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初探

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初探

发布于:2023-06-26 10:41:26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1      
摘要    
     

喀斯特坡地表层岩溶带发育,入渗强烈,产流机制与非喀斯特坡地有较大差异,为提高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模型预测准确性,以贵州省普定县陈旗小流域6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为观测对象,分析 2007—2010年、2015—2019年2期泥沙和地表径流数据,了解产流产沙规律,并利用降雨侵蚀力偏差法计算各小区侵蚀性降雨量。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率与喀斯特坡地地表产流产沙量呈负相关,高植被覆盖下,暴雨和极端暴雨是造成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事件;(2)植被恢复十余年随着覆盖度的提高, 年均土壤流失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多小于10 t/km 2 ;(3)喀斯特坡地裂隙发育,地下漏失严重,土壤量少且不易被侵蚀,除少数极端暴雨外,多数降雨不产流不产沙,因此建议将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量阈值定为50 mm,该阈值显著高于非喀斯特地区。

     
2      
材料与方法    
01      

     
研究区概况      

陈旗小流域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后寨河流域内,是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山地小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 400 mm,降雨集中在5—11月。下伏基岩为中三叠统关岭组灰岩和泥灰岩,土壤分布不连续,以黑色石灰土为主。为探明喀斯特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在小流域内喀斯特山地上选取6种西南岩溶坡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建立径流小区,分别是火烧恢复灌草地 [burned area (recover),BAR]、火烧迹地 (burned area,BAU)、幼林地(young forestland,YFL)、坡耕地(cropland,CL)、稀疏灌丛(pastureland,PL)和复合植被地(combination vegetation land,CVL)。

该径流小区于2007年建立,2010年后径流场停止扰动,坡耕地退耕种植梨经济林,其他小区自然恢复成为灌草、灌丛、次生林等,幼林地和复合植被地植被状况以及径流泥沙情况均可由其他小区代表,因此2010年后只监测4个径流场,因此使用2007—2010年、2015—2019年2期观测数据用于研究。2007— 2010年,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岩石出露,石漠化发育程度高;2015— 2019年径流场坡度、样地面积不变,而基岩出露率和群落盖度变化见表1和表2。

02      

     
研究方法      

在降雨事件中总存在发生侵蚀的小雨和不发生侵蚀的大雨,误选不可避免。因此,使用降雨侵蚀力偏差系数( R cv )来表示因误选造成的降雨侵蚀力计算误差。

拟定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是否合理,可以由错选度( CE )、剔除率( SF )、损失率( EL )3个指标来衡量。分别反映对侵蚀性降雨的区分能力、可减少的工作量、对侵蚀性降雨侵蚀力计算精度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01      

     
喀斯特坡地地表产流产沙变化      

由表3可知,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均较小,特别是地表径流系数均低于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喀斯特坡地产流特征不同,在2期结果中稀疏灌丛地的径流量、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值均最大,这与其裸岩比和植被类型有一定关系。但总体第2期年均地表径流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地表径流量<10 mm,其中稀疏灌丛地下降最为明显,由24.147 mm下降至8.143 mm;土壤流失量整体也呈下降趋势,火烧迹地和稀疏灌丛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6.093,27.354 t/km 2 ;火烧迹地和坡耕地随着干预停止且植被恢复,年均地表径流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小区基本持平不变,均小于3%。

由表4可知,短时高强降雨类型产流产沙的频数占比最高,中等降雨次之,长时低强类占比最少。第1期产沙频数占比趋势为中等>短时高强>暴雨>长时低强>极端暴雨;第2期趋势为暴雨>短时高强>极端暴雨>中等>长时低强。很明显,2015—2019年产生水土流失的暴雨和极端暴雨占比大,占总有效降雨的55%,而2007—2010年期间仅占23%,这与毕节石桥小流域产流量、产沙量与大雨和暴雨有显著性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植被恢复后雨量少、降雨强度小的事件不易产生水土流失,雨量雨强与产沙量呈正相关。

02      

     
次降雨量与地表径流系数的关系      

由图1可知,陈旗小流域喀斯特石灰岩坡地地表径流系数极低,2007—2010年火烧灌草地地表径流系数均未超过1.2%,坡耕地和火烧迹地普遍<2%,稀疏灌丛地当降雨量>60 mm,次降雨地表径流系数才提高,可达15%。2015—2019年火烧迹地小区地表径流系数全部低于5%,火烧迹地、坡耕地和稀疏灌丛小区低于5%的降雨分别占96.2%,92.3%和77.0%。

03      

     
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      

     

由表5可知,2007—2010年的裸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分别为49.4, 49.4,52.2,48.0 mm,此阶段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总体为50.0 mm。全部径流小区的偏差系数低于1%,损失率低于25%,错选率低于30%,剔除率达到90%。稀疏灌丛、坡耕地侵蚀性标准的损失率极低,表明在这个降雨量下至少有90%侵蚀事件被覆盖,结果准确性高。研究结果显示,4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侵蚀性降雨阈值的大小为,稀疏灌丛地>坡耕地>火烧恢复灌草地=火烧迹地,与不同土地利用小区产流产沙特征基本一致。

4      
讨论    
     

(1)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阈值影响因素

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量(50 mm)远大于非喀斯特地区。表6汇总部分地区侵蚀性降雨标准,紫色顺坡农耕地11.3 mm、北京18.9 mm、皖南13.6 mm、贵州黄壤15 mm,以及常用标准12.7 mm。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的主要区别在于地质背景,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规律不同于非喀斯特区:(1)喀斯特坡地的土壤和碳酸盐岩直接接触,石灰岩颗粒间的孔隙小,质地紧密,孔隙不透水,发育大量构造裂隙,水沿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坡面土壤侵蚀以地下漏蚀为主,可以占到75%以上,一部分土壤充填岩石裂隙,另一部分细颗粒随入渗流进入地下河,最后出露或流入地表河;(2)喀斯特坡地以蓄满产流为主,地表径流作为土壤颗粒移动的主要载体,其量少,对土壤的携带少、冲蚀性弱,加之坡地上发育有溶沟、溶槽,其中的土壤被入渗径流带入表层岩溶带或者蠕滑充填到表层岩溶带的孔隙中,不易侵蚀;(3)石灰岩坡地土层浅薄,不连续,难以覆盖全部坡地,例如稀疏灌丛小区,裸岩比例50%,基岩出露率大,石漠化现象严重,表层土壤越薄,出现少有或无土可流的情况。非喀斯特区没有类似“筛孔”一样的下垫面,所以土壤遇见降水产生面蚀、沟蚀等,同样的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区产出的地表泥沙比非喀斯特区量少,因此,侵蚀性降雨阈值较高。

     
05      
结论    
     

(1)人为干扰停止后,植被覆盖度提高,暴雨和极端暴雨是造成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雨型;

(2)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低,小于5%,随植被盖度的提高,年均土壤流失量呈下降趋势,且其值较低,多小于10 t/km 2

(3)降雨类型划分和侵蚀性降雨阈值中高剔除率说明喀斯特地区全年只有少数几场降雨产生大量水土流失;

(4)喀斯特坡地降雨沿裂隙迅速入渗,溶沟溶槽发育,土壤易充填孔隙,不易被侵蚀,因此侵蚀性降雨阈值(50 mm)总体高于非喀斯特地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闸,你了解多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