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海滨攀岩墙Bergs:厦海之间,摹形借用

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海滨攀岩墙Bergs:厦海之间,摹形借用

发布于:2023-07-13 13:34:1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TAL  

攀岩墙与摩天大楼的有机结合,在水泥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开辟出一个运动的新场地,也为当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时尚地标。




厦海之间——区位

Bergs,作为位于深圳盐田区的生物圈三号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的攀岩墙,是首期园区改造中运动板块的代表项目,也为当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时尚运动地标。

▲项目概览   ? TAL

Bergs攀岩墙位于万科中心南侧田径场北面,面向西南角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总攀爬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在设计中被分解为16组共260片复合材料安装模块并拼接而成。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分别附着于原钢建筑柱与立面幕墙结构系统。借助三座悬挑的水平楼体围成的夹角空间下方的三组异形结构柱,表璧环抱柱体形成一个带内部峡谷的巨型攀岩墙,峡谷从14米净高的架空层下方延伸至南立面处形成35米高的笋状尖塔。攀爬者在登顶该35米高塔时,恰好是越过百尺的一个高度,其视野将能看到西南方向的大海。该高度在实际使用中也对攀爬耐力形成了恰到好处的挑战,为多样的参与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攀岩体验。

▲解构立面意向图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从田径场看向攀岩     ? TAL



摹形借用   ——水平摩天楼
夹角中的自然野攀趣味

该项目以借用在野外攀岩中常见的各特征类型为出发点,并将它们转化为人造攀岩墙的设计手段。

传统攀岩墙通常由大块平面和多面体组成,且具有较低的表面积和体积比系数。这种基本关系导致攀岩墙表面缺乏明确的几何定义特征,也让攀岩馆中的体验愈发趋于同质化。这种同质性,最终使得创造多样化体验的目标全靠更改路线设定和抓攀岩点来实现,但这些始终无法提供在户外路线中才能获得的更加丰富的沉浸体验。


▲依附在摩天大楼的攀岩墙   ? TAL

为了克服这种千篇一律,我们将在户外攀登中更常见的特征类型,如狭缝、岩柱和裂隙,都整合到了攀岩墙的表面结构之中,通过这种摹形借用,创造出了接近野攀的独特攀岩场所。



▲整合多种攀岩形式   ? TAL

攀岩墙的中心体量利用了现有建筑的主结构,并选择不增加任何新结构。通过在现有结构周围包裹墙壁,形成两个主要体块,并夹出一个峡谷般通透的使用空间。此外,该项目的南部连接了一座大型塔楼,塔楼向上延伸至现有建筑的一侧,高约 35 米。虽然中心体量在地面和上方建筑物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但这座沿着建筑物向上缠绕展开的高塔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除了将建筑与体育相结合外,利用原有结构也是一种低影响改造的方式,与低碳园区的理念相辅相成。



▲峡谷般的空间   ? TAL

除了既定的主要体量之外,条条“狭缝”将整体分割成多重体量,以创造出多样的攀登风格。不同的块,将连续的整体打碎,以变化的间距制造出多种难度类型。加入的“岩柱”类型,将自然山水中盘生错落的根枝与疏密参差的突刺岩体,以可攀爬的趣味形态加入了岩壁,扭结的挤压矩形体积,更是借用斯蒂芬·霍尔在场地里已经锚固的水平摩天楼建筑语言,然后蜿蜒走折,横突斜立,不仅与结构异形柱产生了向量上的对话关系,也成为了一种统一的尺度参照,强化了攀岩墙整体更加高大的山势特征,创造出独岩成山的堆积体量。最后借用的特征是”裂隙“,也是融入整体体量中的最小几何形式,并作为第三种主要攀爬类型。只是因为加工限制,最终这一特点被表面的图像纹理所取代,来回应未被实现的概念之一。各种元素都可以成为攀爬借力的重要表面,攀爬者在跨越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翻越真实山野的曲折趣味。形式的借用,也将新项目与原构筑联系起来,在新旧、大小之间建立对话。

▲顶部视角   ? TAL

▲地面视角   ? TAL



冰山的垂直地景

攀岩墙可以被看作由一座完整延展的高耸山峰和半座被建筑截断的山体联动组合而成。它以竖立的形态依附于建筑空间,但不同于传统的立面,它因参与者身体和表面发生的直接联系和关于登山的想象,使其与立面共同构成了一组体验式的垂直地景。整体的蓝色主题在与黄色屋顶形成互补色关系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界动态变化的冰山的想象,以及其因气候变化而开裂融化的形象。异质性的植入,给予了空间 “建筑下方的冰山”的隐喻,也诉说我们对建筑潜在的环境消耗的思考。攀岩墙在东侧低区设置抱石区,峡谷的内壁和西侧设置速攀区,向北和向南突起的尖笋为难度区。可以面向不同程度的攀岩爱好者与专业运动员进行训练。



▲人们正在体验攀岩   ? TAL

在大梅沙中心,主要满足入驻企业的运动功能,以及组织多方联合活动和未来展示的需求,并有潜力为梅沙书院的青少年提供具有特色的运动教育。




项目图纸


▲项目区位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平面图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立面图01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立面图02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立面图03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剖面图01   ?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剖面图02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项目名称: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海滨攀岩墙Bergs
项目类型:改造更新/景观设施
设计方: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联系邮箱:deeporigin@gmail.com
项目设计:2021
完成年份:2022
设计团队:主创建筑师:Matt Gehm (Matt Gehm Design)
项目建筑师:刘秦榕 (深源创新实验室)
项目地址:环梅路,盐田区,深圳市,广东省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平方米):545㎡
攀爬面积(平方米): 2,500 ㎡
摄影版权:曾天培
合作方:结构深化与施工:深圳博晟实业
项目施工管理:万城城市研究院
客户:深石零碳科技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Bergs攀岩墙位于万科中心南侧田径场北面,面向西南角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总攀爬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在设计中被分解为16组共260片复合材料安装模块并拼接而成。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分别附着于原钢建筑柱与立面幕墙结构系统。借助三座悬挑的水平楼体围成的夹角空间下方的三组异形结构柱,表璧环抱柱体形成一个带内部峡谷的巨型攀岩墙,峡谷从14米净高的架空层下方延伸至南立面处形成35米高的笋状尖塔。攀爬者在登顶该35米高塔时,恰好是越过百尺的一个高度,其视野将能看到西南方向的大海。该高度在实际使用中也对攀爬耐力形成了恰到好处的挑战,为多样的参与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攀岩体验。

    2023-07-13 14:56: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阴雨天的良渚大谷仓

    ? 柯剑波   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老师曾在《十三邀》中说过:“我试图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常常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这个想法延伸到摄影创作的过程中,我也常有类似的矛盾——很想用力地去抓住一些“东西”,但又很厌恶那些普遍的“画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