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效果图 \ 植田·田之间:谈匠人精神与能空间

植田·田之间:谈匠人精神与能空间

发布于:2023-06-15 10:17:1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效果图 [复制转发]

 


本期环球观筑走进植田工作室,

探讨如何将建筑空间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

突破狭义上对“建筑”一词的定义,

将城市设计,装置艺术,建筑艺术,空间设计,

展陈设计等多方媒介集合共生的综合性设计理念。




   


Ray Fang | 方润武


伦敦艺术大学建筑室内硕士

 中国美术学院CAA建筑艺术院环境艺术系

外聘教师/毕设导师

师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知名学者导师Peter Stickland

中国CIID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高级建筑师

高级室内设计师




   


Emilio Wang | 王明皓


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高级建筑设计师



植田建筑

Ray&Emilio studio


 


植田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环艺与室内方案设计,是具有独特理念的国际性设计团队。公司由共事近十年的设计伙伴共同执掌运营的项目规划及空间设计公司。





01 “用心去耕耘的那一方天地”



环球观筑:我们很好奇“植田”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Ray :植田,其实是自己心里的一点期许了。因为我觉得做设计就是一个需要自己花心力去 耕耘那一方天地。 其实我们是跟土和木在打交道,大家可以直白地从字面上看出来。然后“田”,它看上去很像四个象限,横竖分割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耕耘这一方天地。我们工作室现在的全名是植田·田之间,目前就看到有只有田之间,可能以后还会有别的田之上、田之外什么的。


 

▲屏亭 ?赵奕龙





02 “空间带有情感性”



环球观筑:植田多方媒介集合共生的综合性设计理念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

Ray :因为做建筑物和室内空间这一块工作,其实是需要有一点 匠人的精神 的。但社会上一些潮流的东西会影响到年轻的设计师,这也是比较痛苦的一点。

我们在美院教学也一样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比如说现在的设计媒体:作为一个编辑,他可能会选择比较看上去有视觉面的设计,但事实上真正的设计内涵不仅仅是这些美丽照片。

这点我和明皓是共通的,我俩有共同的这个价值取向。 也就是空间是带有能量价值的。


 

▲千岛湖方宅夜景 ?方舟


空间带有很强的媒体性和信息性,它可以影响一个人。


就好比说你去到寺庙,即便你可能不信佛,但在那个空间里面你会让自己虔诚下来,它是一个本能的行为,哪怕这个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去到那个环境他也已然会被那个空间所影响。当他是认真去观摩和沉浸下来用眼睛或身心去触碰这个空间的时候,他一定是会静下来或者虔诚下来的。我们去欧洲也一样,我们可能不信基督,也可能对西方的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或者归属感,但是一旦去到那个空间,它会让你沉静下来。当然去酒吧也是一样,一个平时非常沉稳内涵的人,不那么闹腾的人,在一个相对能激发起他内心活泼因子的地方,也会让他很放松。


 

▲方宅内自然光线的进入 ?方舟


 

▲从二楼走廊观看中庭 ?方舟


空间是不是可以跟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互动或者触动呢?我们工作室也会邀请专业的建筑摄影师来拍摄我们的作品,照片当然都是好看的,但也许他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我们希望那个空间所传达的意思。


有的时候我们会凌晨4点或者是傍晚,天微微亮或者还没有完全暗的时候,在某一个窗口看到外面的那个灯光或里面灯光透出来,那个场景也许并不优美,但那一刻能唤起的情感是需要我们切身去体会的。所以我们认为 空间带有情感性 ,我们希望在自己项目里面:空间有形式项目,有功能规划的项目,也有它的叙事空间和那个情感的项目,还有的是媒体的项目,它就是带有很强的信息性,这个信息是 silence information,它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





03 “作品被认可和接受是很可贵的”



环球观筑:最近接触的项目中,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吗?

Ray :我们中国的传统屏风与房子之间有种咬合关系,所以我们用屏风来形成一层半透的一个样貌。我们对“屏”进行了一种装置化转译。将其定义为空间的“关节”,他们的装置化组构形成了一些建筑与自然、人、环境的联动, 让建筑本体成为人与自然的媒介



①屏亭·湘湖定山驿站

“空间是情感的容器”


 
 

可穿越的内廊  ?赵奕龙


我就得到这些圆形的结构,它有半透的部分,也有全透的这种穿越的这种部分,带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意向。


在材料上很多人问我是不是打孔铝板,其实不是的,我们用的是户外家具的PVC藤编编织。很少人就是把这个材料当做建筑材料去用,因为本身它这个地方没有受力的要求,于是我们想把它用在建筑的外立面上,做一种新的尝试。


 

▲屏风间复杂的交接关系 ?赵奕龙


我们通过顶棚和地面的简单材料来界定建筑的场域感。而在立面上则侧重于以玻璃及半透明的藤织网板这两种不同透明度的材料来界定空间的不同灰度。


同时这种材料透明性还指向时间的透明,呈现出材料本身最诗意的一面,这种藤编材料的半透性使其在逆光和顺光环境下的感知完全不同,由于建筑自身的东西朝向,光的介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内部空间状态,让建筑具有了时间感。


两种不同透度的材质,也使得人在屋顶和屏风的双重遮蔽下,呈现丰富而舒适的体感环境,屏也提供了很好的内部私密性与安全感。


铝板冷冰冰,太生硬。藤编的摸上去有温度有弹性。


我们讨论作为一个风景小建筑,它是否可以让大家感觉到它的存在是很轻盈的,但是你一拍照你就觉得他很扎眼,但事实你看这多矛盾,所有的信息传递工具都带有先天的优点和缺点。


 


有一天我们坐在后山草地上,

透过玻璃和网孔,

模糊地看到小孩子在跑在闹,

我们觉得那个状态对了,这个建筑它起到了作用,

人可以穿梭其中,


这个空间容器是一个没有剧情的舞台。





②书山

“室内文园”


 

▲屋面开洞细部 ?方舟 


Ray :被我们称为“书山”的书店,位于余杭高级中学新教学楼的一楼,总建筑面积1153.2平方米,原有空间是一个纵深向的矩形,建筑结构形式是作为几个相连教室设计的:南侧为连廊,北侧为大开间的教室。由于这个空间位于建筑的一层,南北都与楼宇外部庭园相连,整个环境平坦开阔,绿植盎然,内部空间与外部院落环境的连接展现出颇有活力的场景。


 

▲屋架、悬亭、游廊组成的室内园林 ?方舟


“书山”是一个很有中国意含的隐喻。中国有句古语:“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求学的路径,就像人生的自我探索,是曲折的。中国还有句古话:曲境通幽。幽明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美学观念与境界。


“书山”书店在空间设计策略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件充满室内的一座连续体空间装置。“书山”中“山”的形式是一种抽象的传统东?屋构,借鉴了中国建筑语汇中的坡屋面的形式,以四个相互平移错峰的木构屋架组合而成,基础单元以每个单元800mm*800mm单元原木框架叠置而成,以??结合的组装填充,成为了一个结构严谨且造型优美的框架结构。


 

▲自身优美的屋面弧线 ?方舟 


 

▲“书山”上悬空的游廊 ?方舟





③谦岛书院

“半层湖底,半层山”


 

?植田建筑


Ray :我们这个项目做了三年,一开始设计这个方案才用了一个月,但在初审时搏斗一年,落地后搏斗两年。千岛书院的方案实施也非常有意思。王老师的操作很大胆,在层高5米多的空间里下腰了一个弧形的大斜片,然后最低点压到地面只有1.7米,人进去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压迫。走到中间被挖开口子的时候,一下子视野会开阔。


 


我是千岛湖人,因为千岛湖当年要给国家造水电站,当时乡村里的很多民众都背井离乡。虽然不是说生活多么的富裕,但在那他们生活了好多代。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这个时候需要上山开荒,我的一些祖辈就有这样的。虽然我没有经历那个事,但是我能感知到这种情感。所以当时想做了这样的方案——我们是否可以让人来到这个谦岛书院这个空间里面能感受到就六个字:  “半层湖底半层山”。


所以设定1.6米~1.7米下腰的部分,它的边界就是我们人站在水面,然后在水边界能看到 上半部分是水,下半部分是真实


县领导其实一开始都很紧张,他看图是漂亮的,之后开始动工搭建,领导们跑到现场去看,代表说:“我们局长说这也太矮了吧?” 


 
 

▲施工图 ?植田建筑


如果我不跟大家去讲这件事情,大家也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网红空间,还有点创意。他不会知道是设计师是怎么想的,所以当时给领导们做汇报的时候,我准备得很充分,汇报的时候也是心潮起伏。这个项目不是一个表面的东西,现在这样的空间太多了。


当一个方案出现并且需要被实施的时候,首先你得自己先非常喜欢,如果他不能被接受,那就去解释。


 
 
 

?植田建筑


我觉得很多时候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会被误导,觉得我只要酷就好了。当然形式感很重要,但我们所需要的形式感它需要携带信息,而且信息的指向是相对来讲是干净的和明确的。比方说做一个文化场馆的时候 我们就不再寻求一种表现的吸引度,而是寻求它内在的联系度。





④塘栖枇杷博物馆

“借山重影”


 

▲内庭院 ?陈颢


枇杷博物馆位于塘栖古镇景区内,塘栖镇地处京杭大运河水路要津,是杭州市北部的水上门户。“运河开筑,随塘而栖。枇杷野果,渐成佳品。”塘栖枇杷始种与隋朝,历史悠久,塘栖枇杷是塘栖镇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如今枇杷产业已经成为了塘栖镇当地农业的名片。本项目受塘栖镇政府及合作机构的委托,在塘栖文化古镇中为枇杷产业打造一个展览馆,使之成为塘栖古镇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之一。


 

▲入口正立面 ?陈颢


 

▲装置艺术体:“重环” ?方舟


“重环”是一个纯白色的多层的套环系统,它由一系列不同高度、不同大小的椭圆层层相套而成。


“重环”创造了一个内部的环形中庭,由于“重环”对空间的塑造,使得体验者可以循着空间的轨迹渐渐发觉,建立了一种环形游历的过程。


一如中国古老的传统画卷,观察的展开是非常缓慢且流畅的,人们会在游动的过程中带着对未知的疑问展开和探索空间。环形中庭可以让游览者在密集的展览内容过后长舒一口气,从长时间密集的阅读中解脱出来,转而投入对空间、自然、光线的感知中。



Ray :我们把中间楼薅了一个大弧形,把原本建筑的梁柱都保留下来。新的钢结构避开原本基础立上去。这个东西看似就是虽然是个白色的造型,但其实和原来的建筑大相径庭。保留外框架,把那个外框架当一个壳子照在这个上面了。 


我们在讨论这个方案的时候,也是希望用一种简单的形式。做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它中间有个有中庭,是有 光线 的,想把这个采光窗利用起来。可以让人有一种游山的 抽象 感觉。


 

▲光影细部 ?陈颢


更诗意的在于所有的叙事结构都在结束处达到高潮,当参观者经历了完整的空间感知后,真实的自然和绿意与明亮的光线都随着弧形的路径缓缓地在眼前扑展开来,通透的玻璃界面使参观者置身于超时空的自然切片中,让窗外何思敬纪念馆的一角也被带入整个参观的一部分,两个展馆如此隔空相望,一瞬间时间、空间、真实、抽象都在此碰撞开来。


中间是跟琵琶相关的他们一些古画、一些艺术品,我们希望用琵琶的艺术创作去连接古今的对话,所以 空间也是艺术品,它里面展成的也是艺术品。





04 “小众的地方成了地标”



环球观筑:请问您如何定义地标建筑,怎样看待这些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Emilio :就我而言,我们身处于这里,杭州其实是跟其他城市还不太一样的,我们平常大家喜欢形容杭州是平头的,因为有萧山机场,还有还有西湖遗址,良渚遗址也前几天出来了限高。所以现在杭州基本上超过400米建筑就那么几个,是非常少的。大家普遍意义上可能认为地标建筑是偏超高层的,或者从造型上特意一点的。但是我觉得杭州是另外一个感觉,这是 城市的一种态度 ,有的时候是更多在领导层面去代表的,城市的封面也好,气质也好。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拍杭州照片的话,会去拍版本馆、天目里。 


 

?天目里


在杭州这片氛围里面会一些看似小众的地方反而成为了地标。网上一搜杭州的地标几乎都是版本馆、天目里。现在天目里成了我们美院选择学生他们在里面办展的地方,我觉得这也是地标。而且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越来越从形态式的那地标,变成一些更有 文化内涵 的建筑。





 
 

▲植田建筑工作空间设计 ?植田建筑

  • 天地不言
    天地不言 沙发

    感谢楼主的分享。这个整体设计我觉得比较普通,甚至有堆砌抄抄之形。多处的圆形开洞已经见多不怪,非常普通的思路。

    2023-06-16 21:48: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效果图

返回版块

4.14 万条内容 · 13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塔中的村落 - 成都交子公园塔楼

       ? Tiptop   充满戏剧感的悬挑空间与立面细节灵感源自巴蜀地区的传统竹编工艺,面对天府国际金融中心的会议中心将作为场地一角最为突出的元素,吸引路人的目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