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在建国初期,水资源总量6亿吨,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吨,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国家之一,48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依靠雨水收集和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因此,获取水源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今,新加坡政府凭借仅有的水资源量实现了水的高效益利用,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
《净水技术》通过回顾新加坡建国早年的水资源困局,管中窥豹新加坡的水务的创新创业之路。
在 1960 年代,新加坡非常缺水,宝贵的水资源不得不在全岛范围内定量配给。如今,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我们是无需忧虑是否有足够的饮用水的,因为新加坡良好的水资源管理使这成为可能——新加坡在1961年以后的短短五十年内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已故的李光耀先生,他是水资源可持续性方面的远见者。新加坡的水资源安全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他的愿景继续指导着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的发展。通过专注于水管理的综合方法和研发投资,PUB为新加坡创建了一个强大、多元化和可持续的供水系统。
使命永无止境。提供充足且能够负担的水是每个PUB领导者、创新者、工程师和技术官员的心愿。然而,在这段旅程中,新加坡并不孤单。PUB与当地和国际各地的伙伴密切合作创新,共同呼吁公众关爱水资源,让公众意识到水资源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宝贵。
简而言之,新加坡水的故事是一个励志的进步故事: 水,曾经是这个国家的软肋,但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水故事,也一直很乐于与全世界分享它。
请务必记住李光耀(Lee Kuan Yew)以及他在新加坡水务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就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的第一天起,李光耀先生就决心让这个小岛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 我从不相信这会永远没法实现。我想总有一天,在某个地方会出现一种新的技术,让新加坡的水资源可持续成为可能 ”,这是李先生在2008年首届新加坡国际水周的讲话中说到的。
今天,由于他坚定的“ 自力更生 ”的愿景,新加坡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性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所有其他的政策都必须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水资源而妥协 ”,李先生曾公开宣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没有它你就会死。你或许可以没有精力地生活着,但如果没有水,就会马上脱水而亡。”他补充解释道。
因此,李先生开始向国内的公务员和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想方设法让新加坡的供水变得可持续,并“捕捉落在岛上的每一滴雨水” 。
为了得到水资源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有效方案,出于紧迫性的考虑,迫使李先生在1971年设立了直属总理府的下属水资源规划单位。该单位于1972年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水资源总体规划,研究了新的常规水源(如未受保护的集水区)和非常规水源(如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的实施路径。这个规划启发了PUB的整体水资源管理方法,并逐渐演变成新加坡后来的四个“ 国家水龙头 ”战略。
这绝非易事,但它事实上确实取得了成功。从1977年到1987年,新加坡河已经完全变了样。河水畅流,鱼儿归来,新加坡的国民可以在新加坡河的两岸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随着新加坡河实现了“自由流淌”的小目标,李先生随机提出了第二个挑战:要在市中心建造一个水库。当滨海堤坝在2008年完工时,这一愿景终于在20年后实现了。
滨海堤坝不仅为新加坡的供水服务建造了一个水库——滨海水库,而且还能有助于减轻市中心的洪涝问题。在滨海堤坝竣工完成后的岁月,在滨海堤坝上观光和休闲也成为了新加坡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新生活方式。
其实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李先生就曾设想在新加坡的滨海海峡筑坝,圈围建造一个淡水水库。滨海堤坝是一项工程壮举。它包括9个钢铸闸门,每个长30米,高5米,需要横跨350米宽的滨海海峡建造,可以就此将海水与淡水分开。
堤坝建成后,于2008年与市中心圈围形成的第一个水库——滨海水库一起向公众开放开放。它使新加坡的流域面积增加了10,000 公顷,相当于该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连同两个后续建成的较新的水库——实龙岗水库和榜鹅水库,滨海水库将新加坡的集水面积从占其土地面积的一半增加到了三分之二。
(李光耀先生出席滨海水库的庆祝活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给排水资料库
返回版块22.4 万条内容 · 53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