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万万没想到系列,世界上最知名的失败建筑设计合集!

万万没想到系列,世界上最知名的失败建筑设计合集!

发布于:2023-06-06 15:34:0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大家好,这里是建模助手。

我们生活在由建筑包围的世界里,生活的面貌造就了建筑的多样性。而矗立的建筑也无言的记录着时代,尤其是一些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可谓是集艺术和美学于一体的一流名作。

但,这不是凡事都有例外咩!所以建筑也不总是科学的、理性的、实用的。

有些大师作品甚至大师开创性的名作也有着一些“失败”的案例——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世界一流的“失败”作品。

流水别墅 @弗兰克·L·赖特



1934年,德裔富商考夫曼

在宾夕法尼亚州买下一片地产

(匹兹堡市东南郊的熊跑溪)

邀请了当时的知名建筑师弗兰克·L·赖特

来为他设计一座周末别墅


赖特考察过选址的环境之后

熊跑溪涓涓的溪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结合自己的建筑理念苦思冥想

直到次年的九月灵感不期而至



赖特创造性的将别墅与溪流结合在一起

由于施工的难度太高,直到1937年

现代建筑史上的名作“流水别墅”终于诞生



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音响飘入别墅

平滑方正的现代结构与粗石崖壁穿插交错

赖特的神来之笔宛如蒙德里安高度抽象的画作

在微妙的变化中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

达到一种诗意的视觉平衡



流水别墅建成后不久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作为赖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完美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的观念

更是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住宅


#万万没想到#



这座名留建筑史的别墅

因为坐落在熊跑溪上水汽弥散

别墅的房间里常年潮湿无法居住

而且每到汛期的时候,溪水流量变大

水甚至会流到房间里

家具都得搬出去


范斯沃斯住宅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ess is more”

你和任何一个设计师聊关于设计

绝对都能听到这句

现代主义最重要的设计理念

密斯任包豪斯校长时提出这一理念

并且在自己的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哪个建筑最能

体现“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那一定是密斯的Farnsworth玻璃屋

Farnsworth玻璃屋同样是

现代设计史的重要课程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配以白色钢构架

通透开敞的立面整座建筑

除了厕所没有任何墙壁

整个空间一览无遗


轻盈飘逸的Farnsworth别墅位于河畔

透过四围的透明玻璃墙

空间构成与周围的风景环境相互呼应

主人能在住宅里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

仿佛与外面美景融为一体



#万万没想到#


在密斯看来这种透明的方式使得

住宅的空间与空气得以自由流动

但在居住者的角度来看

这座极简的玻璃屋只会暴露隐私


建筑完工后常常会有好奇的人

慕名而来看这神奇的玻璃屋

站在外面朝着屋内拍照


薄薄的玻璃又造成建筑温度冬冷夏热

夏日夜间则有大群蚊虫追随灯光而来

建筑建到一半的时候Farnsworth医生

就曾让密斯停工

建筑完工之后面对高昂的建造费用

Farnsworth医生甚至和密斯对簿公堂



另外由于建筑地基不够高

1966年的暴雨直接将

河边位置的Farnsworth玻璃屋洗礼了一次



萨伏伊别墅 @勒?柯布西耶



今天的第三位建筑师任然是现代主义大师

现代建筑的先锋旗手——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是柯布西耶最为杰出的建筑作品

同时它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柯布西耶后来大部分作品的设计

都是以此为基点的

萨伏伊别墅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

白色粉刷没有什么太多的装饰

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



室内设计采用了自由的大空间

没有墙的完全割断式分隔,布局自由

空间流动,处处自然地衔接虚实变化

宽大的玻璃窗令户外广阔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萨伏伊别墅完全符合

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

直接体现出“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建筑精神


新建筑五点:

1、底层的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

#万万没想到 #

然而柯布西耶设想的“新建筑五点”

在萨伏伊别墅的实施中却不够成熟

虽然提供了一系列新功能和新形式

但与排水防渗问题产生了新矛盾

导致屋顶花园排水不畅、局部潮湿和积水

露台花园、天窗等渗水导致屋内无法居住

传言如果不是二战爆发柯布西耶免不了吃官司

中银舱体大厦 @黑川纪章



“不要把这儿和“胶囊酒店”混为一谈

痴迷建筑与设计的人,必须知道这里”

但凡对建筑史稍有了解的人

就不会不知道这座大名鼎鼎的中银舱体大厦

大厦由日本建筑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设计

(日本建筑三杰:矶崎新、安藤忠雄、黑川纪章)

1960年代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居住空间不足

一群怀抱远大理想的建筑师

将生物学上新陈代谢的概念,运用在建筑上

“新陈代谢”运动就由此而来

(唯一一个发生在非欧美地区的建筑运动)

▲1960年代,“代谢派”建筑师围炉而谈

虽然“代谢派”建筑师

不断提出关于未来城市的构思

但那些奇幻的想法大多胎死腹中

中银舱体大厦就是少数得以真正实施的作品

中银舱体大厦堪称模块化设计的典范

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可以拆卸

老旧的模块还可以拆下来换成新的

据说当时还准备每隔几年就调换模块位置

风水轮流转,大家可以风景均享

每个房间内部也都是直接预制好的

据说舱体式设计的灵感源于宇宙飞船

舱内设置虽然精简但功能齐全

而且每个部件细节都打造的像工艺品一样精致

#万万没想到#

然而到今天这座造型怪异的

巨型洗衣机垒起来的高级住宅

却已经几近荒废

原本设想的乌托邦式未来居住环境没有实现



入住率不高

原本规划25年到30年换新

由于成本问题被搁置

内部设施严重老化

漏雨漏水成家常便饭

再加上大厦位于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

中银舱体大厦曾多次面临被拆除的危机



罗宾伍德花园 @史密森夫妇

接下来这座建筑大家或许就没那么熟悉了

但这座建筑亦是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篇章

新粗野主义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史密森夫妇设计生涯的唯一一座住宅楼

罗宾伍德花园

罗宾伍德花园的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

莫过于史密森夫妇提出的“空中街道”概念

史密森夫妇1951提出这个概念

1972年运用到了罗宾伍德花园的设计里

“空中街道”强调

居民的“归属感”与和睦的邻里关系

将街道引入到住宅楼里

创造一个乌托邦社区

这和我们今天仍然追求的社区人际关系一致

▲史密森夫妇“空中街道”概念图

罗宾伍德花园分为东、西两栋大楼

混凝土浇筑的外观充斥着浓郁的野兽派风格

楼内每三层便有一条宽敞的“街道”

为居民交流活动、儿童玩耍提供了空间

#万万没想到#

然而,由于后期维护的缺乏

以及居住人口构成的变化

建筑年久失修

而宽敞的“空中街道”成为了犯罪滋生的温床

尽管有着来自包括扎哈·哈迪德

伊东丰雄等著名建筑师的联合强抗议

在挖掘机的轰隆声中罗宾伍德花园

仍然没能逃脱被拆除的命运

绿楼 @贝聿铭


“世界上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大师”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也经历过这样的尴尬

1959年,母校麻省理工向他发出邀约

请他为地球科学中心设计一栋新教学楼

贝聿铭设计了一座高达21层的混凝土大楼

在混凝土技术仍处在试验阶段的当时

这样的高层建筑实属创举

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创新很成功

几十年过去了,绿楼依然巍然屹立

绿楼落成后,被当地居民评选为

当年最美的城市建筑

#万万没想到#

然而不久人们发现,由于风力阻碍

大楼入门处的大门有时根本打不开

这让贝聿铭十分尴尬

最后重新调整才解决这一问题

他后来承认:

“我是麻省理工毕业的

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风洞效应!”

这些建筑虽然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

但无疑世界性名作开创的是时代

相比功能性的“失败”而言

它们给时代发展带来的价值更值得肯定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0.86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产业园区:建筑立面选取“竹”元素,韵律感的弧面形态

  京东方(成都)创新中心一期封顶 “川渝特色”与“生态绿意”的智慧研发基   地 FTA   京东方成都创新中心一期 ?FTA 京东方(成都)创新中心坐落于成都高新区, FTA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一体化的产业创新场所设计服务,以地缘文化和BOE企业精神为基础,打造重功能、强生态、灵活性高的“生态科技岛”。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结构已经封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