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阶段上看:
⑴汉代开始,单体建筑渐入成熟,斗栱已经普遍使用,抬梁式、穿斗式构架已经运用,但大体量建筑常借助高台来体现其宏伟性。
⑵唐代木构建筑开始真正单体木构发展方向
⑶经过宋元明清木构已发展为成熟的体系
2.类型上看:
⑴中国的木构建筑一直延续两条路径(以北方为代表的抬梁式的官式建筑,以及各种民间建筑,如穿斗式,干阑井干等建筑),根据各自的建筑类型,对空间的要求及地理条件采用不同类型做法,逐渐传承形成各自的文脉,且无论官式还是民间,木构建筑都是一种框架形式,可以做到"墙倒而屋不塌" ( 中 国古代单体建筑有“墙倒而屋不塌”的特点,说明了其框架结构特性)
3.从梁架结构上看: 以抬梁式殿堂型构架为例
⑴单体建筑主要分为柱网(承重)、铺作层(传力)、屋架层(传力),还可以加上屋顶这几个层次组成,各个层次明确,受力合理,唐代殿堂型构架、殿阁型构架已经成熟,但做法复杂。
⑵到了清代,厅堂型构架得到很大发展,取代殿堂型构架,更是进一步进行了简化,斗拱小,多用短柱,多用更为经济的厅堂型构架。从梁架结构上也体现出木构建筑的是一种成熟的体系。
4.平面:
平面划分以间为单位,平面轮廓和结构布置明确,使得设计和施工方便。
5.营造制度:
⑴自周至清,建筑营造都由专门的人(工官)负责,唐代已经有"以材为祖"的制度
⑵到了宋清:“材分制”、“斗口制”,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两部制度书籍指导建筑营造
6.典型构件构造: 斗栱和榫卯(构造)
⑴是木构建筑的重要的结构构件,类似于当今的铰接件(或半刚接节点),但又是承重和传力的构件,遇到大的震动时,其独特的结构可以使建筑适应一定幅度的摆动
⑵如果是刚接,则可能会拉裂,因此,木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也体现其成熟方面
7.用料: 传统木结构用料讲究理性,如唐代没有去歪曲木材以求表面装饰,再如应县木塔为了塔的稳定性,多用小料少用大料等都也体现木构建筑体系的成熟。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4 万条内容 · 40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怎样校正沉降不均匀的厂房柱江苏某纺织服装厂布机车间主厂房,系11连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锯齿形单层厂房,厂房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托座柱上架设高度为1.4?m的薄壁箱形风道梁,在风道梁上安装三角锯齿形屋架,上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屋面板,槽板中设有保温防水材料,肋上铺设机制平瓦,柱下为钢筋混凝土杯形独立基础,地基采用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车间总面积为9?72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