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实例,懂行人都知道这才是干货!

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实例,懂行人都知道这才是干货!

发布于:2023-07-06 15:41:06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一)设计资料
某客户需要建设66X75m的仓库,根据   客户要求   ,宽度方向为66m,设3跨,跨度分别为24m、18m、24m,柱距取7.5m,檐口高度为6m。屋面为0.5mm压型钢板+75mm 厚保温棉 (容重14kg/m3)+0.4mm内衬板,   材质采用Q345。
(二)方案选取
1.跨度:
考虑到   特殊的使用要求   (中间18m兼做交通走道),客户指定了上述的跨度要求。为使读者理解如何寻找最经济的结构方案,笔者又研究了21m+24m+21m或18m+30m+18m的跨度方案,三种方案的   每榀框架   的用钢量对比如下:
24m+18m+24m,每榀框架用钢量 4.9吨;
21m+24m+21m,每榀框架用钢量 4.2吨;
18m+30m+18m.,每榀框架用钢量 4.6吨;
通常来说,如可能尽量将框架设计成   对称结构   ,各跨跨度基本相同,   中间跨度度略大于边跨   将是一种   比较经济的方案   。本项目由于客户需要将中间跨(18m)设置为走道,故笔者没有建议他们改为较为经济的跨度方案(21m+24m+21m)。
2.柱距选择:
鉴于本工程总长度为75m,故取柱距为7.5m,即10@7.5。读者也可以比较7.75+7@8.5+7.75的柱距方案。后者也是一种   比较经济的株距方案  
3.屋面梁拼接节点设置
节点设置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 拼接点尽可能靠近反弯点,一般反弯点位置在1/4~1/6跨度处,按照此原则,对于24m跨,拼接点设在离柱24*(1/4~1/6)=4~6m处比较合适。对于18m跨,则应该设在18*(1/4~1/6)=3~4.5m比较合适;
(2) 单元长度不要超过可运输最大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2.5 m;
(3) 尽量   减少拼接数量   ,因为拼接节点需要端板及高强螺栓,同样会增加项目造价;
(4) 拼接节点应避开抗风柱及   屋面系杆   连接位置 ,以避免出现连接上的不便;
综合多种因素,我们将屋面梁做了分段,见图3-26。A节点为边柱与梁拼接节点,D为中柱与梁拼接,通常此处屋面梁不断,这是考虑此处   弯矩较大   ,对于屋脊节点 F,通常我们也不建议此处   屋面梁断开   ,原因是此处通常会有抗风柱及屋面系杆,若设置屋面系杆,将引起   连接上的不便   。这样66m的屋面梁一共被分为7段。读者可以试着研究其余不同的   梁分段   方式,并与此方案做以对比。

4.柱脚及梁柱的铰接与刚接设置:
由于本项目檐高较低,且没有行车,故柱脚均可按铰接处理,对于中柱,采取   摇摆柱   ,即柱与梁连接采用铰接的模式。计算简图见图3-26。
(三)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上的恒载有:
0.5mm厚压型钢板,重量0.5*7.85*1.25= 5.0 Kg/m 2
75mm 厚保温棉 (容重14kg/m3)75*14/1000=1.05Kg/m 2
0.4mm厚屋面内衬板,重量0.4*7.85*1.1=3.5Kg/m 2
屋面檩条重量,一般可取3-5Kg/m 2
屋面支撑、系杆、   檩条拉条、隅撑   等重量,可取2Kg/m 2
以上重量合计约为15Kg/m2,作用在框架上的恒载为0.15KN/m2*7.5m=1.125KN/m,见下图:
2.活载计算:由于每榀框架受荷面积A=66*7.5=495m 2 >60m 2 ,故活荷载可取为 0.3KN/m 2
3.屋面悬挂荷载 根据客户要求,取0.1KN/m 2 ,由于STS软件没有此基本工况,我们将悬挂荷载放在活荷载里进行考虑,将   活荷载取为0.4KN/m 2   ,这样作用在框架上的活荷载为0.4KN/m 2 *7.5m=3.0KN/m,见下图
4.风荷载计算:
日照的风荷载标准值为0.4KN/m 2 ,按照CESE 102:2002,内部标准跨的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参照下图:
则作用在框架梁柱上的风荷载分别为:
0.4*7.5*(+0.25)=0.8KN/m
0.4*7.5*1.05*(-1.0)=-3.15 KN/m
0.4*7.5*1.05*(-0.65)=-2.0KN/m
0.4*7.5*1.05*(+0.55)=-1.7KN/m
在输入风荷载时,需要注意STS里的正负号与与体型系数的正负号有所不同。体型系数的正负以风吸力或风压力定义,   风吸力为负,风压力为正   。而输入程序时,荷载方向与坐标正向一致为正。


结构布置

本工程长度为75m,按照门钢第4.2.2.2条规定,当无吊车时柱间支撑的间距宜取30~45m。因此本工程需要设3道柱间支撑,支撑分别设在端跨及较为中间的跨。 
同时规范第4.2.2.3条规定, 当建筑物宽度大于 60m 时,在内柱列宜适当增加柱间支撑。本项目跨度为66m >60m,按规定应在B,C轴增设柱间支撑。但由于本项目客户由于工艺使用要求,不允许内部设柱间支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会经常碰到)。需要提醒设计者注意的是,在   支撑跨度较大   的情况下,设计者需要对   屋面及柱间支撑   的受力进行严格的   有限元分析   ,屋面支撑及柱间支撑当有必要时需采用   双圆钢、角钢甚至圆管   。有些设计者,不管受力如何,一律用圆钢做屋面或柱间支撑,圆钢的规格通常被经验的取为16~27mm的直径,这种做法很危险。
本工程通过计算发现在靠近端部的屋面圆钢支撑需采用双圆钢(2φ24),柱间支撑也需要采用2φ24的双圆钢支撑,本项目的支撑方案见图3-32。
 

建立计算模型

由于本工程无行车,故柱脚可选用铰接,中柱可采用摇摆柱,计算简图及单元节点划分参见下图。
 

内力计算和计算结果查看

根据STS计算结果,现将节点的控制内力列表如下:
 
说明:1.表中弯矩单位为KN·m,对于梁上部受拉为“+”,下部受拉为“-”,轴力及剪力单位为KN,轴力“+”为拉,“-” 为压,剪力“+”为逆时针,“-”为顺时针;
2.在计算柱脚时,Qmax最不利组合应该是剪力较大,且轴力较小的情况;
同时,STS还提供了图形查阅功能,通过后处理菜单,可以方便查到弯矩、剪力及轴力的数值,图3-34,35,36即为分别为弯矩,轴力及剪力的包络图,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工程师可以方便的检查构件的内力情况,可以对计算的结果进行。
 

设计结果查看、分析和调整

STS具有先进的后处理系统,能够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对梁柱构件进行强度、稳定及变形检验,相关的检验结果见下图。
 
钢结构应力比图说明:
1. 柱左:作用弯矩与考虑屈曲后强度抗弯承载力比值;
2. 右上:平面内稳定应力比(对应长细比);
3. 右下:平面外稳定应力比(对应长细比);
4. 梁上:作用弯矩与考虑屈曲后强度抗弯承载力比值;
5. 左下:平面内稳定应力比;
6. 右下:平面外稳定应力比。
 

结构、构件和连接设计

STS可以根据计算的内力,对节点进行计算。这里为了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节点设计,对典型的节点进行计算。 
节点1计算,根据表3-7,取弯矩最大的组合进行截面设计。对应的内力设计值为:Mmax=-294.44KN·m,N=-80.57KN,Q=53.44KN。
首先按照构造要求,对螺栓进行布置,见图3-41。



施工图设计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23 万条内容 · 39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广州大学周云教授:消能减震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应用

针对在减震技术的选择,提出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用减震目的是使生命不受伤害!使建筑性能更好、更安全!要依据不同的设防目标,采用消能减震,从而实现“美好理想”。 隔震建筑与消能建筑哪个好?这个问题并不是“非白即黑”,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建筑类型、建筑体型、建筑高度、结构体系、结构类型、设计水平、施工水平、经费预算等影响因素。 结构中安装消能器后,不改变主体结构的竖向受力体系,改变了结构的抗横向 (侧向)受力体系。不应是在现有结构中简单的增加阻尼器形成消能减震结构!应该主动的设计消能减震结构!并强调了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设计理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