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BIM依旧热度很高,大部分企业不是在做BIM,就是在做BIM+的路上,但奇怪的是成功企业寥寥,从刚开始的盲人摸象般的乱,到历经多年以后堕入BIM落地的卷,每家企业都在演绎着不同的BIM+版本,乱与卷是大部分传统企业BIM应用的现状,也是众多BIM技术员的无奈。
接下来,从三个阶段简述BIM咨询的乱与卷。
大部分的公司做BIM咨询初期,都是处于盲人摸象般的迷茫,各种BIM概念咨询、BIM培训服务满天飞,号称包治百病的软件公司也有不少,一时间让不懂BIM的企业领导挑花了眼,大部分企业做BIM一开始就是为了做BIM而BIM,寄希望于BIM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如鲧治水是以堵为主,一套软件解决不了问题就再买一套,结果软件买了不少,问题还是依然不断,除了造成大量的软件功能重复外,每个软件都会产生不同的数据标准,结果愈发混乱,线上的混乱带给线下工作的就是灾难。
但管理上的打通何其难,尤其是实现管理、业务、BIM三者融合互通,所以大部分传统企业BIM应用之所以失败往往就是:管理上的孤岛造就了BIM的各种堵点,主要体现在如下:
BIM建模标准不统一; BIM应用权责不清;BIM协同各专业流程不通;BIM协同人员能力不强。
BIM实施无侧重点、无目标;BIM实施无组织;BIM重复建模;BIM实施断点多缺乏连续性与持续性。
企业需要认清的现实就是:在业务不转型、管理不升级、业务与技术不融合的状态下任何BIM应用都是锦上添花的,任何BIM的投入都是功半事倍的。
打通是当前企业BIM应用的核心任务,需要企业横向打通各BIM应用模型数据,让数据流转起来;纵向打通运营管理,让企业各个环节协同共生;因为只有通,才不会痛,而痛,则意味着不通;但打通何谈容易,不仅需要高层的意识,更多是共识,否则带来的就只有混乱。
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下,BIM人员即使每天疲于应对也难以体现其价值,反正成了添乱的人。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大部分的企业领导总是以投入成本投入来衡量BIM价值,由于BIM价值显现慢、不直观,也造成了大部分企业领导难以看清BIM的本质,短时间内认为BIM无用,无价值,停留于眼前状态与价值,而忽视改进与升级,造成业务需求层面与技术满足层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这些企业的BIM项目往往活不过几个月,BIM的热情,往往保持不了半年。
部分企业特别是那种处于风口期不差钱的头部企业如果顶住了BIM发展期的乱,但如果不加以改进,直接忽视以上的问题,那么随着BIM建设进入深水区,又会造就更多的乱象,比如:
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在BIM应用方面面临的问题有如下:
需求多;
功能多;
平台多;
数据多;
孤岛多。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这就是前期BIM盲目建设种下的苦果,大部分传统企业此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BIM单点易、运营难!
虽然BIM人员加班加点,但仍赶不上业务需求变化的速度,搞的BIM又是每天疲于奔命, 具体表现如下:
1、BIM需求反复修改,设计频繁变更,搞的BIM人员身心疲惫无成就感。
2、在需求多且混乱的情况下BIM利用率低,BIM价值难以体现,这也让BIM人员价值存在感低。
从以上不难看出,大部分企业BIM建设都是在打乱仗,毫无规划及标准可言,正所谓BIM未建,标准先行,只有在BIM实施之前将各种标准制定好才能实现日后BIM模型数据的无缝打通,不会出现数据混乱、重复建模的乱象发生,例如最基本的标准有:建模标准、建模交付标准、模型数据标准等。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经历了风口期的不差钱,盲目建设,现在的企业做BIM回归理性,趋于谨慎,甚至在管理上有点卷,成本与价值成为了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于是部分企业BIM应用可能面临的局面就是:
1.由于企业经营业务不断萎缩,在内卷模式下,业务部门BIM需求停滞,BIM团队将面临无事可做的局面;
2.基于人力成本的压力,数字化团队极有可能会被降薪,而降薪则意味着团队成员的被动流失;
3.内卷模式下,给予BIM方面的绩效考核内容制定的将更加严苛;
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企业的BIM团队会被优化,要知道企业培养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企业懂行业的稳定的BIM团队是非常困难的,团队成员需要3年以上的磨合与学习方可达到上述要求,但在内卷模式与经济指标的双重压力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奈、无助,只能被迫接受,BIM人员的流失,特别是懂BIM开发人员的流失,在技术方面是重大损失,极有可能将企业BIM建设成果付之东流。
不管面对的是企业BIM应用是乱还是卷,BIM技术员必须守得初心,认清本质,不断升级与完善自身的能力。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