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把住智能建造发展之脉

把住智能建造发展之脉

发布于:2023-06-07 09:17:07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进入2023年,ChatGPT的火爆出圈,再次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广泛关注。


恰逢其时,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建设环境、越来越高的建设要求,以及劳动力紧缺的影响,桥梁行业正在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深度融合。


在桥梁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上,中国桥梁还存在哪些理论难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未来又该如何加快核心技术研发、转化?在此前结束的“2022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桥梁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技术工作组年度会议”上,多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找准发力方向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总监、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张鸿:


应该说,我国桥梁目前的现状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安全质量环保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劳动力需求大与劳动力日益减少的矛盾、现场施工环境差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矛盾、生产方式落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矛盾、质量控制难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这些年里,二航局参与建造了300余座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的特大型桥梁,并依托这些世界级桥梁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探索、研究与实践。


我们认为,要想实现智能建造,关键是要改革桥梁建造模式,为工业化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核心是要建立“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建造全过程智能化控制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伴随传感、通信、算法算力等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升级。根据这一总体思想,我们提出“从做工程向做产品转变”的理念。具体来说,要把工业化建造转变为“利用生产要素,以柔性建造的方式,将产品要素组拼为产品”。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实体车间、现场工厂与数字工厂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传递,进行实时管控。并打造以BIM为基础的数字建造平台,为工程项目赋能。同时,通过新一代技术手段实现桥梁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控制。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欧阳效勇


智能建造是我们整个桥梁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桥梁,还是其他建筑结构,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还是应该回归结构的本质,那就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耐久、环保。需要我们用更好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手段来实现。


另外,对于我们桥梁行业的智能建造,我认为应该分成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个层面是针对我们交通领域数量庞大的中小桥,要通过智能建造,来解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课题,以及“双碳”目标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二层面是针对有特殊性、代表性的特大型桥梁,要通过智能建造,对建造的手段、建造的水平进行提升。


实际上,智能建造绝不是越花哨越好、越多越好,而是需要一个标准。在智能建造的理念上,“度”的把握很重。另外,要正确看待标准化与创新的关系,不能因为标准化而抑制创新。智能建造的标准化与创新应该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强化智造思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总监、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张鸿:


没有工业化、没有标准化,生产效率肯定无法提高。


相比于其他的制造行业,我们土木行业还是属于比较“笨重”的行业,所面对的构件都是以“吨”来计量。如果都是个性化建造,则要付出高昂代价。所以说,设计是桥梁行业实现工业化智能建造的龙头,如果没有设计的标准化,则会给施工单位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施工单位会接触不同的设计单位,也可以从施工的角度推动设计的标准化。在设计标准化的基础上,我们施工单位就要把精力放在设备的改造和提升上。


通过十余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围绕工业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需要着重研究适宜工业化智能建造的桥梁结构及高性能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体化智能工程装备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同时,辅以先进传感、智能分析手段决策等,最终达到智能建造。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胡广瑞:


在钢结构桥梁制造方面,随着我们人力资源的短缺,特别是技术工人匮乏问题的显现,劳动力成本也将越来越高,所以也逼着我们要走自动化、智能化建造的路径。但是,现在我们也遇到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桥梁建造如何实现标准化的问题。


比如,在自动化生产方面,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需要适应不同项目、不同结构的结构方式和尺寸,进而使得我们要有单面焊、双面焊、双面全熔透焊等。还要考虑U肋的外形尺寸、U肋的间距……需要面临很多的参数化问题,为实现智能化建造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再比如,我国铁路桥梁在早期建设的时候,跨越大江大河的项目比较少,板梁基本上就分为16米、24米、32米;桁梁就分为48米、64米、96米……都是标准化设计。产品生产完成之后,项目之间还可以通用。从这方面考虑,虽然现在大型桥梁跨径比较大,但在一些部件上,我们是否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生产制造企业也可以研发更多的专业生产装备,进一步提升效率、压缩成本。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教授  胡志坚:


在工业化的探索中,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强化工业化建造的思维。目前,据我了解,许多设计院还没有形成工业化建造的思维,用传统现浇的方式去要求装配化,所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智能建造方面,我把目前的智能建造定义为1.0版本。当前,整个行业对于智能建造的定义,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简单来说,首先,智能建造核心应该是建造而非智能。建桥的核心应该是桥梁,而非智能。第二,正向设计是真正实现智能建造的前提。目前行业内的“翻模”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改变。第三,虽然当前“云大物移智”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经济性还没有显现出来,还需要在桥梁设计理论方面加强研究。最后,我们还需要强化智慧工地的管控、系统的顶层设计,以及智能化控制算法的开发。


推进“软硬”双提升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  李军平:


目前,在钢结构自动化、智能制造方面,只有板单元制造还比较成熟,其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智能打砂、智能涂装、钢桁梁制造等。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解决标准化设计的问题以外,还应该加强与设备制造企业、软件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协同研发,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另外,当前,各个项目都在推进桥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但是实际上能够真正使用BIM正向设计的项目并不多,大量项目还存在对照设计图纸进行BIM建模,也就是“翻模”的现象,而且大多是各自为战——业主建模、设计建模、制造企业建模。也就是说,BIM技术并未真正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未来,在软件、硬件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冯云成: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想达到工业化、智能化建造,关键是要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尽管BIM技术在行业内受到了高度关注,但大部分企业都是购买国外的BIM软件,而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在进行相关的研发,但是大多数还是处于研发和探索中。这也就往往导致在一个项目中,业主、设计、施工分别购买、使用不同的管控平台,且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也不相同,进而造成了设计、施工、管理、维养等环节的相互脱节。如果有了统一的平台,设计单位就可以从正向设计入手,之后传递给业主、施工单位……一环一环地推进下去。


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攀:


结合个人在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设计是桥梁行业实现工业化的源头,可以实现材料和结构的物尽其用;第二,从施工层面,包括专业化制造单位,自动化装备的保障、数字化信号的感知,以及信息化集成的协同,是至关重要的。


以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50m梁型的选择为例,前期我们有三个方案,包括T形梁、波形钢腹板、工字形组合梁。后来我们深入几家设计院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工字形组合梁这一方案。首先是这一结构的形式更通透、更简洁。同时,施工总体更高效。从后场加工,到前场焊接拼装,再到架桥……整个过程都非常简洁。所以,我们说,设计是实现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的源头。


另外,在50m跨的工字梁施工中,后场钢结构单位发运之后,我们在前场进行二拼,包括桥面板安装。总体工效从预计的6天的一孔,到后来可以压缩到4天至4.5天一孔,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的100米梁,起初预计顶推的时间为10天至14天。后来,通过信息化手段,包括与最优算法的结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推动顶推的连续化施工,进而将顶推作业时间压缩7天左右。


简而言之,个人认为,无论是工业化,还是智能化,关键是要通过我们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筑牢持续发展基石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教授  胡志坚:


当前,桥梁工业化建造的经济性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原因是使用规模的问题,还是核心技术没有掌握?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显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桥梁材料用量大、造价整体偏高。个人认为,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是桥梁大国,还称不上桥梁强国,在桥梁工业化建造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琢磨、研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规范可能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由于工业化采用预制拼装技术以后,其设计理论可能与传统教科书上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再比如,在新材料应用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材料,但是在应用中的成本很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应用中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所以,在桥梁工业化建造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包括连接处的计算理论研究、构造细节的研究、新材料应用的研究等。另外,还需要强化构件预制工厂的建设与开发,以及装配式人才队伍的建设。


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攀:


目前,在一些省份的中小桥建设中,我们的工业化智能建造的理念和模式,包括前期的桥型比选、后期的工业化生产,都是非常适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这些省份打造智能桥梁“共同体”的理念,贯彻执行这种工业化智能化建造的理念和标准。


另外,随着桥梁行业的发展,桥梁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交叉学科,融合科学,涉及桥梁、力学、化学、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新兴材料……这是一个融合的概念。所以我们应该依托重点项目、依托重点高校,把这些融合的理念和新兴的模式,传递给未来的从业者,进而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阿巅2019
    阿巅2019 沙发

    土木工程在线网看到这个,太了不起了

    2023-07-16 13:10: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板凳

    智能建造是我们整个桥梁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桥梁,还是其他建筑结构,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还是应该回归结构的本质,那就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耐久、环保。需要我们用更好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手段来实现。

    2023-07-03 16:54: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4 万条内容 · 1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什么是檐口通风板

檐口通风板:提升房屋通风与保护的理想选择   导语:檐口通风板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的装饰材料,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室内通风环境,还能提供保护房屋结构的功能。本文将介绍檐口通风板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领域,让读者对其重要性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一段:檐口通风板的定义与功能   檐口通风板是一种安装在房屋屋檐下方的板材,用于改善房屋的通风环境和保护房屋结构。它通常由耐候性好的材料制成,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