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Object]
? 存在建筑
沿着成都市中轴线上的交通大动脉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就是被湿地环绕、林盘点缀的天府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天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一直将生态价值放在重要位置。
▲建筑外观 ? 存在建筑
▲鸟瞰 ? 存在建筑
雁栖湿地位于天府文创城中心位置,也是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理念的窗口。田园、浅丘、林地、河道在这片土地静静生长。“雁之羽”天府文创城规划展示厅轻巧坐落在湿地山头之上,宛若在原生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一般,将成为天府新区的鲜明标识。
▲场地位置 ? AND Studio
雁栖于山林
建筑选址于雁栖湿地的高点,概念取义大雁南飞栖于山头。纤细的屋面檐口斜向上生长、向外突出,结合弯折的屋顶造型,仿佛在山林绿意之中“正展开双翅的大雁”,寄语天府数字文创城起势腾飞,更传达出“自然生长之城”和“诗意栖居之城”的公园城市表达新范式。
? 存在建筑
▲概念图 ? AND Studio
主创建筑师王宁说:“如果是一个通透的玻璃盒子,从远处看是没有存在感的,高度的玻璃反光在农田里也非常不和谐。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创造一个‘虚’的形式,就像鸟的羽毛,可以呼吸,阳光和视线都能穿越它。”
▲建筑远景 ? 存在建筑
▲鸟瞰 ? 存在建筑
建筑底层采取架空柱廊的形式,屋檐向外挑出,可以在漫步其下。远观建筑主体仿佛“立”于高处,深远的挑檐“展翅欲飞”,近看建筑主体退隐山林。从功能上来讲,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展示馆,也是这片城市新区发展的见证者。
▲从田间看建筑 ? 存在建筑
▲深远的挑檐“展翅欲飞” ? 存在建筑
与自然共生
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的隐框玻璃肋幕墙,将室外雁栖田园湿地“借景入馆”,同时将公园场景延伸至室内,消解建筑与自然的边界,营造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意境。
▲透过玻璃幕墙望向室外景色 ? 天府文创城
室内的中庭采用了天井的形式,“引光入馆”,将自然光线“借”入室内,配合一层室内竹林景观的设计,“借景入室”,让人身在建筑中也可以感受到周围与之共存的自然环境。
▲室内空间 ? 存在建筑
▲中庭 ? 存在建筑
从二层的观景平台远眺,大片的绿植、湖泊尽收眼底。屋面的铝板材质与特色的竹钢材料结合,在光影之下营造出独特的韵味。
▲二层观景平台 ? 存在建筑
可部分上人的屋顶是视线极佳之处,一览天府数字文创城整个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全景。而在天府大道上回望,在掩映的湿地景观中是自由而轻盈的曲面屋顶,仿佛栖息的雁羽。
▲施工中从屋顶向外看 ? AND Studio
▲挑檐下空间 ? 存在建筑
▲挑檐 ? 存在建筑
在地性表达
屋顶的吊顶装饰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建造的角度出发,依托川蜀的竹文化,选定竹这种传统材料,经过新型工艺形成竹钢材质。通过单元模数化的竹钢十字构件相互之间榫卯和栓接,形成层层叠叠、模糊的木构空间。
▲铝板屋顶与竹钢构件 ? 存在建筑
▲竹钢近景 ? 存在建筑
设计师尝试以现代的建筑语言和建造技术,去转译并延续中国传统建筑的质朴自然。既要保证在近景处充满细节,也要在天府大道的主轴线处完美的展现出来光影和轻盈感。同时还要考虑建造的经济性。在不断对结构的连接方式和整体建筑美学效果进行深化后,共采用20根立柱和约30000个挂件以交叉咬合链接的方式完成最终效果。
▲链接方式 ? AND Studio
▲链接结构分析图 ? AND Studio
远看似雁羽般轻盈消隐,近看又不失羽翼的细节。设计团队在川西平原上,探索了一种轻建造的新模式。王宁说:“我觉得特别符合成都人的生活:轻松,在地,丰富多彩又非一成不变。”
▲夕阳鸟瞰 ? 存在建筑
▲夜景 ? 存在建筑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AND Studio
▲一层平面 ? AND Studio
▲二层平面 ? AND Studio
▲立面图1 ? AND Studio
▲立面图2 ? AND Studio
▲剖面图 ? AND Studio
▲轴测图 ? AND Studio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装设计
返回版块8.02 万条内容 · 205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