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隐入尘烟,救赎灵魂

隐入尘烟,救赎灵魂

发布于:2023-06-02 09:48:0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隐入尘烟,救赎灵魂。


古人以退为隐,以进为出,而隐于山林,不论进退。 “隐”是不可说的禅意,不必简居苦行,也不一定到深林原野。 隐,是心境,而不在于物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人们开始希冀一隅净土可以短暂脱离外界的光怪陆离,让自己的灵魂得以休憩,回归本真,对话内心。


纯粹和质朴的空间和材质 ,通过巧思,堆砌出消隐于尘烟的建筑。与自然相融合,或是在闹市,或是在山野,为疲惫的心提供一方净土。




01

林中茶屋

设计公司:米思建筑

项目地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严西湖畔

项目年份:2022年


严西湖,武汉市内最后的世外桃源。 山清水秀,茂林密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项目坐落在严西湖畔,一片幽秘的林间,仿若是隐于自然的世外桃源。

▲林中茶屋,漂浮于林海之中


米思重塑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集体记忆——一个坐落于台的双坡顶房子,并以此原型 作为“屋型”的设计概念

▲延展的双坡挑檐


茶屋的长方体部分作为服务间,顶部突出屋顶,将茶屋切割为两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入口空间与主室空间。内部用来放置设备,也 隐喻着烟囱的形象

▲隐喻的烟囱


对称的双坡大挑檐向两侧铺开,仿佛 漂浮于林海之舟

▲隐于林中


房屋旁一条隐秘的 小径 带领人们来到茶屋。入口空间是一个半开敞的灰空间,深色的碳化木墙面弱化了光线,仿佛隔绝了外部的世界,也屏蔽了心中的杂念。

▲檐廊


进入茶屋, 光线接管空间 。经过短小的过道,一瞥落地窗引入片刻的自然,便来到主室。

外墙采用深色碳化木面板与格栅, 质朴且自然 ,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黑色的铝板压边、黑色的钢板边框为茶屋提供了必要的精致感,颜色与碳化木相统一 。整体深色的外观 让茶屋多了一份 内在的深沉  

▲深色的外观

内部的 原木色饰面板 明亮了主室空间,两侧连续不断的 转角凸窗 将林中的光线与自然引进屋内, 延展成一副全景的水墨画

▲主室


▲自然的容器

屋脊处的 条形天窗 被半空中的黑色金属板遮挡,天光从金属板两侧泄入屋内, 引导人们观照内心。

▲透过自然,反射自然


▲天光泄入主室


严西湖畔的茶屋始终以一种谦逊的态度保持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提供 独特的内在体验。

▲夜景




02
阿那亚三亚南花园  

设计公司: Z'scap e 致舍景

项目地址: 海南 三亚

项目年份:2022年


项目的选址在一片山林中,场地位于三亚吉阳区的南下岭腹地,毗邻中央商务区,却 因群山环抱而得有一方难得的静谧

▲隐入山林


  ▲项目背景和南花园2022年1月完工鸟瞰图
早期的开发建设对场地和 山体肌理造成了破坏 ,使得山谷绵延的绿意在地块红线外戛然而止。
在竖向落差近35米的场地上景观空间被前一轮开发遗留的较高密度建筑压缩得极其有限。都是场地给南花园项目带来的挑战。  

▲巷道分析图示

面对诸多场地限制,如何修复场地与山体、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让绿色蔓延,还原在自然中的感受成为了设计上的主要目标。

▲绿意环抱的“天空之镜” 

在平面布局上,经过梳理之后,道路系统如社区的“毛细血管”,将一个个绿色带状或点状的小微花园布置在主入口、道路、巷道口、巷道、院落门口的归家路线上。

▲南花园景观结构图

绿色蔓延进入场地中的同时,也让天空之镜 、微风之丘、南会所等较开阔的公共空间被绿意所环抱。以动静兼具的景观系统,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营造山海之间理想的花园社区。

▲与远山相呼应的“微风之丘”  

在竖向关系的处理上,运用不同的景观要素塑造空间。摒弃既定的模式和标准化的手法,去充分尊重现状的差异,在反复的调改中,利用限制条件来创造变化和惊喜,为每种具体的诉求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四十一条依山而建的巷道

进入建筑入口的方式、院墙挡墙的拆改与设立、种植空间的分布、材质的选择都在与地块条件的契合中生长而成,依山而成的四十一条巷道各不相同。

▲光影中的南花园主入口


▲台地的跌落与远山呼应

在整个设计中少有装饰物,用纯粹和质朴的空间和材质,让人们在山居中回归静谧,欣赏大自然之美和植物之趣,与土地建立更为真切的联系。

▲纯粹的材质

山林不仅给人空间上的变化,更带来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向内探索的追求。

有了这些“慢功夫”,阿那亚三亚项目也成功地重新激活了该区域的活力,渐渐生长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与自然共生的、位于山海之间理想的花园社区。

▲鸟瞰




03
长园·隐亭

设计公司:四十亩地  FML Architects

项目地址:南京市

项目年份:2022年


  ▲项目基地航拍图

以石景山公园为起点,滨河景观带自南向北延伸,长约400米,位于城市边缘地带。
河道西侧是高密度的   老旧小区,东侧跨城市道路则是新建高档小区和商业综合体。滨河公园 如一条绿色的“创可贴” ,缝合裂缝, 肩负着连接周边社区的责任
▲ 滨河公园整体
设计团队 将桥面与桥底作动静分区 ,桥面满足日常通行需求,桥底则设计为一个供人休憩的亭子。  
▲概念生成
桥与亭功能上彼此独立,概念上合二为一   。行人既可以站在高高的堤坝上俯瞰整个河景,也可以走下堤坝,来到河滩,与潺潺的流水亲密接触。 塑造了人对河道远观与近游的双重体验  
  ▲ 亭成为滨河公园新的景观节点
新桥的位置被安排在河道中段,在公园与社区的两个空间节点间建立连接, 回应对城市空间割裂。
▲ 场地的确定
铺展桥面并 沿对角线卷曲 ,限定出斜向空间路径,分别指向广场和民宿。翘曲的桥面既是激发多样性活动的场所,也 隐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
  ▲翘曲的桥面
桥身采用 混凝土整体浇筑 ,暴露表面不加粉饰,在河堤斑驳粗粝的底色中亦不显得突兀。钢模板的水平纹理为表面增添了细节,也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空间感。
▲ 铺展的桥面与公园融为一体

亭台悬挑于河面之上,亲水的姿态引人停留驻足,近距离欣赏河道之美。南北筑亭, 向外取景于长堤的两极,视线通畅
  ▲ 南北筑亭
桥体中部掏挖天井,营造一个静思冥想的内向空间。人处其中,下窥浅流,侧面堤壁,上观苍穹, 在静谧之中感受光阴流转,四时更迭  
  ▲ 光在水院中嬉戏
沿着设定的环形路径在桥下游走,在明暗收放的空间变奏中获得步步深入、豁然开朗的独特体验。
  ▲ 环亭
隐亭 既是一座连通社区与公园的景观廊桥 ,也是一个可以供人休憩、亲水、观景、冥思的 静谧之亭。
▲ 静谧的水院

在喧闹的城市山林中,它 谦逊地藏匿于河道之下 ,为来去匆匆的旅人准备了一份发现自然之美的惊喜。
▲ 分解轴侧图



04
觅隐酒店

设计公司:湖南尺镀美学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车站北路65.67号

项目年份:2020年


▲酒店外观


觅隐选址位于长沙芙蓉区车站北路的湘绣博物馆内,与匆忙喧闹的火车站为邻,人群熙攘,脚步纷杂。

大隐于城,不隐于世,寻觅良久,终隐而居 ,正是主理人的创业理念。伫立于闹市之间,自行营造一方天地,拥有着独特的情绪感染力。

▲设计一瞥


入口设计蕴含了一种解决空间属性的逻辑体系。 空间序位的错次 ,意味着新的开放与延伸,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简洁、平衡的建筑构造 ,柔和的光线透过玻璃砖,光与影之间, 朦胧感与通透感 相互融合,达到一种隔而不疏的空间氛围。

▲入口区域 


大堂的曲面设计源于自然, 灵动且不泛滥 ,用流动打破规整,带来沟通与碰撞。延续了建筑的构造感,提升了整体空间氛围,彰显了创造者的美学与态度。


▲酒店大堂


连续性的弧面墙体 分割走廊,似隔非隔,虚实相间, 消解了走道的规则感

▲大堂和休息区

中性的色彩美学为基调 ,一抹深色,使空间静默下来,将温柔缓缓释放。设计团队以水造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柔而不争,用感性与柔和去延伸和铺陈。柔涓的水流坠落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小涡, 有种轻盈流动的美感

▲细节展示


顶部的露台空间被作为餐厅 ,重新整合规划,朴质的木色与原生的绿植作为主色调,配合大面积的落地窗, 虚实相生 。空间被木材与绿植包裹着,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望见市井百象。餐厅功能与环境和谐相处。

▲顶层餐厅


觅隐共有64间客房,十几种房型。房型的命名以“觅”字为姓氏,取单字为名,便有了“觅逸、觅静、觅辰、觅雅、觅览……”,以星空庭院、LOFT复式、亲子套房为典型, 为客人展现觅隐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空间的塑造基于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再 用点线面演绎出相异的形态

▲客房概览

每个客房空间均 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用体块起承转合的形态来发掘和构筑空间的形态与功能。摒弃隐晦的藏匿,配合纯粹与留白,既肆意展开又有所保留,满足人们的探索性与好奇心。

▲化繁为简的空间

在空间之中设计团队致力于 化繁为简 ,为旅人提供一个消解空间,掸去一身尘灰,轻装履行。

▲效果图

无论造型如何千变万化,点、线、面、体都是其变换的基点。用纯粹与留白来思考觅隐的空间, 摒弃隐晦的藏匿,直白的表现线条与体块之美

▲空间细节



05

林栖谷隐

设计公司: 素建 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址: 浙江,中国

项目年份:2016年


  ▲空间细节  
“林栖谷隐”取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中“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房主希望建成后房子不是孤立和封闭的,而是同样可 以感受到村落中氛围和空间。
  ▲区位图  
项目基地位于浙江省莫干山南路村公路旁的一处山腰上, 四周景致独特、视野开阔。 原有老建筑建于上世纪70年代,房屋主体已经发生倾斜,内部陈设也较为陈旧。所以业主决定对其进行重建。
  ▲侧面视角  
房子、院子、松树   是主人过去生活中场景内的主要存在元素,而场地将来的使用功能与之前的农耕生活中的功能已有所改变,故设计中考虑重构场地中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松树,房子,院子的结合  
在传统中国建筑空间中, 建筑与院落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 ,一进又一进的庭院喻示着主人的地位。宅院幽幽,深居以避世。虽然场地狭小,但是设计师希望创造 尽可能多的空间序列  
  ▲富有层次的空间序列  
原场地的室外平台被一分为三, 形成三个不同属性的院落 。望山园、观竹园和听松园,散落并穿插在房子的周边。
  ▲光影  
远望到近观,心静而听松   。三个院子前后串联从而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欲扬先抑。
  ▲入口  
望山园在入口处,这里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场所,可以远望对面竹山。第二个院子是观竹园,位于北侧狭长的场地,在这可以静观后侧竹山。听松园内有一棵十多米高的雪松。 风吹过,松叶婆娑,人们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
  ▲内部一楼空间  
空间的起点亦是空间的终点   ,建筑及院落中的多层次空间序列被融合在新的场所中。
  ▲二楼  
设计中将原来的建筑体量拆解成几个基本几何单元,组合成一个 立体的微型村落 。建筑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形态也被重新设计, 屋面高低起伏,呼应背后延绵的山脉
  ▲卧室  
设计中将一层建筑空间拉开, 形成一个架空的通廊 。通廊联系着前庭后院,同时将餐厅和起居室、读书区等功能分隔开来,互不影响。
  ▲工作区  
通过房子和院子的前后错落,以前晒台中的松树被巧妙的保留了下来。建筑 主体层层后退,隐匿于山林之中。
  ▲隐觅于山林  
在外部环境中看来,房屋呈现出一种前后进退的模糊存在,若隐若现, 可以隐约察觉,但又不可通观全貌。
  ▲夜景  

结语
“归隐” 为设计理念,建筑以一种 谦逊的态度保持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空间递进,材料筑造发掘场所精神,为人们提供独特的静谧体验,拥有对话自己内心的力量。

身处其中,感受建筑营造的氛围, 与自然相融合,让灵魂得以洗礼。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们一直以来的立场:建筑无需多言。”

MauricioPezo、Sofiavon Ellrichshausen  Pezo von Ellrichshausen 智利建筑师MauricioPezo和Sofiavon Ellrichshausen夫妻二人于2002年创建的一个建筑与艺术工作室。 凭借艺术与建筑的交叉制作,该工作室建造了一系列奇异的房屋,艺术馆和住宅建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