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何你的膜总是“一丝不挂”?
生物膜法是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具有污泥量少,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
一、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
膜内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的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
二、应用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固体微生物菌剂,很大一部分是污泥干化得来的,甘、度复合菌性状粉末状固体,以微生物以及营养基质为主,增加了多粘芽孢杆菌等易分泌粘性物质,可迅速分泌粘性物质增加挂膜的速度和活性污泥形成的速度,复系菌群、适应性强、耐冲击性强。
其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新老系统启动培养细菌,降解COD、BOD、氨氮、总氮、总磷,均起到很大作用。
三、挂膜过程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微生物吸附、生长、脱落等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首先,悬浮于液相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移动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然后,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发生代谢、生长、繁殖等过程,并逐渐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形成薄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化活性,又可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直至最后形成一层将载体完全包裹成熟的生物膜。
四、影响因素
生物膜的形成与载体表面性质(载体表面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活性和浓度)及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水力剪切力、温度、营养条件及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研究微生物活性对生物膜形成的初阶段的影响时,关键是如何控制悬浮微生物的比增长率。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6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生化系统运行时镜检的必要性生物法处理污水作为处理成本较低的工艺广泛被运用在各个行业的废水处理中,但由于生物处理主要是靠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可被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氨氮、硝酸和磷酸盐来降低污水中COD、总氮、氨氮、总磷,所以怎么维持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并时刻了解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存活状态就显得至关重要。 (常见游离形原生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活性污泥成熟,出水水质良好) 在生化系统运维中,我们日常需要检测的数据有进出水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生物膜的形成与载体表面性质(载体表面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活性和浓度)及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水力剪切力、温度、营养条件及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