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如何防控?这份指引都帮你整理好了,赶紧收藏

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如何防控?这份指引都帮你整理好了,赶紧收藏

发布于:2023-06-14 10:51:14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近日,市建委正式印发《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技术指引(试行)》,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在《指引》编制过程中,市建委先后向全市13个区县(市)住建局、29个国家级和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2022年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以及社会征集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案例,并邀请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构件生产、工程检测 等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编委会,经多次讨论修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最终完成本《指引》。


《指引》共分为 三个篇章 ,分别为 设计类质量问题防治案例、部品部件加工类质量问题防治案例、施工类质量问题防治案例 ,共收集整理了 109 类问题。通过 问题描述、照片还原现场、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每一个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在工程实践中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小编专门从每类问题中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避免同类问题发生,快来看下吧!


     
设计质量问题案例    




       
案例类别:预制构件尺寸不符

     

     



   
问题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楼梯与楼层现浇结构碰撞。


   
原因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时,结构梁凸出到楼梯间范围,导致楼层结构梁标高范围,局部梯段变窄。

(2)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时未及时发现并反馈碰撞问题。


   
预防措施建议      

     

     

(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结构梁凸入楼梯间情况,使楼梯梯段的边界尺寸与楼梯间实际净尺寸吻合,避免出现同一梯段的宽度随标高变化。

(2)构件预制生产前,施工单位和构件加工生产单位应根据建筑和结构施工图、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进行核查,核查无误后方可生产加工。

(3)采用BIM技术建立结构和预制构件准确模型,加工制作前进行预装配,排查各类错漏碰缺。




       
案例类别:叠合楼板中管线暗敷问题

     

     



   
问题 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楼板叠合层中存在多层电气管线交叉,导致交叉处叠合板局部板厚超厚。


   
原因分析      

     

     

(1)叠合楼板板厚设计时,通常只考虑楼板内一层管线敷设条件,未考虑管线暗敷多层交叉情况。

(2)设备管线排布未进行一体化、精细化设计。


   
预防措施建议      

     

     

(1)最大程度应用管线分离技术,减少结构与设备管线的相互影响。

(2)当采用管线暗敷时,对于管线集中区域局部采用现浇楼板或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3)对于设备管线推荐采用精细化设计,优化管线排布路径,减少管线交叉;在满足施工作业前提下,尽量采用小直径管。




       
案例类别:预制构件安装碰撞问题

     

   
   
   

     
问题 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梁和预制柱现场装配时,发生钢筋与钢筋、钢筋与套筒碰撞,导致构件无法正常安装。


     
原因分析      

     

     

(1)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施工次序以及构件之间的钢筋不同维度(横向、纵向、高度)方向的位置关系。

(2)连接节点处钢筋过密。


     
预防措施建议      

     

     

(1)预制构件尽量采用大直径钢筋,减少钢筋数量。

(2)设计时应考虑套筒外围尺寸对钢筋空间的影响。

(3)提升深化设计师对现场施工的理解,加强各方图纸校审力度。

(4)采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深化设计,并完成冲突检查与避让。


     
施工质量问题案例      



       

         
案例类别:胀模        


     

加固不到位

构件根部移位


     

     
问题 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节点加固不到位,丝杆蝴蝶扣未拧紧。混凝土浇捣过度,导致构件根部胀模、移位。


     
原因分析


构件作为现浇外侧模板时,由于构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当现浇节点混凝土浇筑过快时,构件易从阳角向外胀开。


     
预防措施建议


(1)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每层板面对应位置预埋一根高强丝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丝杆上的浮浆清理干净,待下层构件安装完成后,在外侧加装10mm厚钢板,并用螺帽或蝴蝶扣拧紧,作为根部约束,防止构件产生位移。

(2)施工前仔细检查支模体系的紧固程度,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构件胀模情况。浇筑时振动棒应避免碰撞构件和模板。

(3)优化现浇节点的支模方式,取消传统钢管加固方式,改用“一”字型或“L”字型的工具式纲夹具,可增强加固可靠度。



       

         
案例类别:叠合板边缘漏浆        


     


     
问题 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叠合板与模板边缘存在缝隙,造成漏浆。


     
原因分析


(1)叠合板水平度不足,边缘翘起;

(2)模板与预制构件连接处接缝不密实;

(3)吊装未按施工工序,模板边缘未贴密封胶条。


     
预防措施建议


1.进场验收,由专门的验收组完成叠合板的验收工作:

(1)水平度:长度允许偏差±5mm(尺量检查),宽度、厚度允许偏差±5mm(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

(2)翘曲:允许偏差l/75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2.模板制作拼缝要严密,安装周期不要过长,严格控制模板含水量,混凝土浇筑前浇水润湿;

3.施工过程,由专业的吊装作业小队完成。

(1)司索在叠合板吊起之前报出板号,作业小队提前到位等待,将该吊装位置清理干净,检查梁侧边框模板是否到位,同时在边框模板上贴密封条;

(2)叠合板放置时,须按图纸上的编号以及方向放置,临边不能超过边框模板5mm;

(3)叠合板放置到位后应撕去板上标签。


     
构件生产运输质量问题案例      



       

         
案例类别:加工问题        


     


     
问题 描述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螺栓孔偏位。


     
原因分析


(1)构件加工时未仔细核对深化图纸,位置出现偏差。

(2)加工开孔人员质量意识差,所有开孔应每个进行复核检查。

(3)工厂出厂应检查,程序不到位,检查不仔细。


     
预防措施建议


(1)钢结构加工必须要有深化图纸,加工前先核对深化图纸的准确性,是否存在变更等,图纸正确后方可根据深化图纸进行加工。加工时必须按照深化图纸加工,位置尺寸等都应满足要求,出现偏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工厂应对开孔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开孔位置开孔偏差应该多次反复核对,所有开孔需要反复核对检查。

(3)构件出厂前应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对每一个构件尺寸进行复核检查,必须按照制度按照程序执行,将工厂的质量问题在工厂消化,不允许带到现场。



       

         
案例类别:高强度螺栓施工        


     


     
问题 描述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气割扩孔。


     
原因分析


(1)构件制造尺寸超差。

(2)钢柱轴线、垂直度偏差过大。


     
预防措施建议


(1)加强构件进场验收。

(2)保证钢柱轴线、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

(3)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采用机械扩孔,修整后的最大孔径不超过螺栓直径的1.2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3 万条内容 · 15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

水泥搅拌桩 施工 方法 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2、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搅拌桩按设计要求密扣布置。施工时,根据图示坐标测量放样,桥台位置搅拌桩与钻孔桩之间的中心距不小于90cm,如不能满足可适当调整桩位,在搅拌桩的位置上,插打竹片桩。放样定线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进行搅拌施工。 (2)桩机定位 桩机使用其自身的步履行走系统移动,塔架提吊搅拌桩机就位。水泥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当地面起伏不平时,采用搅拌桩机的液压平衡装置使起吊设备保持水平。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