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牵头方和主体建设单位。项目始建于1890年,位于济南市历下古城保护区,同时作为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与教学医院,原有的规划布局早已无法满足当下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多重需求。基于这一背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于2020年启动设计。项目涵盖了急诊急救、内科诊疗、影像中心、科研教学及医学实验室等功能,是实现医、教、研融合的医学综合体,总床位数为800张。建筑呈双塔式布局,其中北塔是行政、科研区;南塔作为治疗病区;裙房为示范教学、食堂、急诊急救、影像、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等;地下室为车库及附属设备用房。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教、研的融合发展,成为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样板。项目建设用地紧张且地形复杂,容积率高、密度高,同时涉及医院改扩建工程,集多重复杂性与矛盾性于一体。因此,如何通过设计缝补大型医院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断层,建立友好、和谐的城市界面,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这个庞大的医疗综合体融入城市公共生活,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与挑战。设计团队始终坚持一个设计目标:创造一个与城市共生,且开放、高效、体现人文关怀的医院。
院城:共生与平衡
该项目用地形状近似一个有缺口的三角形,南侧紧邻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北侧靠近趵突泉公园和泉城广场,是济南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空间节点。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3,800 ㎡,南、北两侧用地的高差约为6 m,建筑限高60 m。另外,项目处于趵突泉泉域汇集区,地下开挖深度受限。在高容积率、低限高、低限深的情况下,本项目通过层层逻辑推导,因地制宜,采用流线型三角形双塔楼布局策略,在双塔之间形成视线通廊,巧妙地避免其对老住院楼造成视线干扰。流线型裙房造型灵动流畅、简洁而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水平延展性,形成独特的城市街角形象。首层局部架空,营造出亲和、自然的空间序列,使区域内的街区关系更加自然和谐,有效缓解近人尺度的压迫感。项目实现了医疗功能与城市关系的平衡。
功能:救治与效率
急诊综合楼是集院前急救、院中抢救、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病房于一体的区域性急救中心。急诊急救楼紧邻文化西路,便于救护车通过急救专用入口直接抵达,屋顶设直升机停机坪,垂直串联急救中心、抢救室、手术中心、ICU等科室,保障陆空救援一体化,从而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不同以往的“共享式介入诊疗中心”理念,介入中心设计通过打造集约式中央岛控制室,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室分列两侧,确保医护人员在中控室就可以看到所有导管室内手术的情况。医护人员可以在此共同讨论和相互支援,确保患者安全。该设计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真正做到了共享、集约、高效。住院部位于医技裙房上部,内设上下直达的医梯,使护理单元与医技板块、急诊板块紧密联系。住院部可高效直达影像中心、手术区等医技区,相关功能间距离更短、效率更高、整体性更强。双护理单元的设置使病区可相对独立,也可共享人力、设备资源,满足按病种设置病房的要求。医梯集中布置,可提高空间使用率。
流通:秩序与融合
项目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创造了一个双首层的到达体系。急诊急救广场位于场地较高的文化西路一侧,面向城市主干道,识别度高,交通便利。在场地较低的趵突泉南路一侧,项目结合建筑造型,内凹形成港湾式出租车落客接驳区,有序地组织、引导车流,不仅为医护人员、患者、访客等使用者创造了无风雨的接驳环境,还为即停即走的车辆提供了缓冲空间,缓解周边城市交通压力。设计沿承“城市客厅”的理念,“城市客厅”作为本项目的流通中枢,平层连接接驳区,南、北向串联各部分功能区域,并通过延伸多个空中连廊的方式,与老院区门诊综合楼、妇儿楼、肿瘤中心等建筑无缝衔接,确保新、老院区医疗功能的紧密联系。老院区的广智院建筑群、南关教堂、图书馆等区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其中空中连廊在某种程度上重新赋能了这一院区的文化空间。
疗愈:空气与阳光
方案建立了一个垂直生态体系,为医患创造多向度的疗愈空间。南、北双塔之间形成的阳光花园,以及塔内部的两个景观庭院,提高了患者和医护视野范围的绿视率,在医护人员舒缓压力及患者康复身体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全方位提升医院的空间品质与人文关怀。流线型三角形标准平面最大限度利用朝向,其中:南塔标准病区沿三角形外侧朝南向和东北向布置病房,沿着三角形内侧(庭院)布置医护人员的办公室,保证患者、陪护人员、医护人员等人群在就医、陪护、工作时均能享受到自然采光,拥有开阔的视野,并获得积极的空间使用体验;北塔科教区每层均设置共享交流厅,为科研人员提供休憩活动场所,有效促进医院科研技术的发展。
结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以低矮谦逊的姿态(犹如两个山谷),创造出一个治愈花园。未来,随着城市更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其医疗综合体的内部必将经历灵活、动态的改建过程。新建的急诊综合楼将在满足医疗需求的基础上,以开放、和谐的姿态融入城市公共生活。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负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6层平面图、11层平面图
△剖面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东南大学游泳馆设计概念游泳馆位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东门附近,在九龙湖体育馆的北侧,也是东南大学史上第一座室内游泳场馆。考虑到九龙湖校区比较空旷,体育建筑又往往体量和尺度巨大,所以设计采用连续的圆拱将本体化整为零,以此消解体量的疏离感。建筑的弧形像花朵一样,用7个重复的形式编织在一起,是它看起来很活泼。此外,这个建筑没有实质性的“屋顶”,它的屋面和墙面作为一个整体。游泳馆的内部空间由多个曲面形成了空间的节奏感,流动的水、运动的人与静态的建筑,混凝土的灰色与水面的蓝色,百叶折射下的阳光与建筑几何形成的阴影,这些对比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场所感。混凝土浇筑的拱状结构符合力学上的需求,立面采用了大面积玻璃落地,建筑内外的人的行为和视线形成了交互。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牵头方和主体建设单位。项目始建于1890年,位于济南市历下古城保护区,同时作为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与教学医院,原有的规划布局早已无法满足当下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多重需求。基于这一背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于2020年启动设计。项目涵盖了急诊急救、内科诊疗、影像中心、科研教学及医学实验室等功能,是实现医、教、研融合的医学综合体,总床位数为800张。建筑呈双塔式布局,其中北塔是行政、科研区;南塔作为治疗病区;裙房为示范教学、食堂、急诊急救、影像、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等;地下室为车库及附属设备用房。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教、研的融合发展,成为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样板。项目建设用地紧张且地形复杂,容积率高、密度高,同时涉及医院改扩建工程,集多重复杂性与矛盾性于一体。因此,如何通过设计缝补大型医院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断层,建立友好、和谐的城市界面,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这个庞大的医疗综合体融入城市公共生活,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与挑战。设计团队始终坚持一个设计目标:创造一个与城市共生,且开放、高效、体现人文关怀的医院。
回复 举报
很好的案例,学习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设计理念,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