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大连三十七相

大连三十七相

发布于:2023-07-03 14:17:0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大连三十七相是由UUA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合伙人李泳征和管理合伙人李其郅共同主持完 成的项目。 历经两年的设计建造,项目的建筑、室内和景观终于完工。 该项目位于大连市老城核心区,由一座废弃工厂改造而成。 建筑设计由大连市标志性地域特征——山与海展开,塑造了一座充满视觉想象的综合性文创园,为大连市的更新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位于旧城中的大连三十七相  
1 历史: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记忆    

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又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着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旗帜,大连市现存大量的工业遗产,如何避免粗放式的“大拆大建”,通过恰当的保护和再利用,赋予老工业园区新的功能,成为行业亟待探索的方向。大连三十七相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启了城市更新实践。


改造前后对比

大连三十七相位于大连市西岗区长红街37号。原有厂房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了大连无线电厂、辽无二厂、昀华科技等多次功能转变,承载了50年的风霜洗礼,留下了一座占地面积约4 000 ㎡的、在护坡坎台地上的废弃厂区。建筑位于半山之间,北望海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印记。

场地俯视    

2 新生:东北城市更新的新范式

李泳征这样形容他对场地的第一感受:“沿市井小街爬坡而上,数个转弯之后,豁然望见高耸的台地之上矗立着一座宽阔的建筑,不由联想到雅典卫城之上的帕特农神庙。因此,探究建筑形象与城市精神的契合就成为本项目的设计原点。”项目基地背靠烈士山,北望大连湾,毗邻大连市人民政府,处于大连市老城的核心区,场地周围散布着同样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旧社区,其已成为当地居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因此,新的建筑形象既要与周围居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要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区域性地标,以“针灸”的方式激活老社区的活力。

建筑位于半山之间    

大连三十七相引入叙事性的符号承接历史与未来,采用“精致、轻介入”的手法使新、旧建筑形成反差,通过塑造文化的生命力带动商业的持续性发展。设计团队在山海之城打造了一座兼具精神性与务实性的“城市灯塔”,并使其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城市更新的一种新范式。

沿长红街的外景

3 策略:新、旧秩序的统一

大连三十七相的设计策略立足于场地现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取得平衡,利用多层次的情绪感知和综合性的逻辑判断为项目改造赋能。设计团队希望将这座旧工厂更新为城市的区域性地标,并使其容纳复合的业态,最终成为一个开放、有活力的城市节点。


    城市的区域性地标    

大连三十七相厂区主建筑(以下简称“主厂房”)为一座长方体的工业厂房,采用规整的6 m×9 m结构轴网,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单调乏味的工业建筑形象,与文化创意产业所要呈现的活跃感相矛盾。 那么如何创造出改造前、后的连续性,同时又把建筑从原本单调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更加自由浪漫的形式,是设计团队思考的重点。


新、旧秩序的统一

改造策略的第一步是建构新立面网格。 设计团队根据业主最新的功能业态需求,在原本两层高的主厂房中分别植入夹层,形成4层楼板。 依据楼板、屋顶及女儿墙的建筑标高,设置立面网格的水平线。 与此同时,立面网格的垂直线的间隔为1.2 m,既符合常规建材的规格,又与建筑的轴网形成倍数关系。 基于这套立面网格,主厂房建筑原有墙体的门窗洞口被重新划分,以适应新的建筑空间布局。 原墙体之外新幕墙系统的龙骨布局和面板分格是由这套立面网格衍生而来的。 通过梳理原有建筑结构蕴含的秩序性,设计团队构建出一套叠合于旧有秩序的新立面网格体系。 这种新、旧之间的派生关系,不仅在建构层面上使新的幕墙系统贴合于旧有秩序,而且暗示了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

“波浪”交汇于建筑东南角    

改造策略的第二步是构成立面体块。 设计团队基于立面网格,引入白色穿孔铝板和套窗这两种体块组团,并将其排布成随机交错的形态,使建筑原本单调的长立面展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幻及材质特点,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立面体块构成形成的丰富光影

4 符号:山海之间的波动

建筑形象的灵感源自设计团队对大连城市精神的探究。山地、丘陵、半岛、海洋——独特的地理资源及城市形态,造就了大连山海之城的城市形象。设计团队对建筑改造的第一设计灵感就源于这座城市的地理特征。UUA建筑师事务所基于建筑现有体量,从海浪与风帆的形式中提取设计语言,并通过理性的加工和表达,使建筑形象与城市精神充分契合,构建起建筑与人情感交流的桥梁,赋予建筑新的视觉想象。


波浪般的白色穿孔铝板组团

作为幕墙中最为重要和显著的元素,白色穿孔铝板组团被设计成起翘的形态,铝板的冲孔率随着起翘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变小,最终过渡到实面铝板。这种形态的组合使人联想到波浪的涌动,抑或层叠的风帆。在起翘铝板的侧面,设计采用条纹渐变的彩釉玻璃,展现出更为细腻的层次感。在建筑东南角,两个方向的“波浪”由此交汇,形成建筑的制高点与视觉核心。

海浪与风帆的抽象表达

5 业态:基于复合业态的空间重构

复合业态是保证园区活力的重要前提,每一种业态适合不同的目标人群,通过合理地配置和共享资源,使不同业态互为导流,获得合力效应。改造后的大连三十七相包含办公室、收音机博物馆、咖啡馆、文创书店、报告厅、茶室、时装店、艺术教育、饭店等组合业态空间,强调“融合性空间”这一主题。

充满活力的城市节点

茶室

时装店    

设计团队认为室内空间的设计语言首先要呼应建筑的独特形式,同时各个业态空间也应具备统一的形式逻辑。通过隐喻的设计手法,设计团队最终提炼并发展出一种专属于大连三十七相的形式语言——“波动”。在室内空间中,墙体、家具和天花大量采用起伏的“波浪”形式,并通过彼此渗透打破功能分区的界限,营造出一连串如流水般的动感空间。


咖啡馆

颜色运用是表达设计主题和空间个性的重要手法。设计团队为每个空间挑选了专属的搭配色彩,使其实现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不同的空间体验。例如:收音机博物馆采用深蓝色,营造出一种类似无线电波的深邃氛围,使参观者自然地沉浸到观展的情绪中;文创书店采用绿色,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文化与艺术的活力;咖啡馆则采用俄式建筑的砖红色,呼应大连这座城市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


收音机博物馆

文创书店


6 景观:打造宜人的驻留场所

大连三十七相园区内包含中央庭院、北庭院和屋顶花园三部分景观,采取从公共到私用的层级过渡形式。中央庭院被建筑群和护坡坎围绕,形成类似于传统街道的舒适比例,是整个园区的公共交通核心;北庭院形态狭长,是底层店铺的户外延展空间,具有半私密属性;屋顶花园视野开阔,设有运动场与户外休闲聚会区,可为私人提供定制的专属活动空间。由屋顶花园北望,密集错落的老城肌理、高耸时尚的新城天际线,以及楼群缝隙间依稀可见的海湾与远山,以一种近乎隐喻的方式映衬了大连三十七相与历史、当代和自然的融合。


街道尺度的中央庭院

狭长的北庭院

屋顶花园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墙身剖面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大连三十七相

业  主  |  大连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  辽宁省大连市

建筑设计  |  UUA建筑师事务所

室内设计  |  UUA建筑师事务所

施工图单位  | 大连松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  |  4 000 ㎡

建筑面积  |  5 300 ㎡

结构形式  |  混凝土+穿孔铝板幕墙

主要建材  |  白色穿孔铝板

建筑层数  |  4层

设计总负责  |  李泳征,李其郅

建筑专业  |  邓亮,贺文博,姜腾,马兴华,方泓博,吕延锋,陈寰宇,张家欣,金雨心

结构专业  |  上海华艺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设备专业  |  大连路灯设计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时间  |  2020年12月

建成时间  |  2022年9月

图纸版权  |  UUA建筑师事务所

摄  影  |  金伟琦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xitaihou
    xitaihou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23-08-07 09:55: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qianlo
    qianlo 板凳

    有参考价值,谢谢楼主资料分享

    2023-08-02 10:37: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小学建筑设计:奥地利 · 维也纳 School Campus DOS

该校园可容纳 1100 名儿童,包括 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以及音乐机构 。每两层都设有宽敞的露台,直接与带有大窗户的教室和娱乐空间相连。退台阶梯式的南立面与底层的长廊和室外游乐场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景观设计。相比之下,北立面的窗户较小,避免了沿场地北侧运行铁路线的噪音。建筑师将三个体育馆与铁路平行设置,并在南入口大厅和长廊周围为儿童和邻里社区创造了一个安全安静的区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