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为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会将在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前后持续推广宣传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创新模式。
一、模式背景
目前,有效的固沙方式主要有机械固沙、生物固沙、化学固沙。机械沙障是北方沙地防风固沙的主要工程措施,通过改变下垫面情况,控制风沙侵蚀,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选择当地容易获得的材料,即麦草、玉米和芦苇秸秆、黏土、尼龙网和土工布等。采用这些材料设置成麦草沙障、秸秆沙障、黏土沙障、尼龙网沙障和土工布沙障;生物固沙就是在工程固沙的基础上,栽植植物,起到防沙固沙的效果;化学固沙主要有玻璃类、泥清类、化学纤维类、有机溶胶类[1-3]。经过多年治沙实践实验,总结出一种死体+活体双行沙障网格固沙治理技术。
死体+活体双行沙障网格固沙治理技术具有特殊性和创新性:一是死体沙障为荆排、榛柴或枝条,死体沙障材料使用荆排的孔隙度30%,死体沙障材料使用榛柴或枝条孔隙度70%,以此控制风沙运动的方向、速度和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向的作用及微地貌状况的目的;二是死体沙障+活体沙障双行沙障,双行沙障前期阻挡了风沙,后期死体沙障腐烂成为有机质,为活体沙障提供了养分和水分,极大地提升了阻沙能力,为快速恢复植被、提高苗木保存率奠定了基础;三是活体沙障沙棘、黄柳为治沙先锋树种,沙化效果好;四是网格内乔灌混交,生物治理措施成效好。
二、模式要点
对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沙地采取网格沙障治理模式,网格沙带规格为400cm×400cm。主带沙障:死体沙障为荆排、榛柴或枝条,活体沙障为黄柳;副带沙障:死体沙障榛柴或枝条,活体沙障为沙棘,网格内栽植樟子松一株。此项技术是死体+活体双行沙障网格固沙,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相对传统治沙技术,对沙丘和沙地一次治理,一次见效,一次成林,投入少,见效快。该技术模式的要点如下:
(一)死体沙障配置、规格及高度
根据沙化土地的地形、沙丘沿等高线设置主带沙障,沙地沿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主带沙障。沙障配置方式,第一行死体沙障材料用荆排,荆排材料为荆条,采用十字交叉编织,荆排长600cm,宽60cm,荆排埋土的深度不低于30cm,地面高度为30cm,第二行至第五行死体沙障间距400cm,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间隔距离为5cm插入土(沙)中,沙障入土的深度不低于30cm,地面高度为30cm。第六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间距400cn,第七行至第十行死体沙障材料为榛柴或枝条间距400cm,第十一行死沙障材料用荆排,以此类推。
副带死体沙障与主带沙障垂直,间距400cm,材料为榛柴或枝条,间隔距离为5cm插入土(沙)中,沙障入土的深度不低于30cm,地面高度为30cm。
死体沙障材料使用荆排的孔隙度30%,透风系数0.35,死体沙障材料使用榛柴或枝条孔隙度70%,透风系数0.67。
(二)死体沙障施工时间
死体沙障在造林前进行施工。
(三)活体沙障的配置
主带黄柳埋干,活体沙障为黄柳,选择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5cm的段,扦插深度为20cm,上露5cm。扦插黄柳间距为20cm,活体沙障和死体沙障间距为30cm。
副带沙棘植苗,活体沙障为沙棘,选择一年生一级沙棘苗,苗木间距为20cm,用靠壁法栽植苗木,活体沙障和死体沙障间距为30cm。
(四)造林树种配置
网格内栽植乔木树种,选择8年生樟子松容器大苗,苗高150cm以上,地径2cm以上,营养杯直径26cm,高26cm,栽植点位置在沙障网格对角线的交叉点,每格一株。
(五)沙障维护
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止人畜破坏。
三、模式效果及推广
(一)适宜区域
该模式适宜推广的区域主要在北纬41°以北,降水量在200mm以上,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适用于土壤沙化严重、立地困难的沙地以及侵蚀沟,坡度在60°以下的流动沙地,治理效果好。
(二)运作模式
推广该技术应采取“政府投入+部门技术+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
(三)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模式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老窝铺乡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治理后林草植被盖度提高20%(详见下表)。小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变,当地的大风日数平均减少3天,降水量由300mm增加到380mm,无霜期延长2天以上。
此技术逐渐向周边县市推广,目前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推广治理面积6000亩,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伦县、正蓝旗两地推广10000亩。
作者:池树学(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刘春海(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