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装配式规范 \ 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造!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造!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发布于:2023-06-20 13:51:20 来自: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规范 [复制转发]

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稳步推进我省“无废城市”建设,根据《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推动贵阳市、安顺市开展“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其他市(州)及有条件的县级行政区积极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及“无废细胞”建设,形成贵阳市、安顺市率先突破,其他城市梯级推进的“无废城市”集群,为“十五五”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科学指导“无废城市”建设

1.坚持统筹谋划,协同一体推进。科学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吸纳省内“十四五”相关规划、行动方案等关于固体废物管理内容作为主要任务,强化统筹谋划理念,一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培育“无废细胞”,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各地创建“无废园区、无废医院、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乡镇”等“无废细胞”,全面提升公众参与度、认知度和满意度,厚植全民“无废理念”,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二)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难点、堵点,开展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综合利用路径,加快形成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依托贵州大数据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

2.推动工业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鼓励产废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固废处理工艺,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品质,降低综合利用难度。

3.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按元素价值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井下充填、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实施一批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三)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1.推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加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力度,推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研究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

2.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集成推广“畜—粪(肥)—果(蔬)”“稻鱼鸭”等模式。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抓手,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按照“前端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

(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垃圾“三化”水平

1.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以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引领,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可回收性。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避免过度包装,可采取押金、以旧换新等措施加强产品包装回收处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的要求。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可循环化,减少邮政快递寄件二次包装。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开展“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提倡节约文明用餐,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

2.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式。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加强收集站(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设施,加大运输环节监管力度,防止运输过程“抛、滴、漏”,杜绝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30户以上自然村寨为单位,集中解决收集站点布置缺漏、重复布置、破损严重等问题,按照《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规范合理配置收集站点。

3.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各市(州)按照处理能力与服务范围内垃圾清运量相匹配、选址点位与服务范围内垃圾运输距离经济合理等原则,鼓励采用共建共享方式,积极推动《贵州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20-2030年)》实施。明确飞灰处置途径,以市(州)为单位结合服务范围、运距等因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保障飞灰安全处置。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结合当地厨余垃圾特征和收集情况合理选择处理工艺,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处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采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统筹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收运处置一体化,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提升厨余垃圾处理水平。构建有害垃圾“收、运、处”体系,确保有害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置。

4.加强分类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加强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和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应用,加大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依托优质再生资源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点,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延长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实现应收尽收、再生利用。

(五)聚焦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加快推进资源化利用建材应用。在建设工程中推广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材料的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普通混凝土制品及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推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重点区域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以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中心城区和贵安新区直管区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积极推进地区,其他区域为鼓励推进地区。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积极培育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项目。

3.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工程应用。加大绿色建材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带动本地建材企业按绿色建材要求转型升级,引导绿色建材评价向绿色建材认证转变,积极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建材认证,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六)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开展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落实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优先支持铅蓄电池、矿物油等生产企业依托销售网点回收其产品使用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强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规范化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环境监管。推进危险废物处理全过程溯源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2.强化危险废物处置和风险防范。依法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化规模化布局,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产能与本省需求相匹配。加快补齐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能力和水平提升,支持大型企业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实行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逐步淘汰工艺落后、规模小、能耗和环境风险安全隐患较大的企业。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提升重大疫情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有序推进水泥窑、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

(七)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完善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深化固体废物分类分级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2.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梳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现行管理技术标准,结合《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3.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优化市场营商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

4.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高效监管格局和服务模式。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严厉打击利用进口“洋垃圾”加工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快开展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无废城市”梯队。贵阳市、安顺市按照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开展“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时期其他年度申报省级“无废城市”的,可由市(州)或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二)制定实施方案。申报省级“无废城市”的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本方案任务和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见附件),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报送省生态环境厅,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评审。

(三)组织开展实施。实施方案经评审通过后实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制定废物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落实见效,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四)开展总结评估。建设期间,相关城市对“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对各地“无废城市”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并适时总结各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加强推广应用。

(五)核查与命名。相关城市组织实施建设后,对照通过评审后实施方案的建设指标自查,已基本达到建设目标的,可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核查命名申请。省生态环境厅在收到核查命名申请后,组织省级核查,通过省级核查的相关城市,省生态环境厅按程序审议通过后,命名为贵州省“无废城市”,有效期3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构建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切实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力度,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相关城市根据“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大资金支持。省级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资金统筹,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力度。建设“无废城市”的城市要完善政策体系,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将“无废城市”建设相关资金纳入政府预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三)强化技术支撑。积极引入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团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用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推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成果共享和转化。支持产废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重点突破源头减量、过程减害与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以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强化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辅助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快速掌握辖区内固废现状,为其监管决策、预警响应等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及“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资源,积极宣传“无废城市”理念与意义,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方式。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配式规范

返回版块

2524 条内容 · 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征集2024年装配式建筑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印发的《推动全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川建建发〔2022〕1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省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做好2024年装配式建筑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依据《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规则(试行)》要求,现面向协会会员单位征集2024年度装配式建筑相关省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