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县位于滇西边陲,怒江、枯柯河,勐波罗河,与之形成三水环抱之势,水资源丰富。然而,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施甸县却长期存在“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结构性缺水问题。当地供水不足、供水设施老化、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小水窖水,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为保障当地百姓饮水安全,解决当地供水问题,施甸县人民政府于2020年通过沪滇协作项目引入了由淼汇科技自主研发的自然能提水系统,开辟了施甸增补水量的新模式。
特别是施甸县何元乡的自然能提水项目,单级扬程达到了1150米,在保山市实施的3项自然能提水项目中扬程最高。整个项目设计在海拔980米处建1座取水坝,将水通过2400米的动力管道引到海拔为740米处的提水泵站,再通过动力转换,用提水管道把水提至海拔1800米处的上寨水库进行供水。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向何元乡7个行政村及55个自然村供水,解决了该地区共3029户1164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随后在施甸县太平镇等地成功实施的多个自然能提水项目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水”,从而全面消除了水窖供水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的制约。生活在施甸县大山深处的百姓,通过自然能提水系统将一股股清泉引入家中,将一亩亩农田滋润肥沃,大山里的人们也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机电设备
返回版块3.79 万条内容 · 9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基于无人机遥感最佳尺度的落叶林秋季物候监测摘要 研究温带落叶林物候学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和响应的关键领域。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近地表传感器对植被物候学进行了越来越细致的研究。然而,目前关于无人机衍生指数在林冠尺度物候监测中的能力仍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研究利用DJI Phantom 4 Multispectral(P4-M)无人机,对黄土高原上一处温带落叶林的秋季林冠物候日期(叶片开始(SOF)、中期(MOF)和结束(EOF))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104个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探讨了一种无人机衍生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两种颜色通道指数(绿色和红色色度坐标,GCC和RCC)在树冠尺度物候阶段估计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NDVI在捕获林冠秋季物候日期方面与视觉解释最为接近(相关系数R= 0.69,EOF)。NDVI和GCC在提取物候学参数方面的一致性更高(R ≥ 0.51,均方根误差≤10.44天,|偏差|≤6.71天)比RCC更高,但对于常绿树的MOF和EOF,RCC可以更早地捕获物候学特征,因为它对红叶比较敏感。然而,由于无法消除照明效应,尤其是在山区,RCC不能很好地跟踪林冠物候,尤其是EOF。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无人机衍生指数,特别是NDVI和GCC,具有在细尺度下监测秋季林冠物候的重要潜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地形间接影响植被物候阶段,通过控制植被类型和组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水源地水流要求相对稳定
回复 举报
山地定居点供水很适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