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一种理想的目标状态,从宏观层面讲,就是提升大城市治理能力水平,从微观楼宇层面讲就是建筑生命周期内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降本增效。
对于满足平台三维视距范围使用需求上,市面大部分引擎在超大模型加载的技术边界已经满足,比如按局部建筑对象或专题数据查看,查看是一次性的并且只展示局部内容,数据来源也是部分关键的并非全部调取,这类功能点为主的应用场景下,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消隐无需加载的数据。
不同行业涉及智能化系统、品牌厂商、产品型号差异大,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根据预算和使用要求,对外向用户提供智能化子模块产品选型咨询服务,推荐供应商以确保智能化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和数据集成的目标,对内后续为物联网平台数据接入准备、应用平台模块功能、业务流程提供指导意见。
通常引擎技术可选方案较多,但是采购者是集成开发商,付费意愿的强烈程度与引擎技术提供方的市场策略、项目规模体量大小、项目自身保密性质直接相关。
若引擎仅有3D可视化应用,缺乏更丰富的深层次分析应用接口,无法满足需求,客户望而却步干脆保守选择传统二维也极有可能,对客户而言,智慧、智能价值所在不止于3D可视化。
3D引擎是应用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基础,付费方式按公有云或私有云方式,通常是绑定式销售,所以从流程上引擎供应商是集成开发商的下游单位,面对一类有相同需求特征的项目,集成商必定一切从实际出发,需要侧重地理的选择GIS类引擎、侧重BIM建造数据的融合选择工程类引擎、侧重效果选择游戏特效引擎。
唯有这样,才能使得下游供应商相对集中,硬件合作、协议对接也形成互利机制,可以保证在短期内高效率解析数据,同时也能将厂商品牌型号设备的解析协议形成长效积累,当然选择这类项目方向的原因也是出于公司近年来稳步增长的数字化咨询业务趋势考虑。
站在客户角度,当有建设运维平台意向时自己需求边界是模糊的,通常都希望承建方已经具备大量同类项目和相似功能需求的服务经验,特别是招标中要求提供案例录屏,以此来避免自己被当作实验品,因此图形引擎不是拿运维业务的主要因素,决定性因素还是业务应用研究开发能力。
所以从可视化角度用长远眼光看图形引擎技术,随着城市级CIM平台建设推进,必定吸引更多国产软件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研究高性能图形引擎技术。
AI技术在安防监控、智能会议室应用比较成熟,就视频监控设备而言,一个同厂家的具备算法应用和不备算法应用的摄像机在价格上会有十倍差别,因此AI应用引入能实际降低设备成本。运维平台引入AI技术对全域数据学习,辅助决策分析,形成预测、预防、预警、报警联动规则。
综上,运维项目实际上考验的是一个团队的跨界聚合能力,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地过程就是一个针对专门场景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而服务过的客户或者项目在维护期内依赖性强,即被深度捆绑,在一定程度上履约就能形成封闭的竞争壁垒。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享好文 | 碰撞检查并不是BIM的目的不知大家感觉到没有?中国很多行业都有一种惯性思维:只要是国外的就好,习惯了拿来主义。 比如前几年兴起的BIM,各种峰会论坛、培训吹得神乎其技,玩得不亦乐乎,什么协同管理、行业生态。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正向设计还停留在概念上,BIM成了强制翻模,不仅增加了设计师工作量,BIM对工程的实际作用几乎没有,无外乎有个三维动画展现,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BIM实际上几个作用,第一个是给甲方看的,甲方决策层领导不是专业人员,通过BIM可以规避专业问题导致的沟通错误,例如图纸被甲方大领导Pass掉,很多原因是甲方领导没看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学习了实施BIM运维项目需具备七个方面的技术能力!多谢了。
回复 举报
实施BIM运维项目需具备七个方面的技术能力!,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