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搜 索 公 众 号 : B I M 产 业 联 盟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3DGIS的研究,第一步只实现数字化,也就是将建筑和场景进行数字表达,展示在屏幕上。到了21世纪初,数字化逐步转变为信息化,在展现的同时,也加入了属性信息和关联信息。
近年来,信息化实现了跨部门,跨学科的融合,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生产生活中。接下来的若干年中,不管我们的方向如何变动,大数据,综合管廊,海面城市,或者是其他的城市信息相关的技术,都会围绕城市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展开,这些就是城市信息模型CIM的由来。
一是城市场景表达: 城市是典型的具有时空特征的综合场景,CIM不仅对城市场景中涉及到的人文要素、地理要素以及社会要素进行数字化表达,还要能够反映场景的空间分布模式、演化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从城市的抽象表达和描述出发,CIM要能够拥有语义描述、空间定位、几何形态、演化过程、要素相互关系和属性特征等方面统一表达,并能够支持城市的全方位、多模式、 三维动态可视化表达。
二是城市信息聚合: CIM所容纳的信息覆盖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时间维度,通过对城市中各类信息进行提取、聚合,而形成更有“智慧”的信息模型。
三是CIM的广泛应用: 利用CIM技术实现城市信息模型的共享更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和其他行业领域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
CIM相对于“数字孪生”,有更深的内涵。主要体现在: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CIM是 B I M、GIS和IoT的简单相加,那事实是这样吗?
BIM是城市的细胞;GIS是提供数据基础的平台;IoT是指城市中所有物质的数字化。CIM在细胞、平台和城市物质数字化的融合后,更重要的是另外三个更有价值的内容——流动、生命规律和动力辨识。
1.空间加上时间以后产生的城市自然和人工要素的流动;
2.城市流动和空间形态之间的互动规律;
3.理解城市生命发展的动力所在。而前述三项技术简单叠加是无法做到这些内容的。
需要让CIM面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让远程访问CIM变为可能,也要提升CIM应用的便捷性。CIM应当能够感知城市中人的活动规律、需求,进而通过大数据的智能模拟、迭代,优化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要有精准服务用户需求的应用端,满足不同主体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需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BIM专业软件
返回版块9072 条内容 · 25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