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给排水资料库 \ 曹业始:国内水务系统距离资源回收还有多远

曹业始:国内水务系统距离资源回收还有多远

发布于:2023-06-14 10:43:14 来自:给排水工程/给排水资料库 [复制转发]

   

2023年3月3日,北控水务邀请院士、行业主管领导、国家智库专家、勘察设计大师及行业知名专家近20位,就水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水务行业科技创新、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战略等议题,与行业同仁共创共建研讨未来。“座谈会纪实”系列的发布,引起了行业密切关注。近日,工作组结合专家发言,对座谈会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专家单篇发言文将于近期陆续推出。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原污水处理首席专家 曹业始


以下内容根据专家发言整理。      
报告分为新加坡污水处理朝资源回收方向发展和国内的市政污水处理瓶颈两个部分。

PUB污水处理:向资源回收方向发展

PUB(新 加坡公共事业局)是新 加坡环境部下属的国家水管理机构,由于新加坡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和土地短缺的问题,而污水处理是PUB最大的能源消耗部门,PUB提出三项聚焦点: 高效、充足和可持续的水资源和供水,能源自给和最少污泥量。

新加坡污水系统和污水回用:2000年-2025年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在建的原定2025年建成的深隧计划Ⅱ中有一座80万吨/日的污水厂。新加坡现有城市污水的处理量为160万吨/日,预计到2025年,污水处理能力约为200万吨/日。

设计着眼于将尽可能多的市政污水经过双膜系统处理后,转化为饮用级新生水,大部分供应电子工业用水。新生水有单独输送管道,因其水质优于饮用水,受到工业界欢迎,现价格已高于饮用水。大规模的饮用水级回用成为新加坡污水处理资源回收的最大特点。

能耗:与欧美比较

2010年左右,欧美市政污水厂电耗平均为0.4千瓦时/立方米,新加坡也在此水平。当时,新加坡污水厂经污泥厌氧消化可回收电力0.14千瓦时/立方米,电力自给率约为30%,居当时发达国家污水厂能源回收中游水平。近年来,欧美污水厂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德国市政污水厂电力回收率约为50%)。

亚洲首个应用物料衡算结合能源效率管理污水厂

为了填补与世界先进污水处理厂管理的差距,PUB考察了奥地利strass和维也纳主要污水厂,对当时四个污水厂各自进行物料衡算和能源效率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改进计划。

深隧系统Ⅱ:大士再生水厂(Tuas)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图所示,与深隧计划Ⅰ中樟宜(Changi)污水厂不同,深邃系统Ⅱ大士污水厂采用了一系列PUB自行研发和国际上的新技术,包括:温热条件下脱氮除磷设计参数、A-B二级活性污泥、主流厌氧氨氧化、低溶解氧低能耗膜清洗、污泥热水解、污泥-食品废弃物协同厌氧消化、高效率电能转换、侧流厌氧氨氧化、雨季污水处理。

综合废弃物管理设施(IWMF)将焚烧根据国家回收计划(NRP) 收集的家庭可焚烧废弃物,以及厌氧消化后脱水的污泥和食品废物残渣,设计充分考虑到电能和热能的高回收效率。

2025年新加坡的再生水量和能量回收

预计2025年深邃Ⅱ完成后,新生水将高于55万吨/日,成为新加坡供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借助于污泥-食品废弃物协同消化和其他高能效技术,污水厂在能耗下降的同时,增加了电力的回收(高于0.4千瓦时/立方米),从而达到能量自给,垃圾焚烧回收电力可外输供民用。

减少污泥产量

目前,新加坡污泥产率是0.25千克干污泥/千克COD 。我国2017年污泥产率比新加坡多近两倍,原因是进水中的含沙量高,未使用厌氧消化。后者可以去除约三分之一固体。

智慧水务

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在线仪器的数据采集,包括水库里面藻类的表征、污水管网中水位的动态变化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模型化、动态控制做准备。

尽管PUB采用了一系列措施,经过测算,依然存在碳排放。因此,PUB制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计划,并向全球征集可行方案。


国内生活污水处理瓶颈和管网相关议题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市政卫生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仍存在一些短板。相对于 75%~80%的正常水平,我国不少污水厂进水VSS/ISS在30%~60%,市政污水含沙量比正常值高。由此,造成活性污泥VSS/TSS平均值在50%左右,与正常值65%~85%相比,活性污泥池浪费了约三分之一的有效容积,也是冬季氨氮消化低效的原因之一。同时,低VSS/TSS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浓度,增加了二沉池固体负荷,减弱了处理雨季污水的能力,也减少了厌氧消化单位容积产气量,更是污泥产率高于国外正常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图所示,高含沙量(ISS)进水几乎影响污水处理厂每个工艺。可见,提高除沙效率将会改进整个污水厂的效率,但是较少看到成功的报道。

国内污水的COD浓度低,大大妨碍了利用污水中有机物进行能量回收的机会。目前仅不到5%的污水厂存在污泥厌氧消化,回收的能量微不足道。但是仍应研究在什么情况下做污泥厌氧消化是有利于能源回收,特别在北方污水厂进水COD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另外,国内污水低C/N比导致为脱氮除磷较普遍添加外加碳源,增加了营养物去除成本。

提高城市污水系统效率的四个因素

国内市政污水厂低效运行的根源在污水管网,管网改造才是污水厂提质增效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管网问题也增加了碳排放。为达到三部一委要求的2025年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厂进水BOD>100毫克/升和污水集中收集率>70%的目标,我们提出要考虑四个因素:外来水、用水量、污水收集率、市政污水厂处理量。下图是我国和若干西北欧国家在四个参数方面的比较。

分流制管网也存在外来水和雨季溢流 问题。丹麦、芬兰两国分流制管网已多于合流制,德国分流制与合流制相当。但平均而言,管网外来水量接近收集的原污水量。

稀释倍数是管网内混合污水(原收集污水+外水)与原收集污水之比。尽管表面上看,国内下水道系统稀释倍数类似于上述西北欧国家,但考虑国内相当部分管网“满管运行”和高用水量,世纪外来水量可能远大于西北欧国家。

国内污清比数据

污清比是污水厂的处理量和服务区内用水量的比。按照2018年统计数据,国内污清比在1左右(当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已达1.5的水平)。

几个西北欧国家的数据

荷兰污清比是2.1,瑞典几个大型污水厂是2.8,德国约为2,丹麦约为3,后者意味着每售出1立方米饮用水,污水厂平均收到约3立方米污水。

污清比和污水收集率:与欧洲国家比较

国内污清比是1~1.2(下图黄色区域),欧洲在2~3之间(下图绿色区域)。长三角部分城市分流制已经改造完成,污水稀释倍数为1.5,污清比为1~1.2,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0%~70%。

当污水稀释倍数为2,污清比为1~1.2时,污水集中收集率为40~60%,意味着约有50%的污水溢出。

对于水质敏感而管网渗透已得到初步控制的地区和城市(如污水厂进水COD为250~300毫克/升),为了减少雨季溢流,改善河道断面水质,在进一步改善管网的同时,可考虑增加污水厂的处理量。 

对现有污水厂的扩容改造并不是意味着要建新厂,大多可通过原地以水力负荷为控制参数的单元进行改造。

PUB关于研发的步骤:

(1)确定研发的目标;

(2)与全球和本地水行业参与者以及学术界合作;

(3)促进与水行业伙伴合作,包括 PUB现场 安装测试新技术;

(4)参与和组织技术会议、研讨会和交流;

报告者根据在PUB工作的经历,认为PUB规划和研发的特点可总结为:

(1)清晰和明确的目标;

(2)提前规划;

(3)国际视野;

(4)投资在研究和开发;

(5)密切监督和管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给排水资料库

返回版块

22.37 万条内容 · 51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箱装发泡塑料,箱装不发泡塑料,袋装发泡塑料,袋装不发泡塑料是如何区分的?

箱装发泡塑料,箱装不发泡塑料,袋装发泡塑料,袋装不发泡塑料是如何区分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