
安顿军队是这一时期四川战区防务建设的主要诉求, 在规划云顶城时,宋军采取兼顾 “养兵”与“卫民”的防御策略,通过修复平地旧城与创筑山城,为不同类型的军队提供屯戍空间 (图5)。依据“小屯并大屯”的部署原则,屯驻于龙泉山脉地区的军队被聚拢至怀安军,加固旧城、创建新城成为当务之急。潼川府路的内郡厢禁军悉知平地城防的维护与御守,他们利用城周山地石材加固旧城城墙和城门;外郡利戎司军队擅于把守山地,则负责营建云顶城。
山城与平城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平城-山城”双城结构,它覆盖了金堂峡口的高险与滨江地带,不仅能从沱江上拦截蒙军,阻止其进入长江,同时也可以组织军民进行农业生产,维持周边地区的社会秩序 。在双城的庇护下,军队带领百姓在附近建立山地聚落,经营山地?田与平地水田,种植水稻;甚至沿沱江水系返回废弃的成都平原屯垦。所获的粮食可直接存入双城,或进入四川漕运网络,作为战区统一调配的后勤物资,支援其他沿线山城的营建与运转(图6)。
4
战前山地寺观的管理与云顶城的选址
同时,地方官府也借助敕封与祀典制度,参与寺观的建设与祭祀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记录其僧籍、屋宇、田产信息。两宋提倡保护私有财产,朝廷要求军队屯营“不便侵占民间田土”,这些档案为战时军队与官府征用寺产提供了凭据。
5
云顶城的营建历程与格局演变
战争时期,外郡军队以“军”为单位进入山地寺观扎营,后由统制率领,改建寺观为城寨,以祥符寺为核心的山地寺观体系被改建为以云顶城为核心的山地城寨群。 云顶城、小云顶堡寨等城寨占据山顶,不仅克制了蒙军从高地俯攻主城、各个击破的战术,同时也锚固了沟通山地与平地的交通系统与信号传递系统。城寨之间相互支援,看守往来平城与山城的道路。军队利用寺庙中原有的佛塔、楼阁,结合城寨新建的门楼、沿江敌台,瞭望警戒、传递警情(图5)。
其中,云顶城经历了营寨城、营主城和营耳城三个主要营建阶段。
云顶城的前身祥符寺始于隋代的天宫殿;唐代为云顶寺,得玄宗亲临赐名慈云寺;北宋时有“殿阁耸盛观”“青霄屋万楹”之盛,至宋蒙战争前夕的宝庆年间,规模仍有屋宇二千楹。佛寺占据云顶三峰的东峰,主体殿堂、水池、望川亭、一览轩、佛塔等建筑顺应山脊走势沿东西向排开,南北散落寺库、水井。寺外东侧有云梯去往怀安军;西侧山路通向小云顶李遂祠与金堂县。西门外有天池、堠亭,不远处有寋村,以及浴室院、居禅庵等次级寺庙。寺北山路联通山脚的沱江渡口,途经浴室院。
祥符寺等寺观为建设云顶城提供了建筑基址、形态布局、水源等方面的物质基础,以及地形选择与改造的参照,同时继续发挥着精神功能。
资料来源:《云顶城军事遗迹的调查与初步认识》。
淳祐三年(1243年),统制孔仙与萧世显带领军队营建主城,工程主要包括城墙、城门、敌台、炮台等城防设施,以及排水给水设施和城内道路 。建设赶在两次防秋之间完成,用时不满一年。 宋军依据山体走势与地质构造规画城墙形态:沿山体两坡岩层交界处的断崖砌筑城墙,根据用途设计其形式与厚度;结合山脊设置炮台与敌台;根据原有道路规划城门 (图11)。宋军从崖壁上开采石材和砌筑墙体,增加山崖陡峭程度,强化防御能力。城墙形制与做法与同一时期的钓鱼城相近,符合宋《营造法式》中的建设标准。相比营寨寨墙,主城墙使用的石块更大更规整,砌筑手法也更加考究,显示此次建设组织有序。宋军在设计城防设施时考虑了山地防洪,他们在万年寺营寨的水池旁设置暗道,可用于倾泄山洪。浴室院营寨距离主城较远,虽未被纳入城内,宋军在主城墙上布置突出的炮台与敌台加以庇护。
淳祐九年(1249年),为强化城北地区的防御能力,云顶城帅守姚世安在北门之外加筑耳城及其护城池。 然而,地势平缓的城北仍是城防的薄弱环节,宝祐六年(1258年)蒙军就是从此破城而入,云顶城继而陷落。目前北门与耳城门尚存,二门为平顶券门造型,城门顶部平台上原有门楼。常青认为它们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砖石拱券城门实例,且异于《营造法式》中券层加伏的做法。城门券心石题刻记录了主城、耳城的营建信息(图12)。
资料来源:黄文 摄,《 南宋云顶山城遗 址》。
宋蒙战争结束后,城内的祥符寺、浴室院、万年寺等寺庙得到原址恢复(图13,图14),经过此次城防建设,云顶诸山则获得了宗教胜地与军事城寨两重身份。此后,每逢战乱,如明末张献忠乱蜀与清末李兰起义,它们快速转向军事防御,战后又逐渐恢复宗教功能。
资料来源:《 嘉庆金堂县志》。
资料来源:黄文 摄 。
6
结语
云顶城是南宋为对抗蒙古骑兵而营建的防御山城,它是余玠在四川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顶城与平地原有的怀安军城共同形成平城-山城结构,双城之间相互配合,警戒御守、庇护军民、组织生产,满足了战争时期对于防御、生存、治理的需求,并最终发展为围绕云顶城的金堂峡城寨群。 宋军改建大中祥符寺为云顶城的过程伴随战局变化展开,经历了营寨城、营主城和营耳城三个阶段,采用了依山就势、就地取材、防御功能优先的营建理念,依据地形条件、建成环境与实际需求规划山城边界、道路、水源,按军队编成组织城内空间 ,体现了战时山地军城的规划特点与营城技术,也是南宋军事思想与营城思想紧密互动的重要实例。
2021年,ICOMOS通过了《军事城防类遗产导则》,其中指出了解军事城防设施整合其周边地理地形、文化景观、社区和聚居地的过程,是理解其规划策略、建设方式、空间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遗产的价值阐释与保护展示。 本文从营城史和军事史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了云顶城的营建历程,剖析了蕴含其中的营城理念,希望能为阐释其遗产价值提供新的支撑,丰富关于四川抗蒙山城营建史的讨论。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广州市城中村集体物业产业转型发展策略摘 要 广州市的城中村集体物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全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征用及土地管理历史问题、村集体物业建设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等导致的复杂的村集体物业产权,是村集体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剖析其城中村集体物业产权复杂性的成因,并以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导向,提出强化政府规划统筹整合、细化补偿标准、提供过渡安置用地和资金保障等破解城中村集体物业产权复杂性与产业转型发展困境的策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