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都市创新:从环境保护到山河经济

都市创新:从环境保护到山河经济

发布于:2023-06-08 11:21:0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目  录

         

         

1. 山河经济的背面,是都市创新

2. 山河的生态价值,正是都市所缺

3. 山河的场景价值,成就创新测试

4. 山河的流量价值,重构大都市圈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自古便已形成共识。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保护环境、倡导发展与自然共生,早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的集体共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部分学者,在人类生存环境和生产之间,对人类自身的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自省,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并最早在欧洲国家的精英层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人类有多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就说明对自然环境有多大依赖!
放眼历史,人类文明史就是向大自然索取的发展史。从曾经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物质极大满足,人类从未停止的便是“向大自然要价值”。
总的来说,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索取,不再是竭泽而渔的粗放式开采,而是越来越关注,当科技与大自然产生互动后的结果:我们用提取代替采伐,用测试代替开发,用应用偿还破坏。
这样的转变,让大好河山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创新的源头和载体,而这种在保护大自然原真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价值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创新趋势——     山河经济    



01

山河经济的背面,是都市创新

REGAL LLOYDS      

     


说起“山河经济”,最典型的便是瑞士。

在普遍认知当中,瑞士的富裕是个奇迹:欧洲人均GDP排名第三,全球创新指数位列第一,却拥有占国土面积83%以上的山地,且矿产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一个“要资源没资源,要土地没土地”的小国,竟然开出了金灿灿的花。
是瑞士的山川比别的国家更好吗?显然不是。瑞士的山河经济之所以成功,本质上离不开他的都市效应。或者说,83%的山地,逼得瑞士激发出了都市能量的极限。
当城市土地更珍贵,每一寸土地“放什么”,就需要精打细算;反过来,当山地面积更庞大,能再“多放一点什么”,就能再多产出点什么。

所以,在瑞士的大城市,对于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依然十分慷慨——因为他们代表着创新源头。 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顶级研究型高校依然坐落在各自的城市中心,而凭借他们,这两座城市仅2020年便新增75家技术型初创企业。

相关文章: 《瑞士苏黎世西区更新,不只有文创》


▼ 苏黎世不仅是金融中心,也是科技中心


同时,瑞士利用大面积的山地,为都市人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场景。滑雪、登山等日常的休闲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更成为了全新的产业机会。

阿尔卑斯山脚的圣莫里茨诞生了世界第一个骨架雪橇,世界第一条雪橇滑道同样起源于此,如今的雪橇运动已然成为冬季奥运会的固定项目,不仅仅是雪橇,世界第一条滑雪缆车道、世界第一部自行车雪橇(Velogemel),均起源于瑞士的大山当中;
食品产业方面,食品饮料制造商雀巢和烹调品牌美极等等食品产业巨头均源自于瑞士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与湖岸小镇。
因为都市人的需求,城市与自然的联系日渐紧密:     在苏黎世及周边,集聚了瑞士联邦材料试验科研所等众多科技资源,他们联合St?ckli等运动公司,利用瑞士山脉场景模拟,创新滑雪等行业的复合材料和设备发展;
在苏黎世、伯尔尼等食品科学、农业技术的科研创新高地,与Agrop?le de Molondin等农庄合作,利用其提供的从工业温室到户外试验田的3.5万m2可出租空间,进行农业科技测试。
由此可见,山河之所以能够产生经济,本质是由于都市人的活动,将全新的需求和产业机会带到了自然中。这种需求被都市的资本、研发等资源捕捉到,再凭借着临近的区位优势条件,共同成就了全新的产业创新赛道。
那么,如何做到深度连接呢?答案便是“旅游”。
必须明确的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原则下,即使能够激发创新,创新的主体依然是在城市范围内。只不过,在新的时代下,旅游可以作为开启产业创新的关键钥匙。
旅游,是山河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自古以来,名山大川便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好去处,到如今也未曾改变,     拥有名山大川的城市,天然就具备了新时代的“流量密码”。
2021年1月14日,抖音联合巨量算数、人民文旅发布了《2020年抖音旅行创作者生态白皮书》,2020年抖音旅行相关视频中自然风光内容占比58%,人文景观内容占比42%,有关山川湖海的视频数量以及播放量远超城市景观;
同时,国家级5A级景区中,山河等自然景区同样占比最高,我国目前的306家国家级5A旅游景区中,自然类景区为主,共有187个,占比达61%;其中,地文景观旅游景区有90个,占比达48%,自然类景区占比最高。
但同时,基于自然的旅游也不是随便做的。传统的“装大门,收门票”的景区旅游逻辑,并不能激发山河经济。
想要让C端的旅游流量能够对接上B端的创新增量,就必须保证B端的创新是为了解决C端的需求,或者说,赛道相同——滑雪旅游能够产生滑雪相关的产业,不是因为景区的存在,而是因为都市人在滑雪活动上遇到了问题,需要新的装备来解决,C端的滑雪和B端的装备制造都处在相同的“户外运动”产业赛道上。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就是滑雪运动与装备制造结合紧密的城市(来源:pixabay)


所以,C端旅游本质上是在为B端创新补全创新产业生态。

山川大河的独特资源,在某种情况下能够产生都市极度缺失的创新场景,在这种情况下,C端旅游甚至不完全是为了做旅游,而是要为了解决“都市人在都市解决不了的痛点”,来提供以自然为基底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逻辑下,当山河有了“C端旅游流量”,都市才能有“B端创新增量”。
这其中,三大类山川大河的核心价值,是当前都市创新急需的场景。




02

山河的生态价值,正是都市所缺

REGAL LLOYDS      

     


都市也是有生态的,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城市公园,为都市也带来了一抹生态的底色。但是,不同于都市的生态, 山河的生态最大的特色便在于“大而全”。

山河生态的“大而全”,既是指尺度上的“大”,更是指山河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自然生境”!     生境(habitat)指的是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了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这就意味着,无论从物种多样性,还是生态的原真性上,山川大河构建的生态,远不是都市的公园可比的,即使是大如纽约的中央公园也一样。
而反过来,现在的都市人群,特别是儿童,由于长期远离大自然,普遍患上“自然缺失症”。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一书中提出,现代城市儿童处在高科技的包围中,被电视、电脑、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等吸引,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而更容易发生抑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好奇心、缺乏抵抗力等症状。
2013年,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发布了中国《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1300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等。
而根据《暴露科学与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从美国的统计数据来看,成年人每天只有约2%的时间在户外度过 。齐鲁晚报针对50名10到14岁的儿童以及5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当中,76%的孩子每天参与户外活动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下。
这是都市人群的痛点,但却是山河经济能够激发的“创新爽点”。





     

1.   自然研学带动旅游产业


解决都市人自然缺失症,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走进大自然,因此“自然研学”是最好的治病良方。

近几年,国家推出多项政策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据文旅部发布的《关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给品质的指导意见》,研学旅行被列为了今后我国将重点引导的11大旅游新业态之一。
同时,研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显露出“蓝海”趋势。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增长迅速,出行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4%,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据不完全统计,未来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因此,用山河大尺度生态底板的特质,可以对接都市人亲近大自然、感受物种多样性的需求,发展“自然研学”产业,推动山河兑现其自然生境的产业价值!


▼ 自然生态研学夏令营(来源:北京世园公园公众号)



▍搭建生态指征体系


       

“其实评判一座城市的生态好坏,没有人记得住负离子多高叫高,多低叫低。记住的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记住的是有多少种鱼、多少种鸟。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白鹭从这里飞起,你不用解释,这就是生态,这叫用生命说明生态。”

所以,指标物种的选择,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柏林为例,柏林的生态底板优异,森林资源丰富,并且,通过3项非常内行的生物保护举措,搭建了完善的生态指征体系。
第一,开展城市生境与种群调查,列举栖息地与目标物种;第二,依据生境调查结果,出版生动、可视化的城市生境图集;第三,提出的生境评价指标—生境面积系数(BAF),在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在生态指征体系的推动下,柏林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被誉为:“欧洲最绿色环保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欧洲城市”,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排名全球第6。
在国内,众多城市也纷纷开展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品牌传播的重点。     例如,浙江省建德市便是依托其丰富的物种数量和虹鳟鱼、石蛙等“生态指示物种”,打响了市域生态品牌,提供了重要的生态背书;
上海市以二级保护动物貉为抓手,发起了“貉以为家”的“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有关上海貉的科普内容微博阅读1.8亿次,并且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华北地区开展的“迎豹回家”项目,将华北豹作为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的纽带,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距北京300公里的河北驼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经两次拍摄到华北豹影像。


▼ 建德的生态品牌已经是城市招牌(来源:全景网)


通过挖掘域内生态指示物种的生态故事,可以打造最直观、最生动的生态宣传名片,进一步通过拟人化表达和画面传播等形式,让生态可以“看得到”,以物种多样性特色提升山河的自然生境吸引力。



▍搭建主题化配套与人才体系


       

旅游配套方面,“主题化”是提升研学体验感的重点。针对域内的生态指示物种,可以通过“拟人化”处理设计其主题形象,并将主题形象融入域内的旅游配套设施当中,以高度主题化的形象,提升“自然研学”的吸引力。

例如,台湾南投县的 桃米社区 便是紧抓核心生态资源——青蛙,以青蛙作为主题,将桃米村打造为极具吸引力的动物研学目的地。桃米村面积占台湾0.05%,却拥有台湾青蛙种类的72%。 因此,桃米人把青蛙作为生态社区营造的抓手,并将这一特色极致利用。

相关文章: 《“桃米生态村” 乡村生态社区永续经营的最佳典范》

首先,拟人化讲述青蛙知识,提升研学活动吸引力。桃米村二十三种青蛙的介绍,均采取了拟人化手法,并针对其不同分布场景进行介绍,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强化了知识性。
其次,在主题氛围营造方面,强化村落青蛙主题,在桃米随处可见青蛙身影,湿地公园、民宿、餐厅、入口标识、邮局…甚至男女厕所也分别用公蛙和母蛙进行区别。


▼ 桃米村无处不在的青蛙元素,是生态的象征符号


此外,“当地人说当地事”,更能提升研学体验感。由于旅行社聘请的导游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研学活动的体验以及价值均无法得以保证。

其实,说到导游,没有人会比“当地人”更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在广袤无垠的山河生境当中,只有“当地人”才能更了解生物的习性,可以让游客轻松看到和了解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桃米村的社区运营商新故乡文教基金会正是抓准了“本地人”这一要素,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一方面通过村民间的相互影响,打消村民对建设青蛙主题村落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大量的培训课程,培养了众多的“生态讲解员”,为青蛙主题研学提供“当地人”导游。
如今,淘米村已有近五分之一的村民加入生态研学旅游当中,每年为这个1200多人的村庄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





     

2.   自然疗愈带动康养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十年之内,大众对于健康消费的意愿一直高居不下,2018年从第七位升到第二,成为消费领域的黑马。 在众多康养赛道当中,自然疗愈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治疗手段,也是如今最新的康养潮流,更是山河资源能够提供的稀缺性价值。

自然疗愈的兴起,本质上是因为“医养结合”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医是根本,养是前提。
由于临床医学与康复养疗是相辅相成的,临床医学在病患治疗期介入,康复养疗则在病患恢复期介入。与传统的康养方式不同,医养结合能将医疗资源和康养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通俗地讲,就是把医疗和养护集中在一个地方,解决客户在医院、养老院两头跑的难题,通过“医养结合”的康养新模式。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有效解决了老人和慢性病人群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老有所医”。
目前,国家针对康养服务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给予了较多关注。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 医养结合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来源:全景网)


以德国巴德克罗钦根为例:依托优质的温泉、气候、森林等自然条件,巴德克罗钦根凭借独特的养疗体系,成功对接了高能级弗莱堡大学医院心脏中心,从而形成了“高水准医疗技术+特色自然康养”的疗养生态圈,从曾经的温泉旅游地转变为德国著名的专业疗养地。

作为欧洲最大的心脏中心之一,弗莱堡大学医院心脏中心汇集了德国优秀的心血管专家团队,代表欧洲心血管疾病医疗的最高水平。他们之所以愿意从大城市弗莱堡来到巴德克罗钦根这样的小地方,是因为病人们急需一个专业的养疗基地——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治疗,术后的养疗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巴德克罗钦根刚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首先,巴德克罗钦根有非常特殊的碳酸矿泉水的温泉资源。巴德克罗钦根的碳酸泉是欧洲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碳酸泉浴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循环血量增加,对于早起轻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康复治疗效果。
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巴德克罗钦根进一步搭建了全方位的专业养疗体系:     针对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开展包括物理治疗、温泉治疗、热仓治疗等多种疗法;针对游客的养身需求,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沐浴体验;针对客户的健康保养需求,提供专业水浮疗法,很早便已成为德国国家认证的专业温泉疗养地。
此外,围绕康复服务,巴德克罗钦根联动酒店和户外空间,创造了种类丰富的体验式特色养疗。
酒店方面,为疗养人群提供完备的酒店式公寓配套,根据客人的需求,住宿设施内可以配备相关护理服务;户外方面,利用户外森林公园区域,还设置了打造了包含迷你高尔夫球场、健身步道、射箭场等休闲设施的疗养公园、森林疗愈步道等特色养疗空间。


▼ 德国巴德克罗钦根(来源:Wikipedia)


正是凭借着多样的特色养疗体系和专业的康复服务体系,巴德克罗钦根在弗莱堡大学医院心脏中心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引入了一系列专科医院、理疗诊所、康复医院、睡眠中心、护理院以及其他相关健康服务机构,同时加速培育温泉疗养专业医生、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等,逐渐形成以心血管、风湿及骨科等老年病、睡眠研究三大医疗服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如今的巴德克罗钦根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养疗小镇,61.8%的人口从事健康产业为主的服务业,同时2015你那吸引了65381位客人登记了487625次过夜住宿。




03

山河的场景价值,成就创新测试

REGAL LLOYDS      

     


场景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创新的重要逻辑之一。

2020年,我国超过10个城市启动了场景建设工作,国务院在2020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场景供给。
山川大河的场景价值挖掘,其核心动力在于户外运动产业的兴起。
特别是在山地,由于丰富的地形地貌对于户外徒步、山地运动者等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即便不加以引导,许多山区都会自发的形成户外运动聚集地。例如,北京的门头沟和延庆等地,均因为其地形地貌特色与良好的自然风光,自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骑行、徒步和滑雪等户外运动的目的地。


▼ 延庆滑雪胜地 | 摄影@谈冕


同时,如今都市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户外运动的“主力军”。根据马蜂窝2022年的最新数据,90后和95后是户外休闲运动的第一大群体,合计占比高达44%。

2022年,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到2025年,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然而,对于山河来讲,仅靠自发聚集的户外运动人群并不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一辆自行车、一个登山包,大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甚至干粮都选择自备,除了一天以上的活动需要留宿,户外运动留下的只有沿途的垃圾和户外救援的烦恼。
所以,山河的场景价值,不在于户外运动的活动发生地,而在于成为户外运动装备的测试场。
某种意义上,户外运动装备产业比户外运动本身要重要的多。首先,户外装备产业极具市场,2021年我国户外用品行业规模已达到1831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用品营收规模将达到2409.60亿元;其次,户外装备产品高度细分。
大多数品牌往往只是在1个大领域的某2-3个小领域具备统治性地位,90%的情况下,各个领域的一线牌子并不相同,不存在“赢家通吃”的情况。
这就使得,几乎每一样产品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而每一样产品又都需要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中经过测试,才能够投放市场。因此,是否经过实地场景测试,也就成为了户外用品本身的关键品质。
知名户外品牌哥伦比亚,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始终如一的实地测试文化,保证产品在真实户外环境进行的无数次测试,确保产品高品质以及保暖、防水等功能。这充分说明了,     测试是户外运动装备的关键环节,能够提供测试场景,就补足了产业创新的关键场景!
那么,该如何搭建户外用品的测试体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兑现其测试价值呢?
关键还是要连接B端与C端!专业的测试人员,大多是户外运动的专业高手,这些人具有着双重的身份:     平时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是C端;而工作时代表企业,是B端。     户外品牌Team-Lafuma-Vibram的产品测试团队,其成员均是专业户外运动员,也只有他们才能协助品牌在极限环境中测试产品的各方面情况。
所以,只有让B端与C端充分的打通,才能做好测试!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就凭借着完善的测试体系,成功打通B端与C端的连接,从而实现从“美国滑雪城”到“户外产业城”华丽升级。
首先,斯廷博特斯普林斯搭建了多元的户外运动场景。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商会经济发展总监布里斯托尔曾骄傲的说:“在不同的季节,很难有户外运动在这里无法进行。”


▼ 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冬季嘉年华(来源:Wikipedia)


这是斯廷博特斯普林斯最大的优势。因为自然场景比起室内场景,一个核心的劣势在于场景密度。由于斯廷博特斯普林斯位于扬帕河(Yampa River)上游河谷,贯穿城镇的扬帕河、开阔的布法罗山口小径和享誉盛名的滑雪度假区组成了丰富的户外场景。这些场景既是C端用户的活动场,更是B端企业的测试场。

所以,无论是垂钓用具公司Creek Company,还是滚塑漂流船制造商Hog Island Boat Works等等企业,均是看中了这里实景测试的便利性选择入驻。
很多专业的测评机构还会因此专程前来测试,2020年2月权威户外杂志《Outside》专程前往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在当地试用业内每个主要品牌的新滑雪板。四天的时间里,共测试了大约80块滑雪板。
其次,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发展了小批次的制造业。
实时反馈是场景测试中最重要的数据逻辑。     对于B端户外用品装备企业来说,C端的反馈意见修改后,能否解决问题,还需要被再次测试。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反馈,但是装备不能。
如果每次测试完都要返回原厂进行改造,期间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针对这个痛点,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发展出小批次、定制化的户外制造环节,可以将反馈数据最快的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 斯廷博特斯普林斯的滑雪胜地(来源:Wikipedia)


这种产业生态进一步促进了研发。当任何人有了任何想法或者创意,这里的小批次制造业就可以帮他实现设计,而庞大的运动市场和测试场地则构成了后续创新环节的出口。

2001年成立的企业Boa科技,其创始人盖瑞就是因为看到了单板运动员在雪场上频繁跌倒,突发奇想的用棘轮线对于雪板鞋带进行改造,并且就地进行了测试,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Boa科技已经是年收入400亿美元的行业巨头,拥有了自己的运动科技实验室。




04

山河的流量价值,重构大都市圈

REGAL LLOYDS      

     


“大山大河”是一种天然共识!

如同嵩山之于登封、太湖之于苏锡常一样,“大山大河”代表的是一种区域之中最广泛、最直接的共识。这种共识甚至超过了文化属性。以“多元文化融合”而闻名的江苏,反而能够以“水”为共识,“大运河”为载体,打造了“千年水运,水韵江苏”的区域品牌。
流量时代,传播就是一场战争,共识就意味着品牌认知,更意味着城市与产业的发展机会。     大城市在传播战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体量不足的中小城市自然没有办法与之抗衡。
因此,围绕大山大河报团取暖,反而成为了一招妙手。从某种意义上,“湾区”这个词就是一种基于大山大河的地标效应。类似的湖区、峰区等称呼,也都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区域关系,多核都市圈。

相比于单核都市圈,多核 都市圈 往往更难发力。 由于中心城市之间所在区位及历史、资源等因素影响,在产业选择方面往往存在同质竞争的现象,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往往不够紧密,多核都市圈的格局名不副实。长株潭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深莞惠都市圈等,都在各自的发展史上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相关文章: 《理论研究: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形成机理》

那么,当大山大河成为了都市级共识,“湖区”、“峰区”等新形态,能否助力这些城市群破解合作难的问题呢?     全球综合排名第4的世界创新中心,     日内瓦湖区(Lake Geneva Area)     ,或许能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 日内瓦湖区产业分布示意


日内瓦湖区横跨瑞士、法国两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核都市圈”。其主要城市包括:“和平之都”日内瓦、“奥利匹克之都”洛桑、“羊胎素美容发源地”蒙特勒和“依云矿泉水产地”埃维昂莱班等等。这些城市围绕在日内瓦胡周围,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可以说是共创“区域创新品牌”的典范。

第一步:旅游串联先行,以“大山大河”为共识打通城市间联系。
解决城市之间的联系问题,旅游是最适合的工具。
与众多依托“大山大河”而生的城市一样,日内瓦湖周边城市其实很早便具备了很强的文旅属性。例如,洛桑引以为傲的“体育赛事旅游”,蒙特勒、沃韦等地开展的康养休闲旅游,埃维昂莱班的温泉水疗旅游等等,各个城市很早便已成就旅游的强磁极。
但想要达到更高的水准,还需要让各个磁极之间形成合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国与国”的合作问题。     日内瓦湖区为此成立了跨境合作机构“法国-日内瓦地区委员会”(CRFG)。
CRFG成立于1973年,主要负责解决法瑞两国的邻里合作问题。     1987年,在CRFG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日内瓦湖理事会,旨在推动法瑞两省三州的跨境合作项目。
在日内瓦湖理事会和沃州旅游局等部门的推动下,日内瓦湖区开始秉承“无边界”的有序开发旅游资源。
随着巡游之旅、文化艺术游、徒步环湖、游轮观光等主题旅游线路的建立,各湖区城市间的联系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并于2004年正式成立了涵盖湖区众多城市的跨国合作组织“日内瓦区域合作协会”,2012年更名为“大日内瓦区域合作联盟”。这个联盟的成立彻底打破了湖区城市之间的行政边界。


▼ 日内瓦湖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已被整合为一个整体


在联盟的主导下,围绕日内瓦湖岸线的基础设施工作得以有序推行。包括北岸日内瓦-洛桑的A1高速公路、洛桑到维伦纽夫的A9高速公路和南岸法国的N5国道被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道路维护良好、动线顺畅的环湖路线。同时,为提升自驾体验,环湖公路沿途的小城镇均建设了便捷且免费的停车位。

同时,争议最为巨大的湖面利用问题,在联盟的主导下,在日内瓦、洛桑、蒙特勒、埃维昂和尼昂等瑞士城镇之间开放了轮渡和水上巴士等水上公共交通航线,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日内瓦湖区的人员流通。
另外,日内瓦湖上同样全年运营着往返于瑞士与法国小镇之间的客运轮渡,例如:瑞士洛桑-法国依云的N1线、瑞士洛桑-法国托农的N2线和瑞士尼永-法国伊瓦尔的N3线,三条客运航线每天往返30余次,更是成为前往日内瓦湖南岸的最佳方式。
除了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大日内瓦地区间的区域合作项目也不断增加,仅2021年针对区域合作项目的共同融资便高达1.4亿瑞士法郎。例如,从2012年开始大日内瓦地区为加强自然、农业和景观空间的相互联系,以“生物走廊合同”的形式开展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至今已签订6项合同,保护了超过1.5万种动植物。
第二步:品牌产业互促,以产业创新反哺“大山大河”旅游品牌。
大山大河的旅游品牌与各城市的产业创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依托“大山大河”形成的“旅游品牌”,可为区域带来更强的创新要素吸引力,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区域“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除了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同样可以反向赋能“旅游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雀巢是最早根植于日内瓦湖的食品企业,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整个雀巢的发展史是日内瓦湖区的重要故事组成。
早在1985年,雀巢便于沃韦小镇建立了世界第一家食品博物馆Alimentarium,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雀巢总部大楼也同样被官方收录进《瑞士遗产和旅游铁路基本指南 》,如今已成为湖畔小镇沃韦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磁极。


▼ 世界第一家食品博物馆Alimentarium


同样的,沃韦小镇本身有着传统的传统节日Fete des Vignerons葡萄种植节,原本只是当地人自己庆祝的节日,也因为雀巢的品牌影响力,反而成为了国际性的节日,仅2019年沃韦便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 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能够提升日内瓦湖的旅游影响力,更能够提升日内瓦湖在食品产业中的影响力。

如今的日内瓦湖区已成成为享誉全球的食品产业聚集地和食品创新高地:世界最大的香料和香精制造商奇华顿(Givaudan)、瑞士领先的矿泉水和糖浆生产商阿普罗兹(Aproz)和知名矿泉水品牌依云(evian)均在日内瓦湖区设立总部和水源地。
综上所述,山河与都市互为创新硬币的两面:山河不是都市的附庸,而是都市人的旅游选择;都市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堡垒,而是主动寻觅创新机遇的雷达。当都市与山河能够因为人的旅游活动,建立起足够紧密的连接,就形成了孕育“山河经济”的土壤。
随着我们踏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山河必将被赋予除观光休闲外的更多价值。随着我们对山河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山河经济”必将步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将为无数的城市带来新的创新增量。
旅游将会成为开启“山河经济”的一把“钥匙”——以旅游为原点,发掘山河的特质,“山河经济”将成为驱动未来都市创新的新动力!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3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和合共生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

01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如今,虚拟(增强)现实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引爆,一个对科技、社会、经济全方位产生影响和变革的元宇亩时代的正在开启,向人们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